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质产能,让全球发展受益(望海楼·看清“中国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企图①)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产能过剩”标签,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对中国的攻击中,有西方舆论将“产能过剩”定义为超过国内需求的生产能力,这完全违背了经济常识和客观事实。若按这个逻辑,全球跨境贸易就不该存在。
今天,供给和需求都具有极强的全球性,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自的产能状况。评判一国产业发展,应当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理性看待。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经济客观规律的正确战略选择,是中国比较优势的体现和对全球分工的贡献,也有助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加快走出国门、畅销世界的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并非所谓的“过剩产能”,而是稳定可靠的优质产能,正助益全球发展。
这些来自中国的优质产能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近年,全球经济陷入复苏乏力和通胀高企困境,亟需发展新动能和更多优质高效供给。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中国强大制造业不断发展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支撑,给世界带来经济新增量,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既出口符合各国发展需要的产品,也对很多国家开展直接投资,丰富供给、拉动投资、带动就业,促进全球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发展,积极效应有目共睹。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网站关注到,东南亚国家积极争取与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合作,“不仅加强了从化石燃料汽车向电动汽车必然的转型,还通过技术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
这些来自中国的优质产能为各国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商品。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新能源企业出口产品具有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特点,受到全球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更多国家民众享受到中国新能源产品带来的便利和好处。恰如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魏琪嘉分析的,中国新能源产品有效满足了国际市场需求,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美国持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正是因其参与全球竞争力不从心的“竞争焦虑”。
这些来自中国的优质产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各国共同愿望。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中国持续提供优质新能源产品,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有力推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
事实很清楚,不是中国产能过剩,而是美西方的一些人焦虑过剩了。中国新能源产能非但没有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还在持续为全球绿色发展作贡献。暗藏祸心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根本站不住脚,最终只会沦为笑柄。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27日 第 01 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宁夏固原马铃薯迎来丰收季 全产业链发展“链”出富民路
- 宣绩高铁开始联调联试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侨乡信宜窦州墟:连接乡愁与繁华的墟市
- 第14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决出南极奖、北极奖、大洋奖
- 太原机场春运加密多条航线 预计运送旅客184万人次
- 以总理视察以黎边境 加沙北部医院遭袭
- 2024年安徽省外贸规模逾8600亿元创新高
- (新春走基层)从贺年小吃寻找老广味道:闻到煎堆的香味 岭南人的年就近了
- 留意“网红零食花”的“身份证”
- 武汉江汉关大楼落成百年
- “职业寿命”延长,货车司机如何跑得更远?
- 从清华转到双非院校 “逆向转学”为何受关注?
-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闭幕
- 2025年春运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 墨西哥央行再次下调基准利率 今年第五次降息
- 如何从营养角度解释补气血?
- 【绘梦丝路|扬帆篇 】聆听时代涛声,蔚蓝“海丝”联结世界
- 巴媒称一名14岁巴勒斯坦少年被以军打死
-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发表春节贺词:愿福龙迎祥,好运龙来
- 老牌工科专业火了20年:70后80后见证行业红利,新人入行更“卷”
- 热门推荐
-
- 日本学力调查:初三学生英语口语测试正确率仅12.4%
- “Z世代”河南研学 展现浓郁“文博情怀”
- 预警升至黄色,寒潮频繁出现意味着冷冬要来了?
- 广东7年来为160余万名职工提供免费体检服务
- (新春走基层)春节将至 国际友人体验浙江宁波老底子年味
- 聚焦宏观形势 业内专家共议2024年经济“危”与“机”
- 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增逾两成
-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茶香往事
- 全国超30城支持住房“以旧换新”
- 川渝两地将加快推动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互认检查检验结果
- 埃顿集团首席创新官:中国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行动迅速
- 福建漳州:两个家庭 三代从军
- “不使用不收费”,候诊室也不能全是按摩椅
- 中国钢铁行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
- 陕西:危机时刻 党员冲锋在前
- 世卫: 使用天花疫苗预防猴痘传播的效力和安全性仍在辩论
-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设备结束试运行 排海隧道建设工程已完工
- 孙新堂:中国诗人到拉美,也站“C位”
- 五条人携《失语症》开启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一角”
- 甘肃白银:“津陇对话”续前缘 共谋特色优势产业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