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出高质量“组合拳”
央视网消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日前公布。《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专家指出,这释放了进一步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度保障的信号,旨在通过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决定》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一系列部署。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称:“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制度保障,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和效益最大化。”
张立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很关键。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人为壁垒,引导要素向先进制造业高效集聚。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机制,引导地方政府从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出发,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专家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
《决定》明确了“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等一系列要求,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称:“构建更加包容审慎的制度环境,坚持创新发展和规范发展并重,鼓励数字技术在更广范围试验应用,坚持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健康发展。”
张立表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大量涌现,产业治理要素、主体、场景、环境日益复杂。为进一步拓展数实融合广度和深度,急需健全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张立表示:“加强行业融合领域的制度创新,打破行业垂直管理壁垒,引导数据、金融等关键要素更多向数实融合领域流动,支持更多融合型业态和模式发展。”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还提到,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基于效率优先的原则不断细化分工,逐渐形成了环环相扣、紧密耦合的生产组织网络。
张立称:“要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形成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加强应用前沿整机带动,引导支持供需对接,为自主创新产品应用创造公平市场环境。”
《决定》提出,要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将赴泰国演出
- 推进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北京木结构古建筑保护科研与实验基地成立
- 2022-2023区县融媒体发展观察报告
- 突降暴雨致400余人被困 内蒙古警方紧急救援
- 美国上诉法院驳回特朗普的总统豁免权主张
- 辽博精选75件馆藏文物 以图片展形式讲述辽宁故事
- 内蒙古大兴安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各方正在紧张扑救
- 人民网评:心中有爱 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 2023海丝博览会在广州开幕 多渠道畅通合作
- 玛里·沙炎蓬出任泰国外交部长
-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游正伟:做“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基础研究
- 全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部署今年重点任务 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能
- “精神内耗有多累”上热搜,你会无意识地欺负自己吗?
- 2023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澳大利亚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遭恐袭音乐厅建筑的火情已得到控制
- 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将担任看守政府总理
- 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 五年来江西警方侦破刑案2.38万起
- 福建防台风应急响应升至最高等级 海陆空交通全面受阻
- 外媒:疗养院要变移民收容所?纽约一地居民发声抗议
- 超七成公众对“熬夜”认知有偏差
- 热门推荐
-
- 陕西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体验古时中秋
- 希腊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雕塑
- 用待遇和温情应对“保姆荒” 过节不再“慌”
- 调查显示:辅导班是城镇孩子暑假重头戏
- 太原西山:“一山青黛”折射产业升级
- 中新真探:咸鸭蛋脂肪含量特别高吗?
- 酷爽夏日游 莫让“清凉”变“心凉”
- 山东发挥资源优势 助推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德籍人士:“脱钩论”应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 预计8月广州有3次高温过程
- 美国肯塔基州一工业建筑爆炸 已致至少11人受伤
- 去年新疆中药品种销售总额逾27亿元
- 海南推出新政激励企业研发创新
- “AI张文宏”带货:去伪存真不能只靠网友比拼眼力
- 联合国秘书长任命近东救济工程处独立审查小组
- 海南电网抢修攻坚,70余万户等待电力恢复
- 青海海东警方破获多起电信诈骗案 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
- 中国新机遇 | 这些考试,向“老外”开放
-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杜泽逊:唤醒史书,传承文明
- 工信部:着力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