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旅游团”里的年轻人:被70多岁的老爷爷调侃体力不行
【民生调查局】
中新网5月24日电 (中新财经 左雨晴)带着统一制式的小红帽,跟在导游的小旗子后面呼啦啦地走街串巷,曾是不少人对老年团的“刻板印象”。而在如今的老年团中,正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
有年轻人选择“特种兵式旅游”的打卡成就感,也有年轻人向往“躺平式”的慢节奏旅游,正把目光投向老年旅游团。
“被70多岁的老爷爷调侃体力不行”
“跟团去浙江玩了三天,全程费用500元/人。第一天一大早发现车上都是老年人,都是为了去普陀山烧香拜佛。内心一开始还是蛮失落的,本以为肯定不会玩得很好,结果发现还不错。”
对于大学生小柯(化名)来说,误入老年团本是意外,却给她的旅途带来了不少惊喜。“爷爷奶奶都很和蔼,都很温柔,吃饭的时候很照顾我们。”
“第一天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菜不够,有个爷爷觉得我们吃不饱,自费给我们加了菜,还很礼貌地问我们吃得怎么样。最后一天的时候,有个奶奶还买了橘子跟我们一起分了吃。 ”小柯回忆道。
而相差悬殊的年龄,也并未给老少之间带来鸿沟。“他们也很愿意和我们一起玩,爬山的时候一起聊天,会关心你。”小柯表示,“有个70多岁的老爷爷,还调侃我的体力不行。”
除了被“投喂”的经历外,慢节奏的旅途也让小柯觉得很舒适。
“我们这个团很自由,早上七点多起床,下午三四点钟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很舒服。”她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并不会跟不上老年人的“拍子”:“我自己平时在学校作息也比较规律,早上六点多会起床晨跑。”
“价格合适,行程也都有导游安排好,如果有下次机会,我还愿意选择老年团。”她说。
“不得不说,老年人比年轻人的精力还要旺盛。”
然而,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能“hold”住老年团。90后的璐璐(化名)在体验了一次老年人跟团游之后,果断选择了放弃。
“不得不说,老年人比年轻人的精力还要旺盛。他们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到旅游大巴上依然活力满满,开启卡拉OK模式,而我只想睡觉。”
璐璐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难以融入老年团的最大问题出在作息时间上。
“老人们晚上睡得比较早,我们可能还会出去逛一下或者刷手机,十一二点的时候才睡觉,第二天早上又会因为老人们早起的走动声睡不好。”她说。
老年人们的作息甚至改变了酒店原本的安排。“本来人家酒店七点半才开早餐,但由于老人们起床很早,结果酒店变成了七点开饭。等我们七点去吃饭的时候,就基本上没什么可吃的了。”
“跟老年团旅游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较省心,因为由旅行社安排的住宿行程,吃住都比较好。行程也不会特别紧凑,可以轻松一点。”
不过璐璐也表示:“如果能和同龄人一起玩的话,节奏快一点也可以。”
“哪里有群?请拉我!”
中新财经注意到,除了去旅行社报名外,不少年轻人还在寻求“老年旅游群”。
“剪发时听到旁边一个大姨跟理发师热聊,我有点感兴趣问她能不能把我拉进去,进去就赶上了3月17日的行程报名。”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加入“老年旅游群”的经历。
她表示,群里的老年团以短途游居多,价格低廉并经常送赠品来吸引老年人报名,不过会有购物。“不到100元的崇州一日游行程结束,还送了我100个蛋,有鹅蛋、鸭蛋、鸡蛋、鹌鹑蛋。”
对此,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羡慕地表示:“哪里有这样的群?请拉我!”
中新财经加入了某个“旅游养生群”,该群管理员向中新财经表示,他们是与旅行社合作的综合平台。“有的老年团会有购物项目,不过都不强制。”
刻板印象背后的“老年团”
吃住省心、慢节奏旅游,是如今年轻人选择老年团的主要原因。而在人们对老年团价格低廉、购物点繁多的“刻板印象”背后,老年人正在成为旅游团的主力。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50后和60后用户的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近4成,机票预订量与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门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1倍。定制游的恢复速度高于常规团队游的恢复速度。
一名旅行社的负责人向中新财经表示,目前老年人报团的偏好也趋向多元化。“全国各地去哪儿的都有,我们一般会推荐节奏慢、有康养效果的地方。”
而她经手的老年团中,也不乏有年轻人报名。“报团价格除了门票价格外,其他没什么区别。”
随着老年旅游热度的上升,面向老年人的高端游也逐渐增多。璐璐告诉中新财经,自己所报的六日游老年团,就是所谓的“纯玩团”:“3500元/人,没有购物项目。”
不过,除了自身与老年团的适配度外,也有人表示自己被老年团“坑”了。“被旅行社坑骗了,除了便宜没有好处。”
上述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报名长途老年团,对“低价游”仍要慎重考虑:“建议报团时尽量考虑2000元/人以上的团,购物点会比较少。”(完)
搜索
复制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内蒙古发现一处数量庞大匈奴墓群 已发掘墓葬20座
- 2022年“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全球决赛正式启动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
- (新春走基层)新疆昌吉逾5000民众耍社火迎佳节
- 专访画家周国军:追寻丹青澄怀 绘就世象万千
- 北京朝阳区CBD核心区迎国际金融新地标
- 双11回归低价:历经15年,这场促销狂欢的未来在哪里?
- 源于瑞士风靡全球 “DNA相亲”靠谱吗?
- 2024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在四川凉山举行
- 租客拖欠房租失联 留下一屋子猫咪
- (新春走基层)四川南充:山间村民春节大联欢“村晚”年味浓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转入坞内搭载总装新阶段
- 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已成功疏散1.1万名居民
- 陕西寨沟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春运期间浙江水上客运总量预计超520万人次
- 专家:家装消费趋势逐渐从产品需求向生活需求转化
- “夜京城”效应初显 夜间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
- (新春走基层)中外游客体验山东渔民年俗“送渔灯”
- 2024年山东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逾9600万平方米
- 讲述中国地质人奋斗历程 《青松成林——中国地质四十年》新书发布
- 热门推荐
-
- 以色列与哈马斯被扣押人员交换协议或于本月底前达成
- 铲冰除雪!壶口瀑布旅游区下周有望恢复对外开放
- 钢轨上的“磨镜人”
- 青海班玛民警救助受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
- 民歌大观绘“音乐之书” 以一路书香伴一路歌声
- 电子烟是否有害健康 烟草史可资镜鉴
- 欧盟未就第11轮对俄制裁达共识 匈外长:制裁对欧洲危害更大
- 《周易》治世思想的三重境界
- 漫长的抵达:列车90小时惊险求生
- 《春天花会开》登陆上海国际喜剧节 在笑声中给予人们前行的力量
- 上海市域铁路南汇支线首台盾构机“东临1号”始发
- 拜登用“美俄开战”威胁国会对乌拨款,但结果……
- 关于继续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债权以物抵债 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 “珍奇辽味”以食会友 2023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沈阳启幕
- 传承200余年“敛巧饭”北京怀柔出锅 邀市民欢庆元宵节
- 智能轨枕托起新“天路”
- “90后”轨道车司机:当好“钢轨快递”配送员
- 甘肃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震中距兰州市102公里
- 云南农业大学成功申报全国首个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
- 内蒙古草原那达慕正在进入互联网直播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