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鼓励推动节水、水处理领域设备更新
中新网3月2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节约用水条例》有关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负责人牛波在会上透露,近期,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围绕培育壮大节水产业规模、促进节水技术创新、加快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节水产业健康发展。
牛波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水资源节约工作,从宏观政策层面强化节水工作的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划,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节约用水条例》的出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条例》发布为契机,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节水工作。
一是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从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工业、城镇、生态景观节水,推广非常规水源利用,发展节水产业等方面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与《条例》在总体思路、重点措施等方面一以贯之,我们将以《条例》为保障,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意见》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务实成效。
二是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当前节水产品制造、节水技术研发、节水工艺改造、节水服务咨询等成为节水产业的主要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节水产业发展对形成节水型社会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绿色制造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们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围绕培育壮大节水产业规模、促进节水技术创新、加快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节水产业健康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把非常规水源利用作为水资源节约和开源利用并举的重要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海水淡化水利用、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推动非常规水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我们正在和住建部、水利部一起组织开展重点城市再生水三年行动,以城市为基点,推动再生水利用率逐年提高。
四是开展节水领域设备更新改造。我们将配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鼓励推动节水、水处理领域设备更新,重点用水产品以旧换新,持续提升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各领域用水效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藏林芝开展水域地毯式排查
- 马来西亚已发现12例Arcturus病例
- 桂林火车站:对经停桂林部分列车采取停运和限速运行等措施
- “老钢城”产“芯”材 湖南娄底总投资90亿元高端硅钢项目一期投产
- 消费基础设施信托基金登场 首批项目正式受理
- 西方军援不断!乌克兰已成全球第三大武器“买家”
- 北交所第200家公司上市首日迎来“开门红”
- 10年来首次易主!日本政府任命植田和男出任央行行长
- 秘鲁一长途客车坠落山崖 已致24死21伤
- 清华北大校园开放参观首日爆满
- 湖南汨罗江洪水暴涨 为1954年以来最高水位
- 中新真探:酸性食物会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吗?
- 约180家企业贡献东莞超45%进出口值 AEO高级认证受热捧
- 新疆昌吉州原创音乐剧《天山·誓言》在乌鲁木齐公演
- 新疆7.1级地震已致阿合奇县6人受伤
- 昆明一男子骑马夜闯红灯被行政警告
- 辽宁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
- 中西融合风格音乐剧《飞天》全新升级在敦煌首演
- 利比亚飓风引发灾难性洪水 恐致至少2000人遇难
- 中华骨髓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实现19000例 纪录再刷新
- 热门推荐
-
- 蓝皮书:新兴国家市场将成中国跨境电商新增长极
- 2023潍坊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在“金石之都”开幕 纪念陈介祺诞辰210周年
- 7月10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西渝高铁向阳一号隧道全面转入正洞施工
- 突发:日本一男子驾车冲撞首相官邸外围栏
- 上海向辖区内寺庙借款100亿元?权威部门回应:纯属谣言
- 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在中山开幕
- 今年1-6月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入境人员逾23万人次
- 2024南京软件大会闭幕 1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额72亿元
- 影视“出海”:译笔搭桥 沟通世界
- 墓地陵园、公园景点将成热点 北京清明假期交通出行提示请收好
- 山东电工与塔吉克斯坦签署首个综合能源项目
- 安理会举行中东局势紧急公开会 中方敦促以色列停止一切挑衅行为
- 普京签署总统令重建莫斯科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
- 方寸邮票助力提升江西文旅美誉度和影响力
- 保障学生吃得安全 北京检查学校食堂及学生餐配送企业
- 西安站将首次开行进京高铁
- 江西省音乐“映山红奖”声乐比赛开幕 20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
- 韩国首尔地铁出口附近突发命案致1死3伤 嫌犯被捕
- 山东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型 多措并举让“银发族”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