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女性远离“妇癌之王”
“潘姨,你还记得我吗?”又到复查日,卵巢癌患者方方(化名)如过去一样,来找自己的主诊医师复查。
“我永远记得,她在初次手术的刀疤上纹了一朵莲花,漂亮而富有活力,就像她的人生一样等待绽放,她复发后第二次手术时我们也特地给她把花纹对上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潘凌亚教授指出,卵巢癌是癌症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患者中,压力较大的是中年女性,她们既是母亲,也是女儿,拥有着双重的身份,也承担着更多家庭的责任。”面对卵巢癌这样恶性度高、容易复发的疾病,如何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投入治疗,以及制定合理的方案,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在 “世界卵巢癌日”和“母亲节”之际,潘凌亚以及全国多位妇瘤医生,携手卵巢癌患者共同走入录音棚,录制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期待这首歌,可以鼓舞更多的卵巢癌患者,让他们拥有面对疾病、积极治疗的勇气,同时,增强大众早筛意识,让‘妈妈’远离卵巢癌。”
强化高危人群监测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较为隐匿,患病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另一方面,晚期患者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仅有40%左右,且70%的患者经初次治疗后,仍有可能在2-3年内复发。因此,卵巢癌的早诊早治尤为关键。
尽管目前尚未出现成熟的早期筛查手段,但卵巢癌有一类高危人群,即具有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人群,应当引起注意。潘凌亚解释道,通常是患者确诊癌症后发现自己是BRCA基因突变,而其亲属进行基因检测时也发现结果呈阳性。数据显示,正常女性卵巢癌终身发病风险为1.5%,但BRCA1突变者的发病风险高达59%,BRCA2突变者为16.5%。因此,潘凌亚建议,对于这部分有肿瘤家族史和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B超等影像学检测。另外,《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也指出,在患者完成生育意愿后,做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可显著降低BRCA基因突变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
“在门诊见了太多如方方一样年轻的卵巢癌患者,她们都很年轻、有活力、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却不幸罹患了卵巢癌。”潘凌亚强调,年轻人更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不能因害怕麻烦、怕查出病来,就不去参与健康体检,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重要器官做个B超,肺做个CT,可有效发现大部分早期肿瘤。
手术+化疗+维持治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我还能活几年”这是潘凌亚接诊的卵巢癌患者最关切的问题。
卵巢癌恶性程度高的体现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不足一年,我就出现了复发转移,起初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但现在我病情稳定,除了吃药、复查之外,我就到处旅游,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家人的陪伴和支持给了方方极大的动力,而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潘姨”的潘凌亚,也为方方拨开了复发的阴霾。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卵巢癌的治疗进入了新的时代。潘凌亚指出,现在已经有许多卵巢癌患者可以像方方一样,获得长期且有质量的生存。
“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有患者的因素,也有治疗的因素。”在潘凌亚看来,有个好的手术,是卵巢癌治疗的良好开端,特别是初次手术,一定要尽可能的把肿瘤“切干净”。此外,还需要在术后进行足量的化疗,以达到进一步清除癌细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创新药物的涌现,目前在手术、化疗后,还可以通过规范的应用维持治疗药物,有效地延缓卵巢癌患者复发。
“以往,患者经过初次手术化疗后,都会常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要这么快复发?但那时我们很难给予患者满意的答复。”潘凌亚回忆,“现在我有了像PARP抑制剂这样的靶向药物可以进行维持治疗,让复发来的晚一些、更晚一些,患者也能更安心的享受平静的生活。”
精准治疗,让慢病化更近一步
方方,距离第一次确诊卵巢癌已经8年,从起初复发的焦虑不安,到经过维持治疗后的“重启人生”,一路上也见证了卵巢癌逐渐迈向“精准治疗”和“慢病化管理”的发展。
潘凌亚表示,基因检测不仅仅可以作为遗传咨询的手段,更是目前卵巢癌患者选择维持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现在卵巢癌治疗中各大指南最推荐的检测包括BRCA和HRD检测。
“在卵巢癌患者中,约20%为BRCA基因突变,这部分患者此前已被证实是可以从PARP抑制剂显著获益的。”潘凌亚解释道,“随着更多研究发现,HRD阳性患者也同样是这种靶向药物的获益人群,而这部分人群比例大约占到50%,在中国人群中甚至能达到68.7%。这意味着PARP抑制剂的受益人群可能扩大了三倍。”
一项名为PAOLA-1的全球三期临床研究显示,通过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HRD阳性的一线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65.5%,让更多晚期卵巢癌患者群体看到长生存的可能。
“卵巢癌已经朝着慢病化治疗的方向在发展,医生在治疗上,应更加注重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也要和医生打好配合,积极进行治疗。”潘凌亚强调,“以往说‘肿瘤治疗是场持久仗’,但现在我更想说‘要学会和疾病相处’,要科学、客观的面对疾病,不要经常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勇敢且慎重的迈出抗癌的每一步,我们一起迎接‘风雨过后的彩虹’。”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海南遭遇新一轮强降雨 加快灾后重建
- 开车穿越海底 徐工又干了个大湾区超级工程
- 美媒:拜登承认无力在没有国会支持下应对枪支暴力
- 上海市2023年“安全生产月”正式启动
- 2024中国电影节在伦敦开幕 展映《流浪地球2》等影片
- 第43届东盟峰会开幕 印尼总统佐科:东盟应同舟共济
- 环保责任“刑民衔接” 让污染者主动修复环境
- 云南成立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人才培育基地
- (乡村行·看振兴)昔日荒山变瓜田 江西金溪乡贤的甜蜜“致富经”
-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 厦门借力“金鸡百花”打造中国影视产业新高地
- 炫耀武力 持续拱火 北约挑动军事对抗
- 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在四川成都举行
- 俄乌局势进展:扎波罗热核电站所在城市疏散居民 俄媒称乌军空袭克里米亚
- 2023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讲好山东故事,齐鲁非遗文化惊艳国际
- 商务部:提升市场主体活力 激发服务消费潜能
- 食品行业如何减碳?伊利给出中国样板
- 宁夏遭遇沙尘天气 最低能见度126米
- 泰国举办国际冲浪友谊赛吸引各国游客
- 海南加快将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打造为航空区域门户枢纽
- 热门推荐
-
- 第七届进博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创新高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吉安乡贤返乡创业 小瓜蒌结出“致富籽”
- 春节前宠物寄养“一窝难求” 部分店铺价格水涨船高
- 北京大兴机场海关在一旅客行李物品中查获57瓶寄生虫
- 你有“岁末综合征”吗?
- 一次用药,一周药效,它有望驱散抑郁症的“乌云”
- 2024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 入选餐厅:杭州不是“美食荒漠”
- 贵州开行首趟老挝方向跨境旅游专列
- 中国工信部: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
- 9.5亿元项目未批先建,晋中违法占地事件调查
- 商务部:中国和东盟双方正积极推进自贸区3.0版谈判
- 文化中国行·我写家乡 | 我的回乡“双城记”
- “手语民警”申娟娟:于“无声”中追寻公平正义
- 中国国家邮政局: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 北京支持国际专业展会 最高奖励100万元
- 中国电动自行车加速“出海”
- 年轻人“反向”创业创新:把城市多元业态下沉乡村
- 陈东升新书《战略决定一切》正式出版 泰康新寿险战略的来处与走向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为80分
- 俄防长:美西方向乌提供重型武器将导致局势朝着不可预测方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