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首付还能倒拿50万装修款……“负首付”买房靠谱吗?
近期,有房产中介声称,买房可以做到“零首付”甚至“负首付”。购房人不仅无需付首付,还能倒拿装修款。对于缺乏启动资金的购房者来说,乍一听着实有点心动。
“零首付”“负首付”买房靠谱吗?背后暗藏哪些法律风险?
01
买房不仅不用出首付款
甚至还能“套现”?
“首付负1万元!没错,不需要首付还能再拿1万元。”近日,在部分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了一些类似的中介销售广告。例如,广东深圳某房产中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子评估价570万元,但是业主低价卖,卖520万元。你可以在银行贷570万元全款买这套房子,还剩下50万元装修。”
买房子贷款不仅不用出首付款,甚至还能提前拿到一些钱“套现”。
广州市荔湾区一名房产中介王先生告诉记者,如果客户提出贷款套现的要求,中介可以协助办理。“这个是超贷,网签报高价。房贷的话也可以买一些零首付,做评估拉高价格,然后就可以贷出来了。”王先生坦言,做法虽然可行,但存在业主是否配合的不确定性。而且,业主配合的原因可能是房屋本身有瑕疵。
02
“负首付”方式从何而来?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负首付”与“零首付”“低首付”的操作方法类似,一是开发商通过首付分期、返首付等形式减轻购房人首付压力,二是开发商通过做高合同价格,帮助购房人获取更高额度的银行贷款。如果开发商返还的资金超过首付款,或银行贷款金额超过房产原价,“负首付”就“实现”了。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表示,所谓“负首付”与“零首付”有时还需要借助经营贷的力量。
邢鑫介绍,所谓负首付或低首付等方式,实际上是中介机构或开发商先替购房者垫付资金,再把购房者“包装”成小微企业主、个体经营者,以此身份向银行申请利率更低的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贷款发放下来,购房者再拿贷款偿还中介机构或开发商的垫付资金。同时开发商通过做高合同价格向银行申请更高的贷款金额,以实现促进楼盘销售的目的。
03
“负首付”“零首付”存在诸多风险
购房者需谨慎对待
有专家分析表示,楼市中所谓的部分“负首付”“零首付”方案,促销宣传都有不少套路,很多属于虚假宣传,看起来似乎是帮购房人缓解了压力,但实际上往往会伴随着开发商垫资、融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还可能违反按揭贷款的相关规定。
专家指出,零首付购房也好,房贷转经营贷也罢,这只是换汤不换药,本质都是违规套取、使用信贷资金。
中介王先生也坦言,如此操作的确将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他并不建议客户超贷。“你贷600万,这600万的利息你还是全部要还的,风险挺大的。”
日前,惠州市惠阳区住建局也印发通知,将在全区范围严查首付贷、返首付、零首付,以及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捏造散布不实信息等违规销售行为。
邢鑫律师提醒,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需提高对地产销售话术、银行贷款策略的辨别能力,对购房策略、合同条款充分调查研读,尤其注意确认付款的主体、时间和违约责任的内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后量力而行。(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绘本作家寂地:创作就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深的热爱
- 7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328元 下调15个基点
- 假期尾声北京晴朗干燥持续 昼夜温差较大需添衣保暖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京城传统村落如何变身“悠然南山”?
- 10年来第二高!美国2023年已发生650起大规模枪案
- 黑龙江省九成农作物已收完 收获面积超2亿亩
- 破赛事“前夜”睡眠困境 慕思为杭城精彩赛事全程护航
- 证监会:当前股指期货整体持仓较分散 暂未发现关联账户联合做空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冬季为何会有台风生成?
- 最强太阳耀斑会影响日常生活吗?
- 让更多知识被看见:信息过载环境下算法的高效推荐实践
- 美国学者成福州“荣誉村民”:把永泰文书搬进哈佛课堂
- “投资上海 共享未来”海外行走进巴西圣保罗
- 国家出手教减肥了,文内食谱可照着吃,赶快收藏!⑦|吃出健康来
- 商务部:2023年全国吸收外资1.1万亿元人民币
- 四川“金熊猫”首登里约 《漫长的告白》展映
- 中央气象台:25日起还会有冷空气影响我国
- 第八届象雄文化旅游节在西藏阿里开幕
- 天津警方辟谣“天津某大学有学生被杀害”
- 美国众议院通过临时支出法案 以避免政府关门
- 热门推荐
-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武汉召开
- 日本2月失业率小幅上升
- 东南亚榴莲消费猛增
- 中越边境河口口岸2023年至今进出口货运量破百万吨
- 朝鲜发布韩国无人机渗透进入平壤事件最终侦察结果
- 贵州有757个“中国传统村落” 数量居中国前列
- 2023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33亿元
- 上海市区联动、多元参与推进城市更新 营造宜居宜业宜游乐土
- 北京首封普招高考录取通知书送达
- 2024夏文化论坛:夏文化研究要建立自主知识体系
- 慢病防治如何“快”起来?专家:多病共管减少患者负担
- “中国式现代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 中新真探:不能用热水泡柠檬,因为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C?
- 美国众议院投票驱逐丑闻缠身的共和党议员桑托斯
- 龙“乐”新春专场音乐会上演 指挥家金刚现身
- 寒冬至心脑血管“怕冷” 专家支招儿保健康
- 总编剧谈《欢迎来到麦乐村》:如何做到不悬浮与接地气?
- 2023中国戏剧:寻找与观众的联结
- 外国游客“中国游”,为何这么热?
- “欧洲人不禁要问:我们是美国听话的下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