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绿色未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我国核能综合利用从单一发电、满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
“和气一号”项目作为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具有“绿色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项目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中驱动汽轮机系统做功发电的二回路蒸汽为热源,采用核电厂一回路、二回路与蒸汽回路多重隔离设计,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制备工业蒸汽,再通过多级换热将蒸汽通过工业用气管网输送到石化产业基地,替代传统煤炭消耗解决石化企业热源和动力源问题。
项目建成后,每年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将源源不断地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这不仅开辟了核能助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的新途径,也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核能除在供热、供暖、供汽等领域应用外,还可在同位素生产、制氢、海水淡化等诸多领域广泛利用。目前,我国核能综合利用正呈现出多样化发展局面。此外,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安保等领域,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总台央视记者 付雪松 崔霞 毛俊 文为明 吴天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根网线,连通经济新蓝海(评论员观察)
- 【应急救援基层行】三十多年如一日 当好古厝“守护人”
- 14国冰雪产品集中亮相内蒙古呼伦贝尔
- 西藏山南:冰川上的第332次巡逻
- 福建漳州海警查获一起涉嫌走私冻品案
- 聚焦总台春晚喀什分会场:“我收到了最好的新春礼物”
- 西藏马攸桥边境检查站“爱心驿站”托起“诗与远方”
- 面对寒潮蓝色预警,公众应该怎么做?
- 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钢材需求量为8.5亿吨
- 网传“某镇一小学教师殴打学生致其受伤住院” 当地已展开调查
- 一上学就尿频 孩子是成心的吗?
-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主题宣传活动启幕
- 有研究称,现代人“青春期”已持续到24岁
- 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 南非多地遭遇超48小时“水荒”
- 赫哲族第11届乌日贡大会在“华夏东极”抚远启幕
- 首家宁德时代新能源生活广场在成都开业 展示近百款车型
- 在深圳乘坐公交地铁 不再强制要求戴口罩
- 浙东革命老区村如何共富先行?红绿融合共绘乡村新图景
- 北京智慧供热助冬日“升温”
- 热门推荐
-
- 湖南永兴“冶炼之乡”做细田间文章 变农闲田为“增收田”
- 日本一大学丢失有毒氰化物 份量最多可致250人死亡
- 证监会:现阶段实行T+0交易的时机不成熟
-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我本是高山》有感
- (成都大运纪事)“市民体验官”探访大运村 感受科技赋能智慧大运
- 【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 】王立平:余音绕梁卅余载
- 不靠明星加持 今年高分剧更多
- 福建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开通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阳曲:蔬果丰收采摘忙 乡村振兴产业旺
- 激发文旅经济新引擎 陕西省数字文旅发展推进交流会举行
- 广州市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 数据看中国 多方齐发力助推经济稳中有进
- 北约军事高官放狠话:已做好与俄直接对抗准备!
- 2021年美国仇恨犯罪数量激增11.6%
- 中新教育|上海探索打造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践基地 体验创造之美
- (走进中国乡村)“中国沉香之乡”广东电白:香道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中新健康周报|科伦药业放弃扩产高端仿制药;修正药业登质量“黑榜”
- 浙江经济观察:四链深度融合如何助企发展?
- 全过程“闭环”监督 江西宜春“回头看”推动民生实事“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