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生活服务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丰富应用场景,改善消费体验,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生活服务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本报记者 王 珂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2日 第 08 版)
生活服务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随着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活服务消费占服务总消费额的比重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4%,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45.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当前,生活服务业有哪些新趋势、新亮点,如何推动生活服务业扩容提质,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丰富应用场景,优化消费体验
“装修服务全程可视,方便又放心。”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居民张峰说,前不久装修新房,由于工作较忙,没时间到现场盯进度。经过比较,他选择被窝整装提供的数字化家装服务。装修期间,他通过手机连接施工现场的摄像头,可实时查看装修现场,随时掌握装修进度。最终房子装修工期比预期提前5天。
“用手机扫码就能点餐,价格、分量等信息一应俱全,还能线上结账。”在四川成都市的一家火锅店内,使用支付宝小程序扫码点餐的顾客李莉说。点餐结束后,订单在餐厅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始流转。不一会,菜品就全部上桌了。餐厅负责人宋琪说,前厅和后厨的联动对于餐厅运营来说非常重要。以前服务员按照顾客要求手写记录,前厅和后厨对接过程中容易出错,影响消费者的用餐体验。现在顾客自行点餐,信息自动传送到后厨,整个流程实现数字化,方便又准确。
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明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也为行业提质扩容注入新动力。
美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生活服务消费频次逐年上升。2023年,家政、洗涤、维修等生活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00%,20—35岁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七成,三线及以下城市增长较快。以整理收纳、开荒保洁等为代表的细分新服务涌现,成为生活服务市场新增长点。包括以旧换新在内的家电维修等服务热度上涨,截至3月12日,美团上提供以旧换新服务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00%,团购销量增长15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去年12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围绕丰富应用场景、补齐发展短板等5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任务举措,指导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是生活服务业扩容提质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有效路径。”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认为,加快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丰富生活服务数字化的应用场景,可以有效改善消费体验。要继续支持在商贸服务、交通运输、文旅、教育、医疗健康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加强数字化赋能,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让人民群众能更多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生活服务。
提升服务效率,增加有效供给
“商品只要放进购物车,就能随时通过手机结账,还能自动领取优惠券。”近日,在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家联华超市,前来购物的消费者郭丽华把商品放到购物车上安装的摄像头前扫一扫,就能看到所有商品价格,然后自助结账。如果选择的商品有优惠,超市会通过支付宝小程序推送优惠券,并在结账时自动抵扣。这款智能购物车给消费者带来边购物、边领券、边结算的便利购物体验,也助力商家降本增效。据测算,使用智能购物车后,超市客单价平均提升了20%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认为,我国生活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服务效率和水平还有待提升。加快拥抱数字化,可以提升服务效率,增加有效供给,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
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积极支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通过建设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中心、培育生活服务数字化平台,为传统生活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数字化场景支持。也要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支持技术创新,发掘数字化发展潜力。
社区是生活服务业的主要场所。洪勇说,要打造数字生活服务社区和街区,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功能,优化提升送餐、送货、送菜、送药等便民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智能充电桩、物流车、智能取餐柜、智能快件(信包)箱、自动生鲜售货终端等智能设备推广运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数字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裤脚开线了,不出小区就能轻松解决。”在湖南长沙市梅溪湖某小区的天鹅到家社区管家店,居民蔡佳感受到社区生活服务的便利。这个嵌入社区里的小店,在为居民提供做饭钟点工、各类保洁、保姆、育儿嫂、养老护工等传统家政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干洗、技能培训、缝纫等新服务。“我们发挥多年积累的系统数字化、服务标准化、全链保障体系优势,增加高品质社区家政服务供给,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家庭服务解决方案。”天鹅到家相关负责人肖典训说。
加快补齐短板,夯实发展基础
“以前叫车要走到小区门口,现在方便多了。”上海市杨浦区69岁的高校退休教师林树海说,老伴需要经常到医院检查身体,但行动不便,每次往返都是难题。现在,林树海通过“滴滴老年版”小程序,可以实现一键叫车,无需再输入终点,就能轻松打车。行程结束,再根据实际行驶里程选择线上或者线下付费。
据介绍,截至2023年9月30日,滴滴助老打车服务已经覆盖355座城市,为385万老年人提供超1亿人次打车服务,累计服务里程约8亿公里。
专家表示,要完善数字化适老助残应用和服务,推动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等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开发适合老年人、残疾人使用的智能化终端产品等。
李勇坚说,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仍要面对行业间、地区间、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对此,相关企业要发挥带头作用,助力更多生活服务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专家建议,着力补齐短板方面,要聚焦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适宜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便利使用的智能技术相对欠缺、数字化人才不足、数据安全有待加强等问题,加强生活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适老助残应用和服务,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增强数据安全保护与融合应用能力等,进一步夯实生活服务高质量发展基础。
洪勇认为,随着生活服务数字化不断推进,未来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丰富。比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快建设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民航;在文旅领域,发展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在教育领域,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新模式;在医疗健康领域,优化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在线健康咨询等服务。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各部门各地方抓好政策落地,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发挥生活服务业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海外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安徽整治校外培训广告 不得发布制造焦虑情绪培训广告
- 春运前的返乡者:有人千里带药回乡,有人回村排队就医
- 雅万高铁开通100天累计发送旅客145万人次
- 儿童题材作品会成为新风口吗
- 忧密集地震引火山爆发 冰岛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黄牛”们太猖獗 消费者无奈弄出防“牛”招儿
- 学者:未来3年是6G研究的关键窗口期
- 《龙门筑道》新书首发暨泰文版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 农讲所纪念馆广播剧《鲲鹏激浪》在广州开机
- “团结树”下开义诊 北京医疗专家为西藏洛隆民众健康“护航”
- 2024中华龙文化研讨会暨龙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川启动
- 低价团购“背刺”餐饮业
- 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能源有序入市
- “挑剔者”王勇:做好药 就是不能放过一点瑕疵
- 数字化激活种质资源价值
- 珍视自然瑰宝 守护候鸟迁飞
- “艺术三绝”如3D打印 中外文旅达人逛青海西宁藏文化宝库
- 中国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超4400万千瓦
- 巴布亚新几内亚骚乱已致16人遇难
- 宁夏已培育引进620个工业APP
- 热门推荐
-
- 中国代表:各国均有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 印尼日惹特区附近海域发生6.4级地震 致1死9伤
- “有色金属之乡”湖南郴州加码锂电布局 竞逐“电池之都”
- 150余家企业参展 新疆兵团借商博会拓展对外交往交流“朋友圈”
- 中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10万标准机架
- 从“尝鲜者”到“领鲜者” 中国年轻人花式品青团
- 城市骑行风靡山东半岛 民众出行追求“松弛感”
- 光明说经济丨多维数据彰显中国经济澎湃活力
- 法国遭遇强冷空气 全法28个省份发布橙色警报
- “老年旅游团”里的年轻人:被70多岁的老爷爷调侃体力不行
- 旅客空中突发疾病 祥鹏航空紧急备降救治
- 乘警党海华的 “家乡守护之旅”
- 特朗普宣布将提名卡什·帕特尔为下一任FBI局长
- 陪诊服务缘何悄然兴起(健康焦点)
- 苏彦韬:搭建美中文化交流之桥 让中国电影被“看见”
- 美国南部一小型飞机坠毁致5人死亡
- 中国高科技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清洁能源转型助力
-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代总领事:中国和澳大利亚新州合作持续深化
- 山西定襄一民警与持刀歹徒殊死搏斗壮烈牺牲 年仅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