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多组数据印证国际社会来华投资信心增强
央视网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近日公布一季度全国出入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口岸超1.41亿人次出入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来华外国人数量大幅增加。在一系列促进中外人员往来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上海浦东、广州白云等大型空港口岸流量也都是增长迅速。
随着2024年一系列互免签证协定等出入境政策逐步落地,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多国迈入“免签时代”,同时,许多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等便利。
在上海浦东机场口岸的出入境现场,出行的旅客络绎不绝。数据显示,一季度,选择经浦东机场口岸出入的内地居民达485万人次,约是2023年同期的3.7倍,超过该口岸出入境人员总量的七成,是该口岸出入境客流的主力军。
2024年一季度,经浦东机场口岸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超17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23.6%。其中,超七成免签人员来华目的为旅游或商贸,进一步表明,免签政策极大促进了外籍人员来华经贸旅游,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来华投资信心。
连日来,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前来参加第135届广交会的外籍客商络绎不绝。进入4月份以来,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出入境流量明显增长,口岸出入境人员超72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入境外籍人员有着较大幅度的增加,同比增长160%。
同时,受到免签利好政策的影响,白云机场口岸新加坡、马来西亚籍入境旅客持续增长,累计达2.3万和6.3万余人次,同比2023年分别增长3.6倍、4.8倍。受到国家移民管理局“免签+免办”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一季度,在白云机场口岸免签入境的外国人已经超过11万人次。
跨境游 边境游热度逐渐攀升
乘上国际列车,搭上跨国巴士,随着出入境政策不断优化,一场说走就走的“跨国游”成为不少人的假期首选,跨境游、边境游热度逐渐攀升。
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正式开行。这种经济、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迅速成了许多中外人员跨境旅游、学习、经商和文化交流的第一交通选择。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磨憨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达5300余人次,最高日出入境人数突破8000人,共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万余名出入境人员从磨憨口岸出入境,同比增长51.8%。
同样,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来来往往的旅客也是一拨接着一拨。每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是口岸出入境大厅里两国跨境旅游和商贸往来客流最密集的时段。
随着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哈公民来往旅游观光。为应对出入境旅客高峰,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也做好了相关应对措施。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唐宋八大家”纪念地代表聚东坡故里 共贺“寿苏会”
-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上党果园采摘热 荒山结出“金”果子
- 西藏昌都:防灾减灾主题活动进校园
- 突发!汤加总理辞职
- 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在北京开幕 聚焦时空数据价值
-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研讨会在泰国举办 关注在泰中资企业发展
- 开民宿的年轻人为乡村旅游带来活力
- (进博故事)“老朋友”的“新期待”
- “藏韵瑰宝”藏医四部医典唐卡珍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 内蒙古呼伦贝尔打造“冰雪非遗”品牌
- 我国将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
- 灵渠风光:沟通长江珠江 兼有水运灌溉
- 穿唐装、包饺子、表演武术 “中国红”点亮世界各国 欢庆中国年
- 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 学校该为孩子的职业规划做些什么
- 上海优化整链式管理服务模式 护佑妇幼全生命周期健康
- (追风逐日看新疆)新疆哈密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增长点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与妻子分居 称“仍是亲密家人”
- 北京将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 预计11月3日起扩散条件改善
- 热门推荐
-
-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绿水青山间涌动“科创之翼”
- 第十一届中国(湖南)矿博会交易总额18.6亿元
- 【冰雪春天】浙江宁波:山村寻年味 民俗“过小年”
- 大年初一票房超13亿 超去年春节档首日成绩
- 2023“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落幕
- 1年“89元”可覆盖百万家财保障 又一惠民类保险项目正向全国铺开
- 阿里新任CEO吴泳铭宣布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
- 重庆巫溪挖掘巴绣文化 促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
- 美国佛光山西来寺“欢喜龙”迎春祈福活动将启
- 日媒:日本火箭试验场突发爆炸 暂无人员受伤
- 多措并举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
-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海岛村土特产不断档 走出四季共富路
- 两本账里话民生(新春走基层)
- 第22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揭晓各类奖项 《东北故事》获评审委员会大奖
- 四川乐山五通桥一煤矿发生事故 造成7人死亡
- 遇见中国|匈牙利友人帝汉尼:中匈友谊“缘”远流长 在黄金航道上扬帆起航
- 中美41名高中生的这堂实验课,为什么要到村里上?
- 浙江钱江源头鱼子酱端上世界餐桌
- 全球首次人机共创山水画拍卖: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