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能源有序入市
2023年,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升至61.4%——
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过去一年,电力统一大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市场化交易电量持续上升,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入“加速期”。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事关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专家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交易规模快速扩大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有效促进了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快速扩大。全国市场交易电量由2016年的1.1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年的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提升至61.4%。中长期交易电量占比超过90%,有效稳定了总体市场规模和交易价格。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力市场累计注册经营主体74.3万家,同比增长23.9%,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完善。2023年,电力中长期交易已在全国范围内常态化运行并持续增长,充分发挥了保供稳价基础作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23个省份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反映实时电力供需的价格机制基本建立。辅助服务市场实现全覆盖,形成以调峰、调频、备用等交易品种为核心的区域、省级辅助服务市场体系,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系统调节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今年以来,我们在加快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介绍,1月4日,《电力企业信息披露规定》印发,更好满足经营主体信息需求;4月12日,《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印发,着力保障电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随着能源低碳转型深入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要持续深化电力市场改革,进一步规范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持续完善和衔接市场机制,破除市场壁垒,推动形成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格局,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互济。
现货市场稳步发展
“无现货,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通过现货交易发现价格,中长期交易套期保值,电力市场交易才能成为一个完整体系。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选择南方(从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去年以来,山西、广东、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已陆续“转正”。
从实际运行来看,针对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电力现货市场通过选定适宜市场模式、设置合理市场价格限值、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制定分时电价传导机制等做法,实现了市场环境下电力安全保供。以山东为例,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高峰高价激励煤电机组发电能力提升270万千瓦,激发独立储能顶峰放电能力充分释放,分时电价机制引导市场化用户晚高峰移峰200万千瓦,保障了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随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格局和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以电量竞争为主的市场机制,无法准确体现电力市场各经营主体为系统提供的电能量价值、容量价值、安全价值、绿色价值,不利于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难以平衡多元经营主体利益。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副院长凡鹏飞表示,破解这些问题,需从更高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现货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作用显著,是重中之重。
新能源有序入市
电力市场一大重要功能,就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
新能源入市是电力市场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更多新能源发电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使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供需关系和电力价值;另一方面,也为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的电力市场机制设计和新能源领域的电源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最终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新能源合理投资和经济消纳。
比如,山东通过引入新型储能等多元主体参与电力现货交易、设置合理的价格限值、制定分时电价传导机制等措施,对于激励各类主体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挖掘新能源消纳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绿证交易也在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在浙江嘉兴海宁市,有67家企业近日从北京交易中心平台顺利接收了151.6万张绿色电力证书,折合电量约15.16亿千瓦时。据浙江电力交易中心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绿证交易规模已达1683万张,折合电量168.3亿千瓦时。
“一张绿证代表1000千瓦时绿电,企业购买绿证之后就相当于有了消纳绿电的凭证。”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仲皆文说,随着政策机制日益完善,以及企业绿色环保理念显著提升,越来越多企业购买绿电绿证,用以满足产品零碳生产需求。绿电绿证助力企业塑造了绿色品牌形象,为促进外贸经济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3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电力辅助服务机制挖掘系统调节能力超1.17亿千瓦,促进清洁能源增发电量超120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突破1亿张,绿色价值逐步显现,积极助推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主任张琳表示,要有序推动新能源进入市场,明确新能源参与市场方式和路径,提升电力市场对高比例新能源的适应性;健全绿电、绿证交易机制,引导各方合理承担新能源消纳责任及成本。(本报记者 王轶辰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探寻广西南宁“超级大家庭”的幸福“密码”
- 静待云开“疫”散 河南云台山开展大抢修大排查
- “摩羯”或对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造成中度以上台风灾害风险
- 泰国一载有外籍劳工面包车发生追尾事故致4死9伤
- (第五届进博会)上海非遗在进博会“绾”出“生活之花”
- 我国大部降水稀少 冷空气频繁多地气温将创新低
- “五一”旅游迎预订高峰:热门航线经济舱机票已售罄
- 内塔尼亚胡被发逮捕令 俄方也回应了
- 西藏藏北草原上的格萨尔传承
- 成都考古中心筹备重磅展览 盐源老龙头出土青铜铠甲将首次亮相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南方阴雨添冷意 北方多地将迎下半年来最冷白天
- 吉林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吉林省气象台发布森林火险黄色预警信号
- 陕西周原遗址首次发现刻有“秦人”甲骨
- 搭建商业互动平台 2024澳中博览会将于9月举办
- 2023中国创交会即将在广州举行 前8届转化金额超600亿元
- 饮料、西瓜、冰淇淋……夏天吃甜食太多会“伤心”
- 鼓楼修缮后已全部向观众开放
- 青春华章 | 快来天津感受“博”勃生机!
- 重庆黄花园大桥2号墩防撞浮箱施工时失火 致1死2伤
- 热门推荐
-
- 以色列总理称仍致力于达成停火协议
- 上海从7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黑龙江省旱情基本解除:建议旱田抓紧播种 水稻适时移栽
- 墨西哥一博物馆所藏19世纪木乃伊手臂脱落
- 酒店“钟点房”变身“洗衣房”,年轻人新潮流:开房洗衣服
- 日本北海道近海地区发生5.7级地震 多地有震感
- 江西今年1至10月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森林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
- 开启中国传统文化之旅 香港举行“全港小学校际中国语文常识问答比赛”
- 三亚市市长:2025年将推出超千款特色旅游产品
- 今年上半年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逾34万辆 同比增长87.8%
- 数字人—— 传播传统文化的“新使者”
- 罕见病患者不能“断粮” 报告:特医食品可及性面临挑战
- 外国专家:芬兰总统访华意义重大 中芬合作前景广阔
- 全国大部寒冷中进入“三九” 南方今年首轮大范围雨雪来袭
- 小伙回首百日长江漂流:想了13年,途中死里逃生
- 第40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 加拿大宣布计划采购最多12艘常规动力潜艇
- 财政部同意印制发行“甲辰龙10元”等14款即开型福利彩票游戏
- 新疆南部牧业村:科学养殖助力乡村大变样
- 广西春耕春种忙 电力充足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