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区划调整三周年:“第一区”加快解锁“新中心”
中新网杭州4月28日电(记者 王逸飞)4月,距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官宣整整三年。这次调整不仅翻开了该市多区的历史新章,从目前看,其也让杭州的“多中心”城市格局加速成型。
作为杭州市、浙江省“经济第一区”的余杭,正是上述变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其于三年前“裂变而生”,并在逐渐坐牢经济第一强区之位的同时,迈入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下称“新中心”)新阶段。继武林湖滨地区和钱江新城之后,近年,余杭通过解锁经济活力、社会发展、文化繁荣等命题,让杭州城市“第三极”开始从规划向实景演变。
“第一区”之争占据主动
近日,余杭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4.26亿元,继续稳居浙江各区(县、市)第一。而9.3%的增速,明显高出已公布成绩的诸多浙江经济强区。
前述行政区划调整后,浙江“经济第一区”之争一度激烈。但从最新趋势看,余杭的“强势”正让这一悬念持续变小。
在2018-2021年,原余杭区(今余杭区+临平区)一直是浙江县域经济龙头。行政区划调整首年,余杭GDP守住全省第一,但领先宁波鄞州不足2亿元,杭州上城、宁波北仑和慈溪等与余杭的距离缩小至百亿元上下。次年鄞州反超登顶,而余杭从去年起重新领跑,并持续扩大与追赶者的距离。
对于余杭的“密码”,浙江省社科院院长查志强认为,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找准赋能实体经济新赛道是其关键。
在浙江,余杭亦是“数字经济第一区”。依靠产业前瞻性布局,其在过去十余年持续做大经济体量。近年,为打造与“新中心”定位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当地创新引领思路更为明确,深化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网络、空天信息等重点赛道布局。在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关键点的当下,其产业活力进一步释放。
两个动作可从侧面看到成效。3月,杭州在余杭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谋求打造新质生产力“新爆点”。余杭是该市人工智能企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仅其人工智能小镇便集聚千家相关企业。4月,中国首个区级数据要素生态指数《余杭区数据要素生态指数报告(2023年度)》发布。在被普遍看好的数商赛道上,余杭有十余万家数商企业,数据全产业链优势明显。
瞄准创新解锁经济活力,离不开发展环境的塑造。以人才引育为例,余杭一季度出台新政,推出“用人单位薪酬补贴”,即对用人单位引育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每人的奖励;对不符合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但属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性人才,授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认定权限……如是般力度,在浙江并不多见。
从“非主城”到“新中心”的距离
依靠产业带动、经济支撑,余杭的城市界面快速成型,近年也堪称杭州城市面貌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然而作为非传统意义上的“杭州主城区”,以公共服务为代表的社会事业差距,必须正视。
“城市核心功能与经济实力、群众期盼不相匹配”“公共产品供给还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每年,余杭都将社会事业“补短板”列为重点,这带来了不断发力,也带来了诸多改变。
数日前,《余杭区商业商圈提升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从规划体系层面提升商业商圈建设。余杭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打造1个城市级中心商圈、1个城市副中心商圈、5条各具特色魅力带和X个点线结合的商业设施总体目标,该区将在2026年构建起城市重要新中心商业商圈雏形。
“新中心”不是产业城、通勤地,而是烟火气、宜居地。
在普通人关注的教育、医疗配套方面,余杭近年实施美好教育工程,过去三年建成投用学校项目65个,新增学位5.15万个;通过“名高校托管”“名校领办”“名校长领衔”引入一批名校。为实现“舒心就医”,其去年引入浙大妇院、浙大儿院等省级头部医疗资源;“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进一步完善。
此外,为保障好“一老一小”群体,当地去年新增社区嵌入式百岁幸福家12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28家、托位3058个。
社会事业建设需要“以时间换空间”。在余杭,更多民生福祉成果将在未来不断显现,如今年其将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1万平方米以上;包含“一场两馆”的余杭区国际体育中心将于2027年初投用;当地布局的城市服务综合体区块建设正加快推进,设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设施。
当地官方表示,将以“新中心”核心区中轴线为重点,统筹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形成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格局。同时也将形成多元投入机制,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民生事业发展,丰富公共产品供给,持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良渚文化大走廊汇聚期待
文化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坐拥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实证——良渚古城遗址的余杭,正用一条大走廊赋能“新中心”加速建设。
2022年底,余杭提出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以良渚文化为龙头,将当地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包括重点区、核心区、关联区三部分。
去年是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元年,关于其建设成果,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一是完成了一项国字号任务——首届良渚论坛成功召开;二是创造了一个亚运经典——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这里点燃,良渚元素闪耀赛场内外;三是绘就了一张大手笔蓝图——《良渚文化大走廊发展战略与行动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最后是谋划了一批大好高项目,如引进中国国家话剧院数字剧场等。
除上述直接成果外,记者在良渚文化大走廊区域内走访时,当地各方人士也纷纷谈及了大走廊建设带来的变化,包括提升区域基础设施、加速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度等。
值得注意的是,自提出至今不到一年半时间,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已经实现战略层面的“三级跳”——继被写入去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持续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
当下,伴随着良渚文化大走廊首期十大工程的推进,以及《良渚文化大走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出台,这条大走廊的建设已进入“2.0”版阶段。
余杭官方称,将加快树立“五千年中国看良渚”新标识,努力把良渚文化大走廊打造成为高标准文化之廊、高颜值生态之廊、高质量发展之廊、高品质共富之廊、高水平合作之廊。
在28日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全省综合考核结果和杭州市综合考评结果中,余杭成为该省首批先进区(县、市),连续7年蝉联杭州市榜首,这是其当下发展质量的呈现。而南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有良渚文化大走廊的“双核驱动”形成后,余杭也有望带来更多惊喜。(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住房租赁“金融17条”出炉,覆盖项目全周期
- 海南通报“三百多位游客到机场乘机却被告知旅行社未买票”:已向公安报案
- 2024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北京站启动 还将登陆重庆等多城
- 悉尼大学突发持刀伤人事件1人受伤 一名14岁男孩被捕
- 波士顿咨询发布报告:生成式AI技术落地,赋能银行转型增长
- 中拉专家共论人权议题 “发展权”“挑战”成热词
- 中国计划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资
- 新疆克州阿合奇县发放287万元农业防灾减灾补贴资金
- 中国贸促会:6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下降68.8%
- 中部地区科普场馆联盟在河南成立
- 2024年哈金融机构从流通中收缴超2000张假币
- 浙江多景区实现“无痛爬山”引热议 风景这边也好
- 广东省未来城市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炫彩”服贸会:拓展合作 共享机遇
- “无偿献血村”背后的故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 AI技术变革下,中国动漫能否乘“新国风”崛起?
- 业内专家共商直流应用与碳足迹标准化发展新方向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大幅改组内阁
- “剧本式造谣”不该一再发生
- 数博会今天闭幕 国际人士:中国数据产业发展迅速
- 热门推荐
-
- 先伐蜀还是先攻韩?秦惠文王做对了什么,加速秦统一天下?
- 何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
- 震中日记丨中国救援队连夜奋战拯救生命
- 美国南加州一家沃尔玛发生持刀袭击案致一人死亡
- 安徽:民乐代表齐聚黄山 共谋民乐未来发展
- 南非迎“里程碑成就” 连续100天没有发生停电
- 加拿大将首次有印第安人出任省长
- 韩国锦山举行世界人参庆典
- 柬埔寨计划新建两个机场 增强与全球旅游目的地联通能力
-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充电,何以积重难返?
- 沈阳旗袍文化周启幕 “旗袍故都”展华服之韵
- 中国延续四项个税优惠政策
- 不要煽动教育焦虑
- 韩国2024学年高考今天开考 尹锡悦发文鼓励考生
- 135.3万亿元!这个成绩单有你的参与
- 重庆“企业码上服务”综合场景应用上线 构建“一站式”企业服务矩阵
- 北京最后一家家乐福停业
- 两岸家庭浙江象山欢度母亲节 感受家门口的温暖与热闹
- 北京多措提升外籍人士入境体验 国际化便利服务“落地即享”
- 中国将打造一批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重点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