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不可或缺” 欧美国家放缓本土电动车的背后是选择中国
最近一段时间,从美国的老牌汽车企业福特、通用到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等众多国外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未来将会暂停或放缓电动汽车的研发或者投入。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公开表示,原定于2025年实现的“电动车销量占比达50%”目标将推迟至2030年完成。英国路透社报道称,奔驰推迟了电动化车型销售占比的目标,将继续改进其燃油车型。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称,奔驰将放弃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计划。
德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大众更是干脆,其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直接停产了小型电动车ID3的生产,理由就是当地市场对这款车型并不买账。
美国福特表示,将年产6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从2023年底推迟到2024年底。
美国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已经把今年电动汽车的生产目标下调。
产业链和基建未达预期致欧美缓推电动车
从2023年奔驰集团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到,总销量超过249万辆。但同时,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占比不到11%。这样的成绩,和奔驰之前制订的电动车计划可以说是相差甚远。
2021年,奔驰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全面电动战略,宣称9年要投入超过400亿欧元,目标是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但是距离2025年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眼下,奔驰90%的销售来源依旧是燃油车型。
不仅仅是奔驰,在发展电动车的道路上,不少跨国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欧美国家电动车的制造成本过高,本土生产电动车的价格要比中国企业的产品贵不少。另一方面,充电没有加油便捷。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的电动汽车和充电站的配置比例是10:1,也就是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应该配有一个充电桩。然而,根据该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即使2023年德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了约40%左右,可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只是从22:1小幅下降至了21:1。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目前欧洲电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00万辆,但充电桩数量却严重不足,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欧盟境内只有不到62万个公共充电桩,想要像加油一样,在公共场所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在欧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2022年6月,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这项立法提议算起,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欧盟就宣布推迟这一禁售燃油车的政策。
专家告诉记者,根据眼下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来看,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目标。这是欧美国家放缓电动汽车的根本原因。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让欧美国家对发展自己新能源汽车的构想没了自信。
跨国车企加大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研发投放
欧美车企如此表态,很多人就此认为,“这些欧美车企正在集体退出电动车领域”,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读”,欧美车企并没放弃绿色转型的目标。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在不久前,康林松来到了中国,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总台记者在论坛上采访到了他。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康林松:近几年,我们在不断提高纯电车型的占比,但也为那些希望拥有高科技的燃油车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选择。作为一个车企,我们希望可以在未来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多种动力驱动车型。
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位起了中国名字的德国车企老总,在回答的时候说,奔驰公司正在为下一代车型的中国本土化积极准备,特别是电动车型。
相对于老总的谨慎而言,在北京,梅赛德斯—奔驰负责中国市场研发和采购的欧立甫则更加的肯定,他说,未来奔驰不会放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进程。尤其在中国市场上,今年还将推出超过15款新产品,包括纯电和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 欧立甫:我们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变,我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布局,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创新中心之一,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
欧立甫告诉记者,在研发的投入上,奔驰公司不仅在中国建立了电驱、高压电池、充电等多个先进的试验室,同时在充电领域,和宝马成立合资公司,聚焦超级充电网络的建设。此外,
大众集团计划在2024年加速纯电动产品的推出。
宝马集团将推进产品向智能电动化的转型。
美国通用汽车计划推出多款电动车型。
本田将加快电动化转型,并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新电动车型。
看好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坚定转型电动化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没有达到预期,跨国车企在欧美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阻力重重,遭遇到战略“迷茫期”。而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方面的亮眼表现,却让这些车企,十分坚定地在中国走深化电动化转型之路。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中国市场无疑是一个让人无法割舍的大蛋糕。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汽车出口更是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更加亮眼,产销双双突破9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30%。深圳的比亚迪公司更是凭借着新能源汽车,历史上第一次挤进世界十大车企之中。这一切,显然跨国车企都看在眼里。
在德国,汽车工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多年来,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品牌一直深耕中国市场,而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德国电动汽车在华销量增长也十分可观,2023年同比增加近50%。
德国汽车专家托马斯 凯福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重要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所以德国车企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
德国汽车专家托马斯 凯福:企业的首要目标肯定是盈利,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二, 所以中国市场对于德国车企来说不可或缺。
此外,在欧美地区,有着这些跨国车企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工厂,一整套完成的燃油汽车产业链,一大批工艺精湛的汽车技师,还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者。而这,显然也是跨国车企一时间无法割舍的。这才有欧美企业在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表态。
坚持转型 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前景广阔
专家分析,欧美车企策略调整,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库存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付于武:我们去年中国汽车出海取得了国际化重大的明显的进步,我们将近500万辆,而且我们中国的车企纷纷在海外建厂,中国汽车的出海,国际化,我看这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出海国际化这一篇大文章。跨国车企做了一些战略也好,战术也罢,一些调整,但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要坚持电动和智能的转型,不要动摇,要有战略定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士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集新能源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为一体的未来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当前,新能源汽车处于成长期,仍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来不断推动发展,这对于行业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江 罗宏进 张丛婧 阮佳闻)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越南留学生黄秋姮:在旅途中感受中国服饰的魅力
- 《中国电影史》英文版在西安首发
- 昆仑万维携手承德市政府、建龙集团谋划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建设
- “男子被流浪猫绊倒投喂者赔24万元”案再审宣判:公司承担80%,投喂者20%
- A股退市新格局:“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投资者保护重要性凸显
- 哈萨克斯坦举办“塔吉克斯坦文化日”系列活动
- 《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首次发布:北斗已成智能手机“标配”
- “小切口”见“大民生” 福建宁德市政协专委会重要提案为民生“加码”、幸福“升温”
- 海关AEO认证助山西水果闯世界
- 江苏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多地暴雨黄色预警
- 2022南中轴·夜天桥艺术推广活动打造南中轴演艺文化新地标
- 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有大到暴雨 需防范对返程的不利影响
- 大模型“百花齐放” 业界合力“充实”中文语料数据
- “00后”小伙雨中救人牺牲 获评“见义勇为勇士”
- 解开“心”的变量 让情绪来保护健康
- 泰国内阁改组后,外长宣布辞职
- 湖南东安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守护候鸟迁徙通道
- 湖南文艺院团开辟线上“第二舞台” 传播湖湘文化收获“新票房”
- 安徽一女子冒用他人身份参加中高考,新疆医科大学取消其学籍
- 俄乌局势进展:俄加强西部边境部署 法国重申对乌支持立场
- 热门推荐
-
- 郑渝高铁通车两周年 助力湖北沿线各地文旅发展
- 专家:将中国提升健康素养的经验贡献于全球健康素养发展
- 上海“见缝插绿”:立体绿化“+文化”“+艺术”令人心生欢喜
- 中国央行:租金是影响住房价值的核心变量
- 韩国客机悲剧:撞墙前六分钟接鸟情预警 179人遇难
- 有钱有闲的退休老人是尾单旅行产品最大受益人群
- 【医学的温度】世界渐冻人日:如何温暖“渐冻”人生?
- 以“小”博“大” 2024长三角首届微短剧剧本大赛布局时代风口
- 秋粮收获已过半 看各地良种良法保丰收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89岁“绣娘”“汴”出《清明上河图》
- 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预计12日出现洪峰
- 重新认知“中国消费者”
- 全球看春晚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序曲”美国专场活动在纽约举行
- 京津沪渝市场监管部门“携手”推出全国首个产品质量可靠性通用管理“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通知 部署抓好外卖商家营销规范
- 曼谷随笔:百年华南蓬火车站 “解锁”焕发新活力
- 长篇小说《金墟》:聚焦著名侨乡 生动呈现侨民历史与生活图卷
- 报告:中国50城新房成交量同比降幅连续五个月收窄
- 全国首个“两超一集”在四川成都正式上线
- 新版舞剧《千手观音》公开排练 多场好戏“扎堆”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