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大幅增长
打造人才“蓄水池” 激发创新“源动力”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国际论道)
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的麦克罗波洛智库今年发布了更新版的全球人工智能(AI)人才追踪报告。报告评估了全球多国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储备和流动情况。报告认为,目前全球前2%的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员原籍为中国或工作所在地位于中国。《纽约时报》等外媒分析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占据领先地位。中国着力打造人工智能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为未来产业发展积蓄了创新要素。
“中国成为培养AI人才的重要国家”
麦克罗波洛智库的报告研究了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从本科院校、硕士院校到博士院校的成长路径。报告显示,从本科院校来看,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而在201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高校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占全球的比例还只有29%。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数量大幅增长。”《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称,根据麦克罗波洛智库的报告,在美国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中,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占38%,美国占37%。从一些关键指标来看,中国已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主要产出国。
“中国成为培养AI人才的重要国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近日发文表示,中国近年来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占比持续提高。
韩国经济新闻网站《EToday》报道称,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人工智能研究的顶尖人才数量快速增长。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库’迅速扩大。”数字安全调查媒体《网络新闻》网站报道称,中国培养了一批顶尖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中国对AI教育进行了大量投入”
外媒关注到,中国近年来正在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人才。自2018年中国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以来,许多中国高校已建成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人工智能专业近年来成为中国高校设立专业的热门方向。
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文章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的突出地位得益于对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投入。从2020年到2023年,人工智能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高校最受欢迎的专业。
“中国对AI教育进行了大量投入。”《纽约时报》分析称,自2018年以来,中国新增了2000多个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其中300多个设立在知名高校。
中国各地也在加快行动,打造人工智能人才与科创高地。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关于深化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能力的意见》,明确今年9月,北京市属公办本科高校将率先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覆盖。2022年,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达到30万人。京沪之外,深圳、广州等多地也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和建设印发政策文件,发力创新人才培育。
美国市场情报公司IDC发布预测数据表示,2027年,中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将达381亿美元,约为2022年的3倍。其中,中国地方政府将尤其重视相关领域投资,积极响应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号召。
走进人工智能行业,中国科技企业正成为人工智能人才的“孵化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报道称,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数遥遥领先,其中,许多专利的申请者来自中国企业。报道援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表示,从2014年至2023年,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专利申请总数超过5万件,其中,中国提交了超过3.8万件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内容涵盖自动驾驶、文件管理等多个方向。名列前茅的申请者来自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援引麦克罗波洛智库研究员的分析表示,过去几年来,中国在大学扩展了人工智能培养项目,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行业,以招收、吸引人才。得益于高校与行业的共同努力,更多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了人工智能行业。中国研究人员逐渐成为尖端人工智能行业的中坚力量。
“AI人才是未来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
外媒报道称,随着人工智能领域飞速发展,未来中国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针对人工智能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还将进一步推进。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正在推高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中国的大型科技企业、初创公司、金融企业等都在尽力争取优秀人工智能人才。未来,预计中国还将产生数百万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对熟练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将增至2022年的6倍,达到600万,而中国的高技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还有广阔空间。
中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国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中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AI人才是未来产业创新的关键要素。”《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高校目前的培养项目多数围绕关于人工智能在工业和制造业中的应用,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培养项目相对较少。未来几年,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趋势还需要密切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才的培育,关系创新能力与工业生产力,将塑造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报道表示,“在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家方面,中国有领先优势”。
“中国已培养了相当一部分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正在选择进入国内的人工智能行业工作。”《福布斯》杂志发文称,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积累,将助力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叙利亚总理正在大马士革与反政府武装进行权力交接
- “泰坦”号悲剧背后 私人潜水器产业缺乏监管规范
- 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已建成就业帮扶车间629个
- 日本过去一周超1万人因中暑送医 其中21人死亡
- 安徽宣(城)绩(溪)高铁开始试运行
- 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在京启动
- 青少年成HPV感染高峰人群,宫颈癌该如何预防?
- 雄安新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长15.2%
- 云南镇雄投入100余名警力助力受灾群众搬离临时安置点
- 代表通道丨陈军:未来一两年,电动汽车充一次电就可跑超一千公里
- 中国宣布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双反”措施
- 2023年春运火车票开售 这些规定有变化
- 多地突发海水倒灌 是何原因?专家解读→
- 浙江龙泉启动青瓷大系复刻:穿越时空 重现经典
- 通讯:广西百岁抗战老兵韦忠诚的传奇人生
- 1月19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21411.8万人次
- (经济观察)亚洲如何继续当好全球经济“加速器”?
- 中国工信部部长:中非数字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 多位台胞“登陆”千里寻亲 携家眷清明返乡祭祖
- 第四届武侠文学金剑奖金庸故居揭晓 《庆余年》等获奖
- 热门推荐
-
- 广州龙卷风受灾严重区域垃圾清运工作将持续至30日
- 神秘冰壶京城大热:从很冷门到很时尚 男女老少都想参与
- 中国南方航空投资24亿元建设深圳新基地
- 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交通+”助乌蒙大地开新局
- 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长城长》研讨会在京举行
- 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
- 罕见南宋银制女鞋亮相浙江杭州 “述说”墓主人爱情故事
- 长江航运数据中心正式启用
- “金九”重现 国内汽车产销量狂踩油门
- 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 北京将推广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让老年人更好安享晚年
- 中国代表团团长、驻泰大使韩志强出席ESCAP第79届年会并在一般性辩论上发言
- 暑运预计发送旅客超1亿人次 广铁大幅提升暑期运力
- 2024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联盟年会举行
- 吉林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青铜器进行断代与辨类
- AI时代,相信绘画的可能和能量
- 山西前10月规上企业产煤11.28亿吨 已建成智能化煤矿78座
- 医工协同、校企合作将推进脑卒中诊疗技术创新等产学研融合
- 【世界说】外媒:受多重因素打击 “美元霸权”或失去根本依托
- “剧场游”加持城市文旅 民众探索旅途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