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首届深圳金融论坛举行 专家热议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5月21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制,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有效,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上指出。
本次论坛聚焦“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会嘉宾围绕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在主旨演讲中表示,提升金融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一是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二是要客观认识金融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薄弱环节。三是要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逐步建立结构合理、分工协作的金融市场体系,提升创新能力,释放市场活力。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提到,一方面,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实体经济基础,为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有成长性的资产;另一方面,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抓好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这三个关键环节。
“具体来看,第一,市场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前提;第二,法治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石;第三,国际化是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吴晓求说。
在论坛举行的平行论坛六“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上,多位专家还针对数字金融这一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孙华玲表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徽商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洪伟提到,数字金融作为新金融形态,正深刻改变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徽商银行首席信息官王勇认为,从技术方面理解,数字金融主要体现在资源运用、技术运用和展业模式三个层面。首先,数据在银行是非常重要的资产,如何把数据资源应用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其次,金融体系对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是数字金融由数据向实际转化落地的重要技术基础和媒介;最后,客户服务模式及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也是银行、金融行业、金融IT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向。要做好数字金融工作将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提升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能力。
据了解,当天,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社会需求,服务学科建设”为原则,致力于打造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的金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高地,为全球金融学科发展贡献“中国样本”与“中国方案”。(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天文大潮+寒潮大风为何会加剧咸潮
- 重走“海丝”路 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宁”号抵达新加坡
- 日兰高铁庄寨至兰考南段按图试运行
- “大爱北疆 慈善草原行”为17位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
- 山东持续擦亮“海岱考古”品牌 延伸华夏文明历史轴线
- 福建安溪:把戏台搭进乡村 将科技送到田间
- 印尼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举办交流分享会
- 俄罗斯一货运码头起火 不存在爆炸威胁
- 谢锋对话美国中青年学者:为探索中美正确相处之道贡献智慧
-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 美国30年期贷款利率降至6.46% 创15个月来最低值
- “十一”假期民宿出游报告:东北与西北城市民宿预订量大幅增长
- 从“灌输式”普法到“互动式”普法 内蒙古包头东河区积极探索普法新模式
- 重庆南川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致1死4伤
- 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南京服务外包两项指标居全国城市首位
- “中国最冷小镇”呼中:林下产品金秋惠民文化大集开集
- 总台专访丨洪都拉斯国家电信委员会主席:期待总统访华取得丰硕成果
- 共话新质生产力丨 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何处?
- “儿童食品”三大问题:噱头大于实质、价格过高、配料不科学
- 粤疾控提醒食品风险:勿误食有毒野果 适量食用小龙虾
- 热门推荐
-
- 国家医保局: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 新闻特写:“摸”得到的结婚誓词
- 国风新业态“一夜兴起” 商家转型“带火”王羲之的家
- 西藏拉萨往返临沂新航线开通 促进鲁藏深入交流
- 一文一物|气象万千的汉代铜镜
- 斯里兰卡将举行总统选举 中国驻斯里兰卡使馆发布安全提醒
- 同一场电影票价不同 一张电影票背后藏了多少猫腻?
- 以军在加沙遭遇“伤亡最惨重一天” 单日死亡24人
- 和评理|利用虚假信息打击在美中企,美方该收手了
- 幼儿网课:有必要,还是凑热闹?
- 从“焕活”到“焕新” 洛阳唐三彩艺人开启传承“另一面”
- 美国俄亥俄州发生火车与卡车相撞事故 致一人死亡
- 洪峰逼近 海南琼海已转移7168人
- 文化中国行丨彩绘兵马俑如何保护和留存?多年探索,他们找到了关键材料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突破700列
- 风“驰”电“掣”!我国风电发展驶上快车道
- 古老而不失现代 中外文旅达人遇见多元西宁
- 西安机场加速开通、恢复国际航线
- 链博故事丨一个智慧大脑,如何“链”出全球创新活力?
- 国家发改委:2024年“两节”期间保供稳价工作具有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