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怎么爬上餐桌的
孟雅檀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湖南、重庆等地,一些商家将低价福寿螺“伪装”成高价田螺肉,销往餐饮店和预制菜工厂。
福寿螺臭名昭著。疾控部门多次指出福寿螺的危害性,它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携带的寄生虫数量可达上千条,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可能会导致感染者失明、瘫痪、痴呆,甚至是死亡。早在2006年,因北京两家餐厅的凉拌螺肉导致食用者患广州管圆线虫病,共造成160例感染,全国多地一度叫停销售福寿螺。近年来,消费者因不了解福寿螺而误食,或者不戴手套清理福寿螺卵而感染寄生虫的事件时有发生。
福寿螺的危害商家并非不知,可在利益驱使下,他们自己都不吃的东西,却要卖给消费者。据报道,一些“螺”贩子只要有货就收,收完了就直接“伪装”成田螺。一名商家称,福寿螺的加工厂藏在乡里,一般人找不到,销售时也不卖给陌生散户。制造加工螺肉产品的企业、售卖螺肉串的麻辣烫店铺用福寿螺假冒田螺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明目张胆收的、暗地偷摸做的、肆无忌惮卖的,各个造假环节环环相扣结成了一张厚厚的“螺”网。
虽然我国尚未禁止养殖、销售和食用福寿螺,但携带寄生虫、重金属超标的福寿螺公然上桌,显然是监管的关口没有把住。据报道,福寿螺黑色产业链并非无迹可寻,线上线下消费者的投诉不在少数。6月28日,亦即媒体曝光当日,湖南汉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调查通报,称已成立联合执法组,对涉事企业进行了查封。在此之前,当地监管部门为何熟视无睹,其他地方是否留意过类似情况?消费者放心购买,就是认为商家的食品安全已通过监管部门认证;食品检测报告上已显示有沙门氏菌,商家产品为什么还能出售?
食品安全是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大事,在尚未明确到底能不能吃、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吃等问题前,监管部门和消费者都要谨慎一些,监管部门守住一道道关,消费者管住自己的嘴。比如要加大对食品检测报告的管理强度,提高技术检测水平,不让福寿螺以“螺”的幌子爬上餐桌;对那些非法企业要持续打击,绝不任其挂田螺的幌子卖福寿螺。(北京晚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纺织之乡”“染娘”传承非遗:寻常草木染出斑斓世界
- 伊朗一清真寺发生恐怖袭击 致1死9伤
- 葡萄牙前总理科斯塔获得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奖
- 专家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全员必修课
- 马东铁提前完成正线A、B段轨道铺设工作
- 《传家》斩获第四届亚洲内容大奖(2023)多项殊荣及提名
- 加拿大政府就拟限制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公众咨询
- 第七届进博会法国推介会在巴黎举行
- 多地入境游持续升温 沉浸式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成外籍游客首选
- 斯洛伐克称可能对乌克兰采取严厉反制措施
-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 企业数智化转型,如何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
- 第六届老舍戏剧节在京开启 50余场中外剧目将上演
- 陕西洋县一社区要求返乡过年人员报备?当地通报:已责令撤销通知
- 广州动物园大熊猫兄妹“星一”“雅一”迎11岁生日
-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最长隧道贯通
- 小县城有大引力,做大县域就业“蓄水池”
- 综述:多国政府官员在人权理事会发言反对人权问题政治化
-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新质生产力“青蓝接力”主题会在福州举行
- 擦亮“大运河”金名片 文体旅融合展新景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90后”电力人的春节“心脏坚守记”
- 朝鲜试射战术弹道导弹 金正恩观摩
- 北京环球度假区开园一周年 “漫游卡”游客平均游园超17次
- 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云南龙树脚村的“蝶变”
- 广西“铁路工匠”坚守最后一个“五一” 曾“医治”上百台大机
- 国庆假期武汉文化味满满 尽显城市魅力
- 1-2月中国销售彩票同比增25.1%
- “辅助驾驶”不可过度依赖
- 泰国游火爆!预计将有千万中国游客落地曼谷
- 打一个喷嚏导致脊柱骨折?这不是开玩笑
- 中欧班列+航班航线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空中物流走廊正在形成
- 《我们的荆轲》曹禺剧场上演 历史故事连接当下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最怕水患却屹立江畔千年,大佛有一个强大的“内核”
- 2023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开幕
- 七部门:推动汽车标准转型升级,加快家电标准更新
- 湖南推动水果促农稳定增收 水果第一产业产值约304亿元
- 湖北在航天产业发展赛道上加速奔跑
- 泰国曼谷枪击案致中国公民1人遇难1人受伤
- RCEP生效2年 山西逾10亿元货物出口享惠
- 中国国内涉海距离最长的城市燃气管线在山东青岛通气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