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网红卖课乱象,或可设置“知识付费”反悔期
郭元鹏
近年来,网红卖课风生水起。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所谓的“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一些网友认为,知识付费无可厚非,粉丝买网红的课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也有很多网友质疑,网红卖课是假,制造焦虑后把粉丝当“韭菜”收割是真。(6月19日《工人日报》)
“知识付费”似乎已经被网红们玩坏了:“10节课编程入门速成”“5分钟掌握写作技巧”“7节课学会理财”……各大平台上,以快速入门、迅速见效为卖点的课程随处可见。一些不良商家精准拿捏用户需求,通过夸大宣传、虚假包装等手段高价售卖缺少实质内容的课程,吸引一批又一批人为之买单。很多人在付费之后,并未获得等价的知识或服务。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例子。看到“课程没有门槛,学会了就能源源不断地让AI自动创作变现”的广告宣传之后,市民张译毫不犹豫地花费1000元购买了课程。但学完课程后,他并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反而发现自己按课程要求所购买的AI软件在网上随处可见且完全免费。他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知识付费”原本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既能让“知识拥有者”获得利益,还能让“想学知识者”学有所成,体现了知识的价值。然而眼下的所谓“知识付费”却是乱象丛生,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须及时有效治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知识付费”毁在一帮“没知识的人”手里。
对于平台来说,需要对“知识付费”的内容进行审核。要组织专家对“知识付费”内容检验,看看达到了什么知识层面,是“花拳绣腿”还是“武功超凡”,依据其内容的优劣给出一个“指导价格”,而对于那些“虚假知识”“套路知识”则需要拦截在“知识付费”之外。
此外,可以尝试设置“知识付费”的反悔期。目前,很多商品都赋予了消费者的反悔权,实际上“知识付费”也是一种商品,也应该赋予消费者这样的权利,对于那些物无所值甚至是坑蒙拐骗的所谓“知识付费”,要让消费者能“用脚投票”,要设置多少天之内可以“不满意就退款”的制度。
最需注意的则是畅通消费者的举报渠道。目前的情况是消费者发现上当受骗之后,对于“知识付费”往往是投诉无门、退钱无门。只能是“被骗了,也就被骗了”。这不利于“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需要畅通举报渠道,让骗人的“知识付费”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倒逼“知识付费”健康生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内河游轮兴起 暑期热度飙升
- 加拿大西捷航空将关闭旗下廉价航空子公司
- 新疆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 韩媒:韩国演员刘亚仁涉嫌吸毒接受警方调查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将在海南举办
- 新疆各地“新”潮涌动 特色文旅IP“点燃”大美新疆旅游热潮
- 玉米增储提振市场信心
- 空间更大 席位更多 升级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将上线京沪高铁
- 构建“民航+”生态圈 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 山西临县华润联盛黄家沟煤矿事故迟报 39人被问责
- 台胞杜震华夫妇回重庆万州寻根祭祖:完成50多年心愿
- 2024上海书展闭幕 “新风尚”融入阅读生活
- 中法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周在北京经开区启动
- 广西迎来暑期学车热潮 驾校教练化身网络主播吸引学员
- 美军方称俄战机拦截并击落美无人机
- 重庆警方:网传“吉林老人救助重庆一游客反遭诬陷”情况不实
- “美育好课”文献展启幕 响应和落实“美育浸润”政策
- 文旅部介绍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情况
- 我国首个非遗领域行业标准发布 收好这份“工作手册”
- 6岁孩子习惯性鼻出血 竟是频繁挖鼻孔惹的祸
- 热门推荐
-
- 接犊育幼有“良方” 新疆大批养殖户“犇”向致富新希望
- 浙江宁波“顺其自然”再捐款 26年共捐1686万元
- 外媒:乌东部最大发电厂在俄军空袭中被摧毁 俄方未回应
- 药企布局带状疱疹疫苗,目前研发进展如何
- 抗流感病毒有“新招”
- 辽宁民政发布5起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涉及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
- 英国“恶魔护士”谋杀7名新生儿被定罪 或面临终身监禁
- 科睿唯安期刊引证报告发布《神经修复学》首个影响因子
- 我们青年有智慧:让1.5万吨高铁大桥“轻盈”转体
- 助力自贸港建设 海南民企建言科创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预付式消费“顽疾”,商家改了没?
- 市场平稳,优质优价!颗粒归仓绘“丰”景
- 2023中国(厦门)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将实现多重升级
- 今年全国第10000列中欧班列在浙江义乌开行
- 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新进展
- 广东沿海多地遭遇暴雨 最大降雨量逾百毫米
-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成立
- 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如约而至 以诗为媒展示运河文化之美
- 对农村学生餐补需要“毫厘必究”
- 2024年河南经济“半年报”出炉 GDP同比增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