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
中国经济微观察
“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形成
【观点摘要】
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不仅保持了经济“量”的稳定性,还适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趋势和成效愈发显著。
除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也在原有竞争优势上形成了许多新的竞争优势,这为中国未来产业的培育和新型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一年多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增长点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长期坚持转型升级的结果,是要素效率的提升和结构调整的努力,为新增长点的诞生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更多政策举措逐步显现效果,以及政策评估反馈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经营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进而促进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17日,我国2023年经济运行“成绩单”出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中国经济运行表现如何?发展活力如何?未来走势怎么看?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中国经济在稳健运行中向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经济增长看,按照可比价计算,全年经济增量超过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交出这份成绩单实属不易。
魏琪嘉还表示,全面看待中国经济形势,应结合发展阶段变化,全面地看、辩证地看,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量”,更要重视增长的“质”。通过观察结构调整、动力优化和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积极变化。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济增速“含金量”“含新量”表现值得肯定
近期,多个国际机构和商业机构都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在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里,蕴含着多大能量呢?
从经济增长来看,2023年我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增速比2022年加快2.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向好趋势进一步巩固。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表现,魏琪嘉用“‘含金量’和‘含新量’十足、表现不俗、殊为不易”来概括。
“透过数据,我们能洞察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新量’表现有诸多亮点值得肯定。”魏琪嘉表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韧性与广大经营主体信心逐渐恢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贸易新动能不断涌现密不可分。
他举例称,比如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技术改造投资以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等方面,都是支撑我国实现高“含金量”发展的关键基础工作。这些工作的推进为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含新量”主要反映了在经济总量的基础上,结构优化所带来的质的变化。魏琪嘉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不仅保持了经济“量”的稳定性,还适时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趋势和成效愈发显著。
他认为,除了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也在原有竞争优势上形成了许多新的竞争优势,这为中国未来产业的培育和新型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展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高“含金量”。
先进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突出,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等新兴动能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观察新旧经济发展动能,我们可以看到新旧动能之间的接续转换过程是平稳而顺畅的。”魏琪嘉认为,尤其近一年多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增长点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长期坚持转型升级的结果,是要素效率的提升和结构调整的努力,为新增长点的诞生创造了良好条件。
魏琪嘉表示,当前的新增长点“生态环境”非常有利。例如,我国在“新三样”产品的出口上领先全球,同时许多重点工业产品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对于一个工业产品来说,持续的两位数增长不仅表明了其强大的市场需求,还反映了我国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这两者的结合,使得新增长点的巩固性和可持续性在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具体而言,一是工业经济总体稳中向好,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从产品看,新动能产品实现快速增长,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不断厚植的经济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创新投入稳步增加,初步测算,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
三是外贸运行稳中提质。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根据WTO最新数据,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左右的较高水平。产品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新三样”凸显外贸新优势,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国货”品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2023年,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增长了9.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中国品牌”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当前,我国自主品牌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抓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较好,四个季度GDP同比、环比均正增长,经济规模逐季扩大。
对此,魏琪嘉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恢复和向好的态势,顺利地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不仅有力地提振了经营主体的信心,也不断改善了市场的预期。这些成绩为2024年开展相关经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将政策用好、用足、落实、落细,是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方面和发力点。在魏琪嘉看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动政策落实落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上下联动推动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
“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实质是对宏观政策操作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如何提升政策传导效率?
魏琪嘉表示,包括2024年新推出政策和2023年政策清单中延续执行的政策两部分内容,应着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还依赖于经营主体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建立并持续巩固良性互动和沟通机制。“力争实现政策落地见效周期的缩短,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中国经济下阶段走势,魏琪嘉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将重点放在细化和落实重大任务上。随着更多政策举措逐步显现效果,以及政策评估反馈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这些措施将有力推动经营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进而促进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法国老年护理专家:中国的养老发展让人惊喜
- 中韩青年友好济州交流论坛在韩举行
- 北京推出政策红包“滋养”医疗器械创新生态 培育新质生产力
- 湖南衡阳南岳区发生山体滑坡 南岳衡山景区此前已暂停开放
- 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有加剧趋势
- 纪念金庸百年诞辰 浙江嘉兴举办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 加强候鸟保护 鄱阳湖区落成三座白鹤守护站
- 中国科技馆:“拳拳报国芯”正在展览 “流动科学课”走进青海
- 算法“投喂”让少儿沉迷短视频
- 东西问|胡超: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有何开创性意义?
- (乡村行·看振兴)驻村干部变身“卖货郎” 江西瑞昌发展电商助农带动百姓增收
- 一眼望去,看不出谁是什么民族:近代西方旅者“大V”眼中的中国西部
- 世界安溪青年联谊会在福建泉州成立
- 清明祭扫服务高峰日将至 北京推出多种便民惠民服务
- 中国新生代掀起药食同源“养生热” 中药茶饮抓住“年轻胃”
- 广州发布今年首个高温预警
- 商务部回应美修订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
- 深圳铜鼓航道实现2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夜航试运行
-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九成美国选手未遵守反兴奋剂条例
- 文化中国行丨打卡友谊关、东兴口岸逛吃 来这体验“一步跨两国”
- 热门推荐
-
- 总值突破20万亿元!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长2.1%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中美商务部宣布建立新沟通渠道
- 土耳其反对党议员在议会发表完演讲后突发心脏病去世
- 黎以临时边界附近冲突持续 以防长称空军已做好发起进攻准备
- 评论:景区发展当有长远眼光
- 国产新能源“三蹦子”试水中亚市场
- 商务部: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促进、保障、管理和服务体系
- 头晕恶心,天旋地转……男子被诊断为“耳石症”专家:这些症状要警惕
- 福建经济观察:泉州竞逐新质生产力促高质量发展
- 三亚冲浪“网红”村“五一”假期备受亲子客群青睐
- 老旧小区内固话拨出“诈骗电话”?上海警方:警惕境外诈骗团伙新手段
- 前10个月柴达木枸杞出口额同比增长8.56%
- 碧波荡漾水乡色,古镇风情韵味浓!“一城山水一程歌”文旅地铁专列第二季在宁发车
- 中国下调成品油价 多地92号汽油将重回“7元时代”
- 鲁迅长孙周令飞:对外交流就像交朋友 我们要先伸手
- 上市首日,暴跌!
- 黄山、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合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
- 刘天池:治愈是我给戏剧的定义
-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开幕 沿线城市将携手重走“昭君和亲”路
- 中新健康丨国内外心脑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共绘疾病联合防控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