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火到台湾!这些陆剧为何风靡宝岛?
“意犹未尽”“敲碗第三季别等太久”……近日,大陆电视剧《庆余年2》迎来大结局,引发岛内网友花式催更。
第一季播出时,《庆余年》就收获了一大批台湾剧迷,“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第二季更是备受关注。台湾影评人柯志远在社交媒体发文感叹“不枉我等了四五年!”“确认过眼神,范闲回来了!”
岛内各大媒体上,时常可见对剧中人物关系、情节走向、演员趣闻的报道或讨论。在台湾“Yahoo奇摩”网站“戏剧影集排行榜五月Top10”上,也有《庆余年2》的身影。
“那个最神秘的男人五竹终于回归了!看到自己的化身在剧里耍帅,我完全目不转睛。”台湾视障歌手萧煌奇在社交媒体上幽默发文,配上自己“观看”《庆余年2》的居家照片,超3.3万人点赞。
盘点剧情伏笔、磕“饭碗夫妇”CP、安利片尾曲……台湾青年的追剧“姿势”、热议话题其实和大陆青年大同小异。有网友发现,第二季新登场角色“明老太君”由多次获金马奖的台湾著名演员归亚蕾饰演。
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外,剧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也是看点之一。例如,剧中家具“鼓凳”,有岛内网友留意到“就是阿嫲家里的圆凳”;还有台湾网友着迷剧中汉服元素,认为“妆造细节十分考究”。
“追剧其实也是台湾的年轻人了解大陆的一种方式,能够了解到最接地气的大陆。”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受访表示,陆剧能帮助台湾年轻人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通过网络追剧讨论区等交流平台,两岸年轻人同追一部剧、同聊一个话题,也更能成为好朋友。
不只《庆余年》系列,近年来大陆电视剧屡屡在台湾引发追更,既有《甄嬛传》《琅琊榜》《陈情令》等古装剧或仙侠剧,也有《繁花》《南来北往》等描绘大陆发展历程的年代剧。台湾社交平台上还出现了不少诸如“陆剧讨论社”“华人陆剧影视群”等民间社团,粉丝数动辄数十万,足见影视文化已成为两岸民众交流互动的重要桥梁。
香港《大公报》评论员朱穗怡指出,早年台湾流行歌曲、影视剧集风靡大陆,近年大陆流行文化席卷台岛,这些都是两岸几代人的集体回忆,正反映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根。
“从《甄嬛传》到《繁花》,反映的不仅是陆剧的质量飞跃,也照见陆剧入台的10年巨变。”台湾媒体人刘燕婷发文指,如今陆剧入台不再是单一的影剧现象,而是由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明星应援、同人创作、短视频所共同形成的复杂机制。
在她看来,台剧的早年成功,很大程度是以其先发优势,大吃华人影视剧市场的红利。但当市场出现陆剧这一强势竞争对手,身靠数倍制作与营销资源,产出作品也持续进化升级,台剧显然就无法再维持过往江山。更因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而发生了大量人才西进的现象,让本就资源有限的台湾更加捉襟见肘。
而对于两岸影视行业交往合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唐桦表示,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都有各自擅长的类型和领域,合作才能让中华文化在全球产生更大的势能。
正如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此前所说,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即便时光流逝,即使跨越山海,哪怕人为阻隔,也难以减少,从未改变。
作者:夏至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加快提升企业信用监管数据质量
- 以军称开始在黎南部新区域展开行动
- 第八届花城文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 外媒最新曝光:俄罗斯恶作剧博主又骗过了美联储主席……
- 工信部:前10月电信业务收入14168亿元 同比增长6.9%
- “1米好物”激发中国年轻消费者分享欲
- 学生后辈追忆书法大家林鹏:“他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 北京疾控:流感疫情呈现降势 近一周乙流病毒为主要流行株
- 这么热的三伏天,古人是怎么过来的?
- 业内人士相聚“中国电器之都”乐清 赋能电气产业发展
- 安徽全椒:智慧赋能 守护碧水蓝天
- 福建宁德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举办 签约26个项目总投资逾73亿元
- 八月天宇:“牛郎织女”觅相逢 点点流星“落凡尘”
- 学校食堂不得制售冷荤类食品
- 马上评|炫富拜金是一股毒流量
- 北京交警:明天部分道路将临时管制
- 中央气象台解除高温黄色预警
- 广东建立三级心血管病防治体系 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点实现全覆盖
- 喀什2万多名学生参加2024年“粤喀爱眼日”校园中医药文化活动
- 三中全会牵动世界目光 外媒称新质生产力或成关键词
- 热门推荐
-
- 《泉州与世界海洋文明》新书首发
- 平均降幅49% 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陆续落地
- 西藏森林消防:打造“走出去+迎进来”双模式 营造消防宣传浓厚氛围
- 中亚媒体人走进“芳香霍城” 感受“小花朵”成就的“大产业”
- 车市“血战到底”,车企营销转型路在何方?
- 北京地铁启动热环境改善工程,加装空调或冷风机
- 世界最大纸浆船靠港巴西桑托斯港将驶往中国
- 专家:保障乡村儿童营养健康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新人报到 |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配音演员
- 百方松花石砚北京展览:长白山“顽石”亦“通灵”
- 江南北部等地有较强降水 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东北等地
- SHEIN(希音)产业带出海计划一周年 最强产业带跨境出海七省出炉
- 一颗柑橘的致富经:20余年何以成为“橘中爱马仕”?
- 兔年中秋月 九年来最近最大
- 美媒:面对要求对华脱钩声音,美专家警告美国经济独立“行不通”
- 北京至天津“定制快巴”开通试运营
- 中西文化融合碰撞 浙江青田“七夕”佳节彰显侨乡特色
- 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印尼文明对话会举行
- 福建沙县:水柿丰收硕果飘香
- 以战略引领数据驱动 国药太极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