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为啥这么火?未来路咋走?
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 预计2027年超1000亿元
微短剧为啥这么火? 未来路咋走?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其中微短剧市场规模超300亿元、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今年市场规模预计还将大幅增长。
研究视听传播、媒介社会学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天平,最近平均每个月都要看十多部微短剧,微短剧的火爆让他感到似曾相识——正处于“跑马圈地”状态的微短剧,与几年前也曾大火过的“网络电影”十分类似。
目前微短剧所暴露出的套路化、低俗性等问题,被大家口诛笔伐,但何天平却从中窥见了另一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如此下沉、结构还很多元的市场基础,让我们看到微短剧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为此消费,微短剧又该如何出圈,未来又在何方?
1
有好热?
2023年市场规模373.9亿元
2024年将达到500亿元
微短剧有多热?正在成都举行的网络视听大会或许可以给出最直观的答案。
三天的大会时间,至少有四场和微短剧相关的活动,点众科技、九州文化、麦芽传媒、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等微短剧或长剧的头部公司、平台都举办了相关论坛,高亚麟、王晶等导演也来到现场,分享进军微短剧的感受。每一场和微短剧相关的论坛都座无虚席。没有位置,那就直接坐在地上。
29日下午,点众科技、九州文化、麦芽传媒这三家微短剧赛道头部公司“掌门人”齐聚“微短剧小程序健康发展”论坛,就小程序微短剧的未来进行了分享。
不久前,微短剧研究平台DataEye在《2024年微短剧买量投流数据报告》中提到,2024年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3.9亿元突飞猛进至500亿元,预计2027年超1000亿元。“海外的市场规模去年大概是1.7亿美金,今年超10亿美金,明年会过30亿美金,后年会过50亿美金。”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卿在分享中谈到,行业正在突飞猛进,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平台提供了更多机会。
2
为何这么热?
部分观众“无意识”接受
微短剧戳到大家的“爽感”
在何天平看来,热衷于微短剧的一部分观众是属于“无意识”接受。
“他们有着旺盛的视频内容消费意愿,但如今既有市场的影视剧却没有满足他们的口味。这部分观众并不会把影视剧当作一部文艺作品来看,而是生活的调剂,一种娱乐休闲。”何天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自觉地被刺激快感、爽感的内容所侵占,而且侵占的程度会越来越深。
“微短剧的套路感很强,激发的是观众即刻的爽感。”何天平举例称,比如一位隐藏的大佬,先深藏功与名,受到侮辱,逐步开始复仇计划,最后爆出自己的豪门身份,然后把这些恩怨全部还回去。这些都是大家熟知的眼前的微短剧剧情,但熟知不代表没有刺激感。“这种刺激感不是基于某种探索欲,而是一种身体本能——把你打到谷底再全方位崛起的剧情,就是很爽。”
何天平指出,萌宝总裁、豪门娇妻、龙王至尊……当前的微短剧戳到了大家隐秘的欲望与无意识的喜好。看似不足道的微短剧,一定程度上其实是一种群体文化心理的投射,是某种社会现实的镜像。只是它很长时间以来,被主流话语体系所忽视了,如今通过微短剧的下沉性,被放大,被看见。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不排除有一些创作者,正在利用这样的社会心理刻意炮制出某些可能更不易被察觉的“危险”:他们或许比谁都清楚这些观念是有问题的,但仍然自以为聪明地捕捉和拿捏了这种心理机制。
3
如何出圈?
精致仪式感和人间烟火气
还要有好的剧本
那么,微短剧又该如何出圈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媒体联盟智库专家冷凇表示,这几年微短剧有两类内容极易“出圈”,“一类是精致仪式感,另一类是人间烟火气。换句话说,自然、人文类题材成为最大亮点。”
比如《早餐中国》这类的作品,是“电子榨菜”时代的产物,也是美食纪录片里的一个“异类”。它没有给早餐过于华丽的滤镜,也没给做早餐的人一个特定的设定,更没有刻意去升华人物的每句话、每个表情,反而给人亲切感,更具人间烟火气。
“微短剧剧情需要高度凝练,短时间内彰显戏剧张力和矛盾冲突,营造悬念性和悬疑感,这对编剧的要求会很高。”冷凇说,青年受众喜爱的微短剧核心底层逻辑是“叛逆精神”,“每一部爆款微短剧背后必有一个‘叛逆人物’。”
香港导演王晶认为,微短剧要发展,主要靠剧本,剧本好,才能把这种模式做下去。在他看来,未来,微短剧需要鼓励原创,网文改编不一定是方向,“在创作方面能有多点年轻人去做,愿意当编剧,把短剧的路子打开。希望更多年轻人或者有天赋的人能够加入,给我们更多好的作品。”
4
行业如何发展?
必将面临大洗牌
优质内容才更具生命力
“微短剧行业在今年一定面临大洗牌。”对于行业发展,陈瑞卿认为,市场会将有创造力、有精品内容的企业保留下来。
在陈瑞卿看来,微短剧现在还有大量可创新的空间。因为微短剧曾是网络文学视频化的重要表现,网文有80多个品类,但微短剧现在开发的只有十多个品类,所以还有大概60多个品类没有开发。
不过,行业要发展,人才厚度和密度一定要好。陈瑞卿认为,如能招一些985毕业的学生进来做内容,让戏剧功底很强的人参与表演,一定会创作出真正的精品。
陈瑞卿提到,他们目前还在做很多尝试,如微短剧在文旅、品牌、教育等方向的探索。他以点众在春节期间的一部短剧《龙年大吉》举例,这部剧讲的是中国春节的一些故事,翻译后在国外上线,卖得非常好。陈瑞卿说,微短剧要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是前景光明的选择,“可能有些尝试暂时没有达到预期,但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麦芽传媒董事长何云长在分享中提到,内容背后是创作者的人品,创作者要对每一次的点击发送都心怀敬畏,因为作品不仅会影响用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甚至改写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内容的底层逻辑还是真善美。比如对于环卫工人送温暖这样的爆款,在电梯里面对外卖小哥的谦让,都能够引起用户情绪和情感的共鸣,有了共鸣,才能够真正地形成分享转发,拿到大的流量。”
“优质内容才更具生命力。”在他看来,及时性的情绪价值可以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但行业需要有更深度的内容,能引起用户的思考,只有这样,才会让行业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同时,何云长认为,未来微短剧肯定是精品化,这点和九州文化董事长汪家城的想法一致。在汪家城看来,目前故事题材同质化严重,大家在流量的算法里面出不去,“一个固定的套路是,前十集一定要把情绪拉高,才能有足够的付费率、点击率,否则用户根本不会看,最终导致所有的故事在那几个固定框架里面来回绕。”汪家城认为,目前需要消除观众的审美疲劳,否则大家现在看到的所有故事,你看到第一分钟就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内容在未来一定会被淘汰。
汪家城说,团队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把付费集数往后拉,让用户完整看完故事后再付钱,“其实只要故事抓住用户,他也会看,而且一定要做到故事有社会责任感,今天你讲的每一个故事,对看故事的人都会有他自己的人生感悟。”
汪家城还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以前上学时,汪家城心烦意乱就去电影院,看完以后就好像体会了别人的一生,短短120分钟,感受到了别人一生的大起大落,“我们这个行业有没有可能真正做出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影响下一代的正向好内容,我觉得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核心重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蒋庆 邱峻峰 赵雨欣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4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启动
- 中国农业农村部: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 网络名人国情考察新疆行 一场接地气的“网络之旅”
- 船舶用上岸电 港口更加绿色
- 观天下·美国政局 | 拜登:别斗了 麦卡锡:不撕他讲稿
- (聚焦博鳌)追“新”逐“绿” 业内人士共话能源低碳转型
- 开学季迎学生客流高峰 太铁日均增4.2万个席位
- 第六届通商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成功举办
- 中越妇女联合开展禁毒宣传 携手构筑“无毒”边境
- 以军炸学校致数十人伤亡 以色列要求辛瓦尔撤离加沙遭拒绝
- 就推翻总统选举结果一案 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无权获得总统豁免权
- (经济观察)美企为何竞相参展链博会?
- 美国最新研究:遭受种族歧视,亚裔、西班牙裔、非裔都缺乏归属感!
- 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暨教学研讨会在天津举行
- 外媒:美国军方宣布已完成从尼日尔的撤军
- 五年来江西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9875件 审结19782件
- 徐州陆港、连云港港携手转运“一单制”物权化提单进口班列
- 中亚商品走俏喀交会
- 2024年巴西小姐出炉 首度颁给 “妈妈”选手
- “针破次元壁”,土库曼斯坦女孩叹服“针”功夫
- 热门推荐
-
- 刘斯奋艺文生涯七十年系列活动暨诗文书画综合展在穗举行
- 吉林“中药小镇”种药忙:“致富版图”不断扩大
- 中国美术学院以“两个AI”为题共探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
- 湖北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北京就业和社保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年城镇新增就业170万人
- 医学专家上海开展公益科普 吁民众重视骨关节健康
- 长沙警方通报刘某杰遇害案详情
- 首届链博会澳大利亚站路演活动在悉尼举办
- 科普|对乙酰氨基酚你用对了吗?服用过量怎么办?
- 中新健康 | 上海专家开展精准“毫米级导航”手术 让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控制功能保护兼得
- 中国移动开展公益守护行动推进“数字惠民”
- 中外大咖论道尼山:拥抱数字文明 “中国智慧”大有可为
- 电诈新套路盯上农村老人
-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于7月9日起临时闭园3天
- 白宫:美国或建立一支海军特遣队 为红海商船护航
- 家电售后安装市场乱象:说好的“免费”,怎么花了1000多?
- 全国台联第三十一届台胞青年冬令营河北分营开营
- 一个老工业区盘活存量之路
- 水利血防示范工程开工仪式在菲律宾莱特省举行
- 房车、露营、野奢、乡村…… “自驾+”成就假日“车轮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