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拉动2023年欧洲专利申请增长
中新网上海3月27日电(记者 李佳佳)近日,来自欧洲专利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创新拉动了2023年欧洲专利申请的增长。
这份名为《2023年专利指数》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和发明者当年共提交了20735份申请,较2022年的19062份申请增长了8.8%,较过去五年更是增长超过一倍。中国专利申请的前三个领域分别是数字通信、电气机械和能源、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在数字通信领域,中国成为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而在电气机械、仪器设备和能源领域(包括电池技术),中国也首次成为专利申请的领先国家。
如何看待发明激增的中国创新?27日,中新网记者通过书面的方式专访了欧洲专利局首席商业分析师艾丹·肯德里克(Aidan Kendrick),他认为,过去十年,中国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增长强劲,表明了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并专注于数字通信、电气机械、能源、医疗技术、生物技术等高增长技术领域。“中国在《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的13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2位,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
该份报告还显示,2023年,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一起成为欧洲专利申请的前五大来源国。在欧洲专利局的总专利申请数量中,超过一半(57%)来自总部设在欧洲以外的公司和发明者,其中就有11%来自中国。
华为是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相关发明)领域的最大申请企业。而在电池技术(电气机械、仪器、能源下的一个子领域)方面,三家中国公司(宁德时代排名第二位、ATL新能源科技排名第六位、比亚迪排名第八位)跻身2023年欧洲专利局前十大申请企业之列。
对于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表现,艾丹·肯德里克指出,专利不仅激励创新,同时也使发明者能够保护自己的发明不受他人(包括竞争对手)的侵权和未经授权的复制。与此同时,专利也可以带来更多营收,通过专利授权获得的收入可以分摊研发费用,此外专利可以确保市场份额。他说,从更宏观的经济层面来看,专利对于确保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强研发密集型产业的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决定在哪些市场申请哪些专利并制定专利战略,对于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发明的企业来说十分关键。”
近年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欧洲专利局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收获积极响应,比如全新的单一专利制度。艾丹·肯德里克说:“事实证明,新制度已经受到专利所有人的欢迎。中国的专利所有者已经要求对其超过10%的新授权专利在2023年提供全新的单一保护。华为在2023年排名前列的单一专利申请公司中名列第九。”(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欧盟中国商会:对欧盟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表示强烈不满
- 用维权案例划清员工“朋友圈”的私权边界
- 诺如病毒流行季来临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防控
- 2023年浙江义乌进出口总值5660.5亿元
- 台风“山陀儿”已于10月3日13时前后在台湾省高雄市沿海登陆
- 中国贸促会:7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10 比上年同期下降66个点
- 山东阳谷县一养殖场发现炭疽病例 接触者已隔离治疗
- 湖北郧西新发现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
-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暂停播出
- 4家旅企与“林都”伊春签约:今夏输送客源超10万人
- “看,是春天耶!”网友分享热爱生活的一万个理由
- 拉萨获批建设中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 内陆城市如何高水平开放发展?政企学界建言“国际枢纽”建设
- 安徽提升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至III级
- 中国音乐学院将举办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
-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意义重大
- 受台风“派比安”影响 三亚多家景区闭园
- 史铁生:当代青年的“嘴替”和“人间清醒”
- (经济观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三农”工作 乡村全面振兴再深入
- 和评理|美国国防法案加剧对抗 威胁全球安全稳定
- 热门推荐
-
- 深圳市国资委:必要时通过一切可能手段支持万科
- 中新健康丨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助力开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案
- 我的宝藏家乡丨西藏,扎西德勒!
-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再发力
- 北京从“研产审用”全链条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 6月中国国家铁路货运多项指标创历史同期新高
- 给班主任们写感谢信 这位校长一写就八年
- 六旬台胞在渝做餐饮“新人”:生活贵在“经历”
- 西安医疗团队赴乌兹别克斯坦培养中医人才
- 史蒂夫·比蒂:世界因AI真假难辨,不应轻易作判断
- 陈茂波:海外政商界冀更多了解香港和内地发展机遇
- 加拿大邮政大罢工进入第四周 连锁反应继续恶化
- 商务部回应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
- 上海面向海外推广城市形象 启动欧洲系列活动第二站
- “你好!中国”旅游展将在马来西亚举行
- 对直播间花式“坑老”要有“定式”监管
- 波司登北京三里屯登峰概念店启幕
- 浙江温州启动首届鞋文化周 完善产业集群迈向“世界鞋都”
- 已是全国“果盘子”“菜篮子”,海南热带农业还有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