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一降再降
利率下行大背景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也一路走低。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有保险公司近期备案的个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仅有1.75%。
虽然预定利率1.75%只是个例,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3%降为2.75%是更多险企的选择。受访专家认为,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保险公司投资端承压,为防范利差损风险,下调结算利率是大势所趋。
预定利率下调中
近日,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将从3%下调至2.75%的消息不胫而走,部分险企也上线了预定利率2.75%的产品抢占先机。
泰康人寿官微7月1日发布消息表示,泰康人寿推出了“泰康尊享世家(增额版)2024终身寿险”。一位泰康健康财富规划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产品的预定利率为2.75%,这也是行业上线的首批预定利率2.75%的保险产品。
实际上,还有险企备案了更“保守”的产品。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复星保德信人寿最近备案在售的一款名为“复星保德信星福家2024终身寿险(分红型)”的产品,预定利率仅有1.75%。
有保险销售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前分红险预定利率为2.5%,预计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从3%下调至2.75%后,分红险产品预定利率也会从2.5%下调至2%,而预定利率1.75%的分红险设计,分红的空间会更大。
对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精算视觉创始人牟剑群表示,在监管强调防范行业利差损风险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下调产品预定利率符合监管趋势与市场趋势,是合理的做法。
从监管引导到主动调降
不同于以往,此次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是保险公司的自主调整,并非监管指导或要求。
去年,监管部门曾对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普通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3%、分红产品上限为2.5%、万能产品保证利率上限为2%,保险公司于8月1日前停售了预定利率不匹配的产品。而今年的预定利率调整,更多是险企自发的行为,并且,从新产品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越来越保守,不再“顶天花板”设计保险产品收益。
从监管引导到主动调降,可以说,保险公司放弃了“价格战”,不再“拼收益”。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近年来,我国市场利率不断下调,这也是保险公司下调预定利率的主要原因。因为市场利率不断下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必然趋于下降,则其产品的预定利率也需要下降。否则,如果市场利率不断下降,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不变,则保险公司要么自己“贴钱”,导致利差损甚至引发偿付能力风险,要么铤而走险投资高收益高风险产品,显然,这都不利于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谈及未来的趋势,杨泽云预测,从目前市场环境来看,市场利率已经进入持续下降的趋势。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险企跟进下调预定利率。
严防死守利差损
可以说,利差损仍是悬在保险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去年金融监管总局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引导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未来将推动保险机构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进一步健全保险产品定价机制,指导保险机构调整产品结构,有效防范利差损风险。
当前保险业资产负债情况更能反映当前保险业正面临的利差损压力,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76家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35%;投资端,一季度多家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徘徊在2%左右,如果按照预定利率3%计算,很多寿险公司负债成本高于当前实际投资收益率水平。
防范利差损、优化负债成本管理已成为近年人身险行业重要课题。杨泽云分析,表面上看,利差损是由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高,而其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但本质上应该是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即资产负债不匹配。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就是资产与负债不匹配所引发的风险,这既包括资产与负债的利差所引发的风险,也包括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不匹配所引发的风险。
而在投资端有诸多桎梏的背景下,负债端仍是缓解利差损的较优选择。华创证券分析师徐康表示,从海外经验来看,日本寿险行业亦长期面临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环境,其核心解决路径包括加大海外投资与下调预定利率。前者目前从外汇额度管制的背景下有一定实施难度,下调预定利率或成为当前我国人身险行业缓解利差损的较优选择。
那么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该如何从产品端规避利差损风险?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两高(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凤丽表示,需要优化产品结构,险企应加大对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力度,减少对利率敏感型产品的依赖,提高产品组合的多样性和抗风险能力。精细化定价,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和客户需求变化,动态调整产品定价策略,确保产品定价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有效控制负债成本。
“我国部分寿险公司的主要产品都是储蓄型保险产品,在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限以及市场利率不断趋于下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利差损。”杨泽云表示,可以改变保险产品销售理念,由以往的比拼投资收益率等,调整为养老保障、财富传承等保险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发布中考全省统一命题征求意见稿 将于2024年起实施
- 让更多全球优质生鲜食品丰富百姓餐桌(消费万花筒)
- 外企观两会 | 外企关注中国创新:调整商业模式,加强合作
- 联大通过决议 要求以色列12个月内结束对巴勒斯坦的非法占领
- 著名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逝世
- 以经典文学作品铺就成长之路 作家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举行
- 海内外物流业界代表齐聚济南 共研智慧物流发展新趋势
- 万人骑游夜跑“英雄城” 江西南昌点亮体旅融合新“夜”态
- 冰雪研学游成新疆冬季旅游“新宠”
- 中欧班列(西安)提档升级跑出“加速度”
- (乡村行·看振兴)台湾农人:大陆处处是商机
- 第五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在遵义开展
- “格美”持续影响浙江 多地列车停运航班取消
- 中国首次高压力纯氢管道试验取得成功 各项结果均达预期
- (“一带一路”10周年)“丝路海运”通达五洲四海
- 华东及华北东北等地有强降雨 “格美”将登陆福建中部
- 前四月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
- “村咖”,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 新疆呼图壁第四届冰雪风情节开幕 激活冰雪经济新动能
- 高导电金属凝胶可实现室温3D打印
- 热门推荐
-
- 机构投资者推动2024年北京物业投资交易稳步增长
- 德国向乌克兰交付4000架战斗无人机
- 福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辟绿色通道 救助受伤海员
-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无后遗症
- 纪录片《坚毅之旅》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 美国费城发生枪击事件致4死2伤
- 中国部署2025年能源工作:全面增强供应保障能力
-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广州预计今年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量约1.9亿人次
-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联合工作站在滇挂牌成立
- 国家邮政局:持续实施“一村一站”工程 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收寄快递
- 湖南何以站上地方对非经贸合作舞台“C位”?
- 经典民间故事为网络动画插上文化之翼
- 贵州757个村寨入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避暑去哪里?来图书馆“充电”!多地自习室“一位难求”
- 北方降雨轮番来袭秋意浓 台风“贝碧嘉”中秋假期将掀强风雨
- 如何破“大综合一体化”改革难题?专家建言突破机制重建难题
- 法国总统:法国食品价格夏末前将持续高企
- 北京埋深最大地下隧道即将贯通 城市副中心将实现东西贯通
- 屈原故里宜昌面向全球征集屈原文化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