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聚焦AI时代科研范式变革与产业发展
中新网上海7月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5日获悉,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主题论坛“人工智能:科研范式变革与产业发展”上,多位知名高校学者就AI时代的大学如何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推动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等话题展开探讨。
“如果树上掉下一颗榴莲,还会有牛顿吗?”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风趣地解释了AI之于科学假设的重要性。“当今科学可以分成两部分:基于传统范式提出好的假设,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驱动的假设。”金力认为,让假设的产生基于数据,高效产生假设并辨别其是否靠谱,是对AI的要求。科研人员能挑、会挑,可以判断假设的质量、让AI进化,可以通过AI大幅提升其判断假设质量的效能,这是科学智能的核心价值。
AI时代,大学如何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关于高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高校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因为高校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当前,很多科学研究或科技创新已经很难靠一个学科、一个专业就能解决。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之父冯·诺依曼本身是一个数学家,提出万维网的是一位物理学家,很多未来的发明或发现,就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龚新高认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物理学的科研范式已从计算物理进一步发展到了今天的“数智”物理,即AI物理,而这将可能解决材料设计中的最大挑战——按目标逆向设计。他说:“只要给定性质,就能找到相应的材料。”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吴枫认为,高校,尤其是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必须拥抱企业,吸收来自企业的大量价值问题,把企业和高校的双方优势结合起来,学校才有更大的发展。吴枫直言:“学校主打的是老师带着学生的研究模式,企业里是团队的研究模式和创新模式,因此企业有系统性的创新能力。”
在上海科技大学副教务长虞晶怡看来,大学应保持长期主义的特质,并与时俱进地和工业界紧密合作,坚定做好长期主义的“堡垒”,成为AI突破的真正策源地。虞晶怡认为,学术界追求的长期主义对于工业界来说是非常有挑战的。然而,要实现包括AI在内的科学问题的突破则非常需要长期主义。(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共青城药材变“药财” 致富有“良方”
- 科学家开发出生命的“人造构件”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 美国西南航空一客机起飞前被子弹击中
- 《赛迪研究院研究丛书2023》发布
- 京门铁路公园月底开放
- 一天鞠躬上百次 杭州华侨永久陵园“代客祭扫”让思念无界
- (乡村行·看振兴)池阔任鱼跃果蔬任君吃 江西南昌新乡贤打造新农庄
- 日本民众东京集会反对核污染水排海:强推计划将给未来留下“祸根”
- 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旅客从西双版纳中老边境出入境
- 耶伦:健康的经济关系将为美中两国带来显著益处
- 29岁旅日大熊猫“爽爽”因病死亡
- 湖北611座水库超汛限水位
- 借“手机口”助施诈骗者获刑:勿成电诈“工具人”
- 又一起火车脱轨!美国俄亥俄州要求附近居民就地避难
- “中西汇粹”音乐会拉开多伦多兔年“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序幕
- 烟火气邂逅文化味!文旅消费火热一“夏”
- 超千款春季赏花错峰游产品上线
- 阿富汗、巴基斯坦发生冲突致十余人伤亡
- 家长找桑叶有点难 学校不能做“甩手掌柜”
- 热门推荐
-
- 古丝路上的瓜州:借区位优势,“链”就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 第二届中国桐庐富春江诗歌节闭幕 以诗为媒共迎亚运
- 两部委共同落实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工作
- 中国故事共创会 | 赏群瀑飞流 享漂流之趣 外籍媒体人打卡贵州“千瀑之河”
- 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大漠园丁筑教育绿洲
- 加油站“缺斤少两”被曝光!博主揭露行业内幕 呼吁加强监管
- 沪上老字号月饼“新品”频出,“旧味”畅销
- HICOOL 2023全球创业大赛医药健康赛道初赛开启
- 重组成功!融创中国大涨
- 零首付购房重出江湖 监管不能“睁只眼闭只眼”
- 一派好“丰”景!全国秋粮收获过半 主产区进入收获高峰
- 东帝汶总理访问印尼 两国签署五项合作协议
- 张黎刚:探路体检行业20年,AI逐步让医疗难题变成“开卷考试”
- 是否会再竞选总统?泽连斯基回应
- 呼吁“善待宇辉”,我们在共情什么
- 故宫景福宫开启百余年来首次文物建筑整体保护修缮
- 如何打破汽车数据“孤岛”?业界共探汽车数据要素未来之路
- 今年前7个月海南外贸进出口增长21.7%
- 江西九江一地发生山体滑坡导致两人死亡
- 江西一涉黑案主犯一审被判死缓 涉故意杀人罪等13个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