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蕴“凉”机
“清凉商品”大卖、夜间消费红火,“清凉经济”“夜经济”热度跟随近期气温一道上升。同时,不少地方积极出台政策,助燃夏日消费市场,相关上市公司也积极布局、抢抓机遇。专家表示,人们对夏日清凉消暑的需求增加,不仅有助于激发旅游、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的活力,还会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催生更多新业态。
“清凉经济”增添活力
“最近特地添置了防晒面罩,选了一款版型比较好、科技凉感面料制作的,毕竟防晒做得好,防黑又防老。”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
手持遮阳伞、面带“脸基尼”、身穿防晒衣……这个夏天,在街头户外“全副武装”防晒几成标配,由此带来了防晒衣、防晒口罩、冰袖、遮阳伞等商品持续热销。美团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周,防晒伞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5%、防晒帽增长54%、防晒衣增长52%、冰袖增长46%。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消费者防晒意识提升,以及轻量化户外活动兴起,中国防晒服装市场呈现稳健增长态势。
烈日炎炎,制冷降温类“清凉家电”销量也得到提振。“近期高温天气席卷多地,包括空调、空气循环扇等防暑降温产品在线上线下均进入销售高峰期。”北京苏宁易购环境商品运营部采销总监许陈博说,高温天不仅带动空调旺销,冷柜、冰箱等制冷家电销量也不断走高。
苏宁易购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线下渠道空调销售同比增长超35%,空气循环扇销售同比增长超42%。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苏宁易购绿色节能空调销量同比增长98%,智能新风、健康无菌空调销量同比增长67%。
专家预计,6月至7月以“清凉家电”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品销售形势良好,对重点领域商品消费增长有望形成较大贡献。
“夜经济”绽放光彩
“还没出地铁就闻到各种诱人的味道,那必然要来吃一顿小龙虾了。”夜晚的北京簋街人声鼎沸,曹女士一边排队等号一边对记者说,“夏天,就是要和朋友逛夜市、赏夜景,撸串儿、吃小龙虾、喝扎啤。”
夏日世界,“夜经济”持续升温。在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亲子部落光影夜游乐园”、雁栖湖夜航、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夜游大环线”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夜间消费选择;在江苏南京,曼度年华夜市除了以“南京味道”吸引客流外,还上新了“露营+”“直播+”等多种潮流玩法……
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超过全天的一半。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夜间经济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2.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0.25万亿元。
面对巨大潜力和机遇,各地围绕“夜经济”做文章。北京提出,发挥“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品质消费生活圈等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开发夜购、夜食、夜游等项目;优化地铁等城市交通运营时间;持续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上海表示,要突出模式创新,强化平台赋能导流,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种草经济”等新模式。
消费新亮点持续显现
从空调、冰箱等制冷家电销售升温,到防晒衣、防晒帽等防晒产品走俏,再到夜游、夜赏、夜赛等消夏活动花样翻新,折射出人们对清凉消费多元化需求持续释放。
“人们对夏日清凉消暑的需求增加,为相关产业带来商机和发展空间。不仅有助于激发旅游、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的活力,还会为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催生更多新业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谭小芬说。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上市公司抓住酷暑天气对清凉产品的需求,大力布局“夏日经济”。
欢乐家在最新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提到,公司积极布局椰鲨椰子水系列产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表示,相关企业积极开拓消夏新业态和新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维护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为“夏日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华社)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雁门关下:一碗黄酒 三代匠心
- 贾玲拍电影“成功减了100斤”上热搜 肥胖专科医生教您大基数减重
- 七部门: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 普华永道服从中国监管部门的处罚决定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电白:以千年古荔园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 外媒:巴基斯坦法院宣布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在腐败案中无罪
-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2025年总台春晚主题、主标识发布
- 广西男护士练就一双“巧手” 借互联网科普医学知识
- 山西博物院与匈牙利美术大学签署馆校合作备忘录
- 山西大同发展“露营经济”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世界旅游组织:2023年国际旅游业收入达1.4万亿美元
- 安徽2022年以来共侦办涉黑涉恶案件246件
- 解码链博丨共赴清洁未来 全球能源企业如何在中国“链”通世界?
- (新春走基层)“大气博士”守护“山西蓝”
- 英国将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越境行为
- 湖南江永:乡村“健康专线”打通村民就医出行“最后一公里”
- 新华社权威快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推出
- 媒体报道:进博会提升中国市场吸引力
- 家长陷“身高焦虑”: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年花费上十万
- 中国计划到2027年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 热门推荐
-
- 现场直击假期首日:本地游订单大涨,微度假商机来了
- 陕西警方“夏季行动”破获查处刑事治安案件4.3万余起
- “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启动 青年学子在乡土深处展开比拼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我国保险赔付占灾害经济损失约10%左右
- 湖南“95后”全盲女孩用音乐做“眼”勇追梦
- 中国驻东盟使团发言人关于日本强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事答记者问
- 得物人工智能查验系统获选“2024大模型典型示范应用案例”
- 2024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大赛圆满收官
- 滇池全湖水质连续六年稳定达Ⅳ类
- 河南建成1.22万个工会驿站服务零距离 温暖“驿”路行
- 法国总理巴尼耶警告:法国面临严重的预算危机
- 四川成都武侯区发生火灾 已有超20人送医
- 广电总局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
- 以军袭击加沙地带流离失所者营地 造成至少21人死亡
- 重庆沿山货运通道一期工程全线最长隧道贯通
- 财政部公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32名台胞踏访呼伦贝尔:最美季节踏访最美草原
- 印尼马拉皮火山喷发:遇难者人数增至22人 含多名学生
-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中国大屏电视热销法国
- 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径 福建发放首批“福林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