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调整无卡取款业务,有何信号?
每经记者 赵景致
近日,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10日起停止手机银行中ATM扫码取款业务。
“有可能会出现冒用的情况。比如说有人登陆了您的手机银行,他去预约取款,然后进行扫码,(取消扫码取款)就是防范别人冒扫这个码。”兴业银行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取消这项服务主要是为了防范风险。
除了兴业银行对无卡取款服务中的扫码取款业务调整关闭外,其他多家银行也对预约取款服务进行了调整,如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等。而在多家银行的公告中,“安全”已成为高频词。
有银行取消扫码取款业务
ATM扫码取款业务是无卡服务的一种。据兴业手机银行介绍,扫码取款先是在ATM机上选择“二维码取款”,然后需打开手机银行App“扫一扫”进行操作,单笔/单日累计取款限额为5000元。
“这几天还能用,7月10日以后,就没有办法在手机银行上预约ATM扫码取款了。”兴业银行一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取消该项业务主要是为了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如果是扫码的话,比如有人登陆了您的手机银行,他去预约取款,然后进行扫码,就可能会出现冒用的情况。”
不过兴业银行也并未将无卡存取款业务全部取消。兴业银行表示,之后客户认可通过该行ATM办理有卡取款、刷脸取款或前往该行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除了兴业银行,也有部分银行于今年取消扫码取款业务。如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公告表示,今年3月16日起,调整ATM扫码存取款业务,调整后,ATM扫码存款、取款功能将停止。客户可通过刷脸存款、刷脸取款办理交易,或持该社银行卡通过ATM、柜面办理存取款业务。
有银行暂停手机预约取款
记者整理公告发现,今年以来部分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也对无卡取款业务进行了调整,但只是暂停了手机预约取款功能,扫码取款功能并未取消。
如交通银行表示,自5月24日起停止个人手机银行中无卡取款功能中的预约取款服务。之后客户仍可通过该行智能机具办理有卡取款、扫码取款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取款业务。
农业银行5月份也发布公告称,于5月9日起暂停掌银无卡取款业务,不过该行并未停止扫码取款业务。农业银行提示,该项服务暂停后,客户仍可通过读卡取款、刷脸取款等其他方式办理业务。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商业银行预约取款、ATM机扫码取款等属于无卡取款方式,本身是为了便利客户取现。但无实体卡取款,客户可能面临账户或信息安全方面风险,同时,也增加银行在系统更新维护方面的成本,部分银行权衡安全、效率对部分相关业务进行调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搭建乡村文旅新场景
- 武契奇与普京通话 外媒:近两年半来首次
- 撒贝宁对话杨慎 见证勾践“绝地反击”
- 广东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次联合举办文物展
- 连续四年支持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持续加码农研科技
- 《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印发 部署12个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 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达32882亿美元
- 北京朝阳警方查处三起未履行出租房屋安全管理责任案件
- A股周一缩量震荡 油气相关板块走强
- 中国驻菲使馆携手华社华校为菲国警反绑架官员举办中文培训
- 沈阳建成全国首个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
- “上好佳”父子的“上海情缘”
- 西藏那曲市储备粮食轮换工作正式启动
- 重庆持续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 安徽合肥加强农业区域合作共建“菜篮子”
- 大模型落地应用进入关键阶段 专家建言企业破局之道
- 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离世 享年78岁
- 刘世锦:低碳绿色产业已成为疫后经济复苏重要驱动力
- 台湾新春戏曲演出鸣锣登场
- 南非暴发霍乱疫情 卫生部正在调查病毒源头
- 热门推荐
-
- 循迹商代中期都城:这座三千多年前的城市有哪些秘密?
- 2022湖南旅博会启幕 科技赋能激活文旅消费新热潮
- 云南首次发布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地方标准
- 中国“暖核一号”工程启动第6个核能供热季
- 精细化消费加速孕育宠物经济新职业
- (财经天下)日本告别负利率,股市还能继续涨吗?
- “最美柳州”走进印尼 五菱汽车、螺蛳粉成“活名片”
-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退出2024年总统竞选:“现在不是我的时代”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原主任袁华受审
- 青海清洁能源贷款余额保持在千亿元规模以上
- “90后”铁路小伙苏凯龙的平凡坚守
- 涉案20余亿元 内蒙古警方劝投两名外逃嫌疑人
- 【文化拾遗 魅力泉州】有声手账|“中国白”是非常合适的“海丝”语言
- 福建构建“大武夷文化旅游圈”
- “走近巴金”书系新书在成都发布 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
- 曹啸: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在数字金融上发力
- 宁夏银川“老饭桌”凭“食”力圈粉年轻人
- 我们的社区离“智慧”有多远?
- “神经连接”脑机接口疑云笼罩 安全性和保密性受质疑
- 网络“黑兼职”诱发犯罪问题突出 日本暴力犯罪案件呈增多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