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射频美容仪转为“械字号”产品 射频美容仪部分仍在售
家用射频美容仪转为“械字号”产品 新规施行首日
射频美容仪部分仍在售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涂端玉)自4月1日起,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将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此项规定标志着家用美容仪器行业正式转型升级,由传统的“小家电”类别转变为受严格监管的“械字号”产品。近期在线销售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价,部分厂商开启“甩卖”模式。昨日,“大限”已至背景下,射频美容仪出现了部分下架部分在售的情况。
射频美容仪仍有部分未下架
“商品已经下架了,要不要看看别的?”4月1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再次点进花至PRO一款家用美容仪产品页面时,弹出来这样一行字。而就在前一天,客服在记者咨询该款页面标价为699元的产品时,主动表示:“拍下改价,469元。”“我们在售的是非射频类产品,射频类的暂时售罄。”极萌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如此回复记者。
有产品下架也有产品在售。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一位广东卖家表示,某款射频产品“目前没货,一周内发货,官仓直发”;另一位卖家也表示,目前有射频美容仪全新在售。
家用射频美容仪进入“械字号时代”
“在此之前,家用射频美容仪一直按照‘小家电’的市场标准进行管理,相关标准主要聚焦在安全性上,对于所宣称的美容效果的验证和作用于皮肤上的质量安全检测等并没有相关标准。”一业内人士称,随着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美容仪行业乱象频出,如虚假宣传、产品缺陷、虚假认证、美容仪漏电、烫伤用户等。
据悉,目前花至、雅萌、OGP、觅光等品牌的主体公司对相关临床试验进行了备案。业界观点认为,就算美容仪企业积极申请资质,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拿到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就意味着,4月1日,大批射频类美容仪产品或集体下架,待拿到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后再重新上架销售。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约为11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1%,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增长至346亿元;据青眼情报《2023中国化妆品年鉴》,2023年中国美容仪市场规模为183.7亿元,同比上升70%。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给各大美容仪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就曾表示,随着新规实施,尚未取得注册证的企业或将面临生产、进口和销售受限的困境,甚至可能被淘汰出局。
(广州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美票房:《死侍与金刚狼》成今年首个北美周末票房“五冠”得主
- 11月8日央行开展122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三部门权威发声!事关投资、信贷、就业
- 山西出台实施方案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90后”港青在桂求学记:学习中医 热衷新潮养生
- 千余花卉品种昆明斗南展出 促进花卉技术成果推广应用
- 今年以来广西警方打掉涉嫌走私犯罪团伙20个
-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四度延期 消费税改革备受关注
- 韩媒:韩国演员刘亚仁因吸毒被判一年有期徒刑
- (年终特稿)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迎连番利好
- 美国将再次暂时撤走加沙临时码头 实用性遭质疑
- 以防长命令以军全面控制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缓冲区
- “中国日照-韩国平泽”中韩国际客运航线复航
- 挖鼻孔看似无害,实则暗藏诸多隐患
- 中国“Z世代”渐起新式婚礼风:简约不简单
- 国际识局:冲突进入第三个月,巴以局势未来将如何演变?
- 到元阳看哈尼梯田
- 广西开行今年首趟赴粤返岗务工动车专列
- “高开低走”事不过三?盯紧这个指标
- 外媒:中国已成拉美日益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投资者
- 热门推荐
-
- “先当学徒后当工”,学徒期的劳动权益咋保障?
- 澜湄六国澜沧江源联合考察活动收官 “汇水成川”共叙和谐与友情
- 北京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
- 黄浦江两船相撞1人失踪 搜寻工作仍在进行
- 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 环比回升4.4个百分点
- 土耳其地震导致超5.6万栋建筑物损毁严重
- 宁夏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碳市场
- 湖南新田“一村一品”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 科研人员在云南发现植物新种麻栗坡水玉杯 造型酷似“外星人”
- “邮轮热”持续升温 看港口迎来送往天下游客
- “寻美之约”日本专场文化沙龙在东京举行
- 华为将在柬埔寨启动“1-100-1000”项目
- 鄱阳湖水位6天上涨3米 落星墩、鞋山岛重回湖水“怀抱”
- 2030年正畸人数或达千万 矫正牙齿前要了解这些事
- OPEC+就减产问题分歧严重, 这一次沙特缘何独自加码减产?
- 粤闽桂无人机“飞手”齐聚世界客都梅州“比武”
- 探访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航天产业向“新”而行
- 反复咳喘容易感冒 肺肾同调顺时温补
- 端午假期国内线上消费持续火爆 拉动社会商品消费
- 城乡居民热热闹闹办年货 年货消费带火了哪些全球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