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居住友好 青年有哪些期待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房子是绕不开的话题。城市想要吸引年轻人、留下年轻人、成就年轻人,实现居住友好是重要一方面。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12名35岁以下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实现城市居住友好,57.5%的受访青年希望房价进一步得到控制,53.8%的受访青年期待增加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
“希望未来从‘无房一族’到‘有房一族’不再是一件难事”
袁杨在江苏常州一家公司担任法务,他感到,近几年国家房价调控的力度很大,房价一路高涨成为了过去式。他一直关注的南京几个小区的二手房房价整体下跌了不少。
在广州从事金融工作的李莹莹毕业两年多了,和男友租住在一间公寓,两人月总收入大概5万元。虽然这个数字在同龄人中已不算低了,但李莹莹坦言,相比广州珠江新城的房价,“仍是杯水车薪”。“我们俩现在在买房这件事上都不太积极。”她介绍,在广州珠江新城这类的核心经济圈,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得要500万元。“这对职场新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李莹莹和男友现在把每月余下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理财产品,以此来积累二人未来小家的启动资金。“这几年房价稳中有落,给我们这些刚毕业无家庭支持、无积蓄的大城市新人带来了信心。希望未来实现从‘无房一族’到‘有房一族’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平平常常、顺其自然的事。”
北京的郑月岚和丈夫刚结婚时居住在公婆名下的一套小两居内,有了宝宝后就换了一套三居室。她说,自己是近几年房价调控的受益者,但仍希望房价能进一步降低。“像我们家,如果不是有双方父母的支持,光靠我们夫妻,想买房真是太难了。这是目前挡在广大青年面前的一大难题,刚工作时基本不能独立负担,买房需要至少两代人的努力。”
实现城市居住友好,青年有哪些期待?57.5%的受访青年希望房价进一步得到控制。
53.8%受访青年期待增加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
郑月岚说,她们置换的这套三居室是二手房。虽然房子宽敞了,但是很多老旧小区的问题随之而来:下水管道堵、隔音效果差、物业管理水平低、楼房外观凌乱……现在,郑月岚特别期待能够加快老旧小区的改造,包括公共卫生、自然环境、水、电、暖气等方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指出,现在老旧小区改造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老旧小区的设施、环境越来越好,但有些设施的改造,可能会增加一些居民的生活成本,在实际中需要灵活处理。“比如加装电梯,因为一层居民不需要电梯,往往难达成一致意见,可能得通过置换房屋,选择适合自己的房子。还有小区绿化可以不用千篇一律地都种草,因为维护成本高,可以多种树等植物,不仅起到绿化的作用,还能节约成本。”
袁杨希望未来能增加廉租房、公租房的建设和供给。他对记者说,自己有关注南京市人口流动的相关报道和资料。“南京流动人口非常多,已超375万人,来自省外的流动人口占60%以上,其中不少是中低收入人群。目前公租房的房源还很难满足需求,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
此外,袁杨还期待能够提高公积金的贷款额度。他表示,虽然目前已上调了公积金的贷款额度,也一定程度减轻了买房压力,但对于他这样比较年轻就有结婚打算的青年来讲,没有家庭的支持,很难筹备婚房。
郑月岚也希望能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之前一直以为北京公积金能贷120万元,买房时才知道公积金贷款和工作年限挂钩,刚工作的年轻人公积金贷款额度并不高,想买房还得靠商业贷款,但利息太高”。
数据显示,53.8%的受访青年期待增加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53.6%的受访青年建议增大公积金支持力度,其他还有:老旧小区改造(39.7%),下调房贷利率(37.5%),规范房屋中介行为(35.1%),住房政策覆盖更多人群(24.6%)。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青年中,已有自住房的占32.7%,与长辈同住的占37.2%,租房的占21.2%,住宿舍的占8.2%,居无定所的占0.7%。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29.4%,二线城市的占42.3%,三四线城市的占25.3%,其他的占3.0%。男性占44.2%,女性占55.8%。18-25岁的占25.0%,25-30岁的占50.0%,30-35岁的占25.0%。
(潘泽强对本文亦有贡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郑月岚、杨平、李莹莹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媒:中国已成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最多的国家|世界观
-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土耳其东南部地震中暂无中国公民伤亡
- 业内首家!新华信托被宣告破产,有何警示?
- 美巴领导人白宫会晤 “反对政治暴力”成主题词
- 以军称以色列北部地区再遭火箭弹袭击
- 潜规则松动 爱马仕全线涨价
- 住户集体拖欠物业费 物业公司“断水断电”是否合法
- 新疆巴州巩乃斯国家级森林公园迎来山花盛开季
- 江西南昌发放千万元消费券 推动餐饮业加速复苏
- (乡村行·看振兴)鉴湖边的“油菜花经济”:化作春泥更护“稻”
- “中国最大陆路口岸站”:三成中欧班列运量从这里通行
- 天下关公,红遍全球的“偶像”
- 我国有270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打通科学健身“最后100米”
- 1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32876万人 同比增长39.3%
- 甘肃金昌废矿堆戈壁滩植绿 创新构筑缺水城市生态屏障
- 如何减少电子屏幕“伤眼睛”
- 专家:元宝山积石冢考古创多项重大突破
- 云南铁路迎来春节返程客流高峰
- 沪皖两地统战部门“走亲” 对口合作“同心”促发展
- 《国风》再登台昆曲也豪迈
- 热门推荐
-
- 浙江459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完成碳排放预算核定
- 北京入境游掀起热潮 专家点赞
- 北京:通州新政满月成交回升,购房需求加速释放
- (投资中国)法国力克董事长:在中国做生意比在美国容易
- 三大重点工作,引领2024年楼市
- “假如不是傅园慧”要经得起追问
- 中国箱包产业加速国际化 重点企业去年出口357.3亿美元
- 中华遗嘱库公布“十大旧改典型案例”
- 第36届非盟峰会聚焦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等议题
-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10种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232批次产品不合格
- 重庆警方破获骗取巨额国家医保基金案 涉嫌诈骗金额逾3亿元
-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哈萨克斯坦
- 向着山野贵州,寻找新时代下的多彩生态奇迹
- 专访“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主编王勇:虽“山川异域”,但“风月同天”
- 蓝皮书称中国犯罪结构呈现明显的轻罪化趋势
- 桂林平乐举办华山妈祖节 妈祖巡游祈福
- 扩大内需下一步怎么干?这场吹风会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三方面部署
- 冰雪春天|热雪沸腾 渔猎冰湖
- 一个社区的“文化逆袭”
- 齐车公司首次出口冷藏箱运输车装船启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