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商业化有多远
在“双碳”目标驱动的交通电动化加速转型过程中,动力电池创新成为强化新能源汽车竞争水平、打造国家产业竞争力、稳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今年以来,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动力电池企业,纷纷瞄准新技术同时布局新一代动力电池——固态电池,并加快发布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
争相发布“上车”时间表
丰田汽车沉寂已久的固态电池又有动静和希望了。6月28日,丰田公布新一代电动化技术进展,性能型锂离子电池、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高性能型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共4类新一代电池,将从2026年起依次投入市场。其中,全固态电池正以2027—2028年推出为目标全力推进研发。据悉,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续航里程将达到1000公里以上,实现快充只需10分钟。
此前,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并首搭智己全新轿车智己L6。随后,上汽集团宣布“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建成贯通倒计时500天正式启动”,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的上汽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
同时,广汽集团在科技日发布全固态电池。据了解,该款全固态电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绵硅负极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其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以上,较当前量产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可轻松实现超1000公里续航。广汽集团表示,将在2026年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将首先搭载于旗下昊铂车型。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宁德时代也在今年4月首次公布了全固态电池研发和量产时间表。“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到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因为大批量生产仍然会面临成本等问题。”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对此仍持谨慎态度,“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以1至9打分),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研发目前处于4分的水平。”
相较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由于潜在的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和温度适应性等多维优势,被国际上普遍认为是下一代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的首选方案。目前各国均加大投入攻关该颠覆性技术。梳理国内外公司发布的全固态电池产业时间表,产业化主要集中在2027年至2030年。比如,韩国SK On称,正在开发高分子氧化物复合和硫化物两种固态电池,目标是到2026年生产出原型产品,2028年实现商业化。而三星SDI也在开发一种没有负极的固态电池,预计将于2027年量产。
半固态电池不等于全固态电池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界越发认识到传统液态锂电池的极限。比如,能量密度上限低,无法根除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整体电池质量大;低温运行不畅、高温环境下又存在安全隐患等。因此,业界对固态电池“上车”的呼声日益高涨。
不过,就在企业加快发布固态电池“上车”时间表的同时,关于固态电池概念的争议也随之而来。智己汽车在推出固态电池“上车”的消息后,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智己汽车发布的光年固态电池实为半固态电池。
这也得到了电池供应商清陶能源联合创始人李峥的证实:“为了增强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导电性,清陶能源在电解质中加入了10%的浸润液,较传统三元锂电池减少了5%左右的总液体含量,智己汽车推出的光年固态电池实际上属于半固态电池。”
根据电解质液含量的不同,电池可以分为液态(液体含量10wt%至25wt%)、半固态(液体含量5wt%至10wt%)、准固态(液体含量0wt%至5wt%)和全固态(液体含量0wt%)四大类。“半固态电池是液态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的一种过渡产品,不能直接称为固态电池。”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明确表示。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发布的新电池技术概念都在往这个“筐”里装。
目前,固态电池有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包括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和硫化物固态电池。日韩和欧美等海外企业更倾向于硫化物技术路线,致力于全固态电池的开发,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而国内企业多数选择氧化物技术路线,研发的产品多为半固态电池。
“国内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供应商,当前都具备了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能力,预计在2025年可实现大批量‘上车’。不过,全固态电池仍然停留在正负极材料的突破阶段,因存在材料还未解决的问题,导致近几年内都无法实现量产。”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说。
“从全行业看,中国既要发展这种渐进性的半固态技术路线,又要防范激进型全固态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或许正是因为民间存在这种争议,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谈到固态电池时,特别强调了“半”与“全”的区别。
在他看来,全固态电池落地产业化近期应面向电池300Wh/kg(重量比能量)、600Wh/L(体积比能量)的目标,打通全固态电池全技术链。中期应以面向500Wh/kg、1000Wh/L为目标,2035年前实现商业化。“规模产业化时间,不是实验室的样品,更不是论文。所谓的近期就是3年至5年,中期就是5年至10年。”欧阳明高解释。
三大挑战亟待破解
与企业偏于乐观相比,业内专家对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则略显保守。“这是因为当前全固态电池还难以兼顾续航和安全性的瓶颈,难以突破电池技术的玻璃天花板。”欧阳明高表示,全固态电池面临的挑战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技术门槛极高,涵盖材料、界面、工艺、产业链、设备等问题。
首先是全固态电池的科学技术挑战。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要从关键材料、界面、复合电极、单体电池不同层面进行解决。
在材料层面,硫化物电解质化学稳定性、空气稳定性差,批量生产难,基础硫化锂成本高。同时,硅碳负极存在体积膨胀大的问题,而锂负极还不成熟。在界面层面,电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相容性不够,包括界面的副反应、固—固界面机械接触等。在电极层面,高面载复合电极应变条件下的电荷输运缓慢。在电芯片层面,环境控制成本高,制作效率比较低。此外,车载工况下的电芯性能综合评估也没有相关评价标准。
其次是全固态电池的工艺设备挑战。“如果我们用湿法工艺,大概能保留一半的现有设备。如果我们用干法工艺,三分之二的设备都不能用了,要换新设备。”欧阳明高称。
最后是产业链挑战。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已基本构建了完整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产业生态,涵盖从上游矿产资源、材料制造、电池生产、整车应用到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液态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链已实现自主可控。若发展全固态电池,将对现有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造成不小的冲击。
对于固态、液态电池取舍问题,欧阳明高还表示:“日本、欧洲发展全固态电池就是要颠覆中国的优势,我们恰恰相反,既要保优势、防颠覆,奋力攻克全固态电池,又要兼顾优化液态锂离子电池。”(本报记者 杨忠阳)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日本能登地区地震死亡人数升至213人
- 青海黄化地区见闻:电网建设是有价的投入,民族团结是无价的财富
- 水利部将针对辽宁吉林两省的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庆国庆文艺演出在福州举行 呼吁关爱残障人士
- 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魔都”出手,目标世界级
- 商超转型蕴含的潜力与活力
- 低空产业“加速起飞” 预计明年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将超2000亿元
- 中新健康 | 罕见病用药难如何破?
- 电影《远去的牧歌》成功在戛纳举办影片推介会及市场展映
- 两会新华鲜报丨报告里的民生指标
- 网络微短剧霸屏,光“爽”不行
- 重访太湖溇港:世界级水利灌溉遗产何以活在当下?
- 手背上“青筋”暴起说明患病?
- 广西柳州市为158名民警辅警维权正名
- 湛江市三防办发出紧急提醒:非必要不外出!
- “五一”期间成都至兰州铁路数千名参建者奋战一线不停工
- 外媒:美国陆军一名四星上将被解职
- 贾樟柯成为第55届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荣誉人物”
- 2024年宁波舟山港引航艘次创新高
- 热门推荐
-
- 山西闻喜上郭遗址确定有两个时期 助力晋文化研究
- “龙舟胜会”里的端午:人不齐就不算龙舟
- 协和、同济等知名医院遭遇“傍名牌”困扰
-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今日二审开庭 杨妞花等被害人将到庭参加诉讼
- 呼和浩特警方侦破特大制售假酒案 涉案金额8000余万元
- 叫价2.5万元 苹果首款头显设备亮相,概念股却全线下跌
- 自然资源部:实施复垦复耕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 多省份“开年之作”缘何是重大项目建设?
- 安徽长江干流水位持续上涨 汇口站超警戒水位0.33米
- 尼日利亚军队打死60名“伊斯兰国西非省”极端分子
- 土地市场将延续分化态势
- 外媒:印度南部山体滑坡已致108人死亡 莫迪发声
- 北京支持县域商业发展 单项目最高补助1000万元
- 履职一年间 | 赓续红色基因 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
- 美联储“褐皮书”:经济活动持平或下降地区增多,求职变难
- 国家统计局: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 多伦多交响乐团将举办农历蛇年新年音乐会
- 北京今年将认定首批市级重点实验室
- 乌拉圭总统拉卡列:跨文化交流增进包容与理解
- 中国团队领衔发布最精细黑猩猩脑图谱 助力跨物种研究人脑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