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闻喜:大棚芦笋种出好“钱”景
中新网运城4月29日电 (李庭耀 卫孟鸽)眼下正是春季芦笋成熟采摘期,在山西运城闻喜县后宫乡柏底村,一株株鲜嫩翠绿的芦笋破土而出,村民王巧珍和丈夫张文学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
眼下正是春季芦笋成熟采摘期。 卫孟鸽 摄
柏底村的维昌农业蔬菜示范园建有80个大棚。王巧珍和张文学在去年承包了7个大棚,尝试种植芦笋,并到外地学习取经。
“种植大棚芦笋,虽然比露天种植投资高,但只要精心管理,种出来的芦笋品质好、价格高,可以提前上市,收入自然就上去了。”王巧珍说。
芦笋因其营养价值丰富等受到消费者青睐,一年中可多次收割的特性也提高了种植户的效益。目前,蔬菜示范园中有30个大棚种植芦笋,产品除了供应本地,还销往周边县市,预计今年收入为30余万元。大棚芦笋种植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特色产业。
近年来,闻喜县后宫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引导农民建设日光温室、钢架拱棚,种植西红柿、圣女果、香菜、茼蒿等蔬菜,形成了以柏底、阳庄等村为主的千亩设施蔬菜基地,既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又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3月广州商业地产成交量环比大幅上升
- 尽显江南“秀”与“美” 浙江嘉兴秀洲绘水乡美好画卷
- 江西南钢学校40年“校排”路:一场教育与体育的“双向奔赴”
- 新疆博湖:电商直播打造销售“快车道” 辣椒产业一片“火红”
- 风雨兼程 一路芬芳 百年民族品牌敬献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云办案”巧调解 万里对话化纠纷
- 成都世园会迎倒计时50天 全球精品园艺将“美丽绽放”
- 甘肃“绣郎”穿针引线绣“敦煌”:千年刺绣技艺探传承新径
- 注册在A省,“坑骗”在B省:跨省旅游“坑团”调查
- 欧洲收藏家向乔家大院捐赠百余年前油画藏品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马宇:让世界了解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 北京“双奥园区”围栏拆除 推进公园与城市街区无界融合
- 日本启动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民众再度集会抗议
- 首条跨越沪苏浙皖的高铁环线开行 看似“画圈”实则“破圈”
- 湖南法院一年来审理环境资源案件5409件 1536人获刑
- 新编粤剧《独立团长》在广州上演:“四朵梅花”演绎叶挺故事
-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读懂蕴藏其间的价值与希冀
- 人的记忆可否“子承父业”
- “为全球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热门推荐
-
- 专家西安交流探讨竹笛艺术 推动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研究
- 春节北京生活服务消费规模居全国城市之首
- 李玟唱歌跑调为何还被安慰
- 武汉建设国际枢纽城市 加速迈向“九州通衢”
- 古代家训文化源流探微
- 中新教育丨“生态+”“气象+” “孔雀西北飞”支援建设新型研究型理工大学
- 文化中国行丨胡杨“进度条”加载成功,新疆各地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 新疆首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为昌吉州文旅“代言”
- 装库科技携手快手理想家,全面升级房产快销新模式3.0
- 印度41座机场收到炸弹威胁邮件!均被证实为恶作剧
- 西藏文化产业专家:推动西藏优秀文化走出去 破除西方媒体片面报道
- 构筑竞争新优势 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 湖北京山警方破获系列拐卖儿童案件
- 日本核燃料机构被曝长期伪造检查记录
- 中新真探:车厘子吃多了会铁中毒吗?
- 山东冬闲时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叙利亚局势出现转机?大马士革解除宵禁 机场将重新开放
- 吉林品牌搭“跨境之船”拥抱全球市场
- 台风“潭美”携强风雨袭海南三沙 消防紧急处置险情
- 山西博物院千余件文物首次展出 涵盖考古新发现和海外回归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