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新网长沙3月26日电 (记者 唐小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今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的目标。针对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不少瓶颈制约,湖南加快谋划新一轮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乡村振兴“人、地、钱”问题。
盘活“宅资源”鼓起“钱袋子”
在湖南浏阳市高坪镇双江村,由闲置农房改造而成的“段江华乡村美术馆”经常举办各类画展、美育教学和艺术家交流创作等活动,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35万元,寂静的村庄也变得热闹起来。
双江村党总支支委吴清介绍,美术馆建成后不久,当地成立了清浏文旅公司,规划建设“美育写生基地”,村民可用闲置宅基地、空闲院落入股,成为民宿小股东,经营所得由三方商议分红。
2023年,双江村围绕餐饮、住宿等发展的“写生经济”营收超200万元。“为更好推进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工作、发展写生经济,村里还摸清资源底数,规划整合闲置土地和农房资源。”双江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敬平表示,美育写生基地建成后,预计该村年接待能力将达2万人次,可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创业80余户,增加当地村民就业200余人。
如果说“土特产”是乡村发展的“潮牌”,那么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便是乡村最大的资源宝库,盘活利用好这份“沉睡”的资产,是增加农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
今年,湖南省有20个县市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其他县市区也将陆续到期。湖南将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省试点,根据延包时序逐年扩大范围,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顺利延包。
为更好盘活农村宅基地,湖南将继续探索农村住宅出租、抵押、联营等有效运营模式,在试点地区完善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农户跨集体申请宅基地的政策,不断健全农村宅基地管理体制机制。
“还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研究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出租、抵押等实施细则,推动与国有土地同等规划、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龚昕说,湖南探索以盘活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新时期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通过探索农村产权市场建设,盘活农村各种“三农”要素,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与活力。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湖南着重抓好三项试点:即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偿退出、抵押担保与继承等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村(居)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社分账”试点,探索农民财产权益转化为现实收益的有效途径。
龚昕透露,湖南还要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当扩大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金融服务创新试点范围,进一步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乡村产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保障好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筑牢乡村产业发展“地基”?湖南将精准精细保障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做到政策“能出尽出”、审批“能快尽快”、服务“能优尽优”、用地“能省尽省”。
记者获悉,湖南将出台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落实增减挂钩政策改革措施,推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现用地报批智能组卷、智慧审核。
该省还要加强数据共享,将各类管控图层叠加集成,为项目选址提供精准的“一张图”服务;对乡村地区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采取包容态度,与地方共同探索保障机制;继续在盘活存量土地上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统筹用好村庄空闲土地,总结推广一批乡村振兴用地典型案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湖南也将建立实施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把各类占用耕地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范畴;坚持“以补定占”,实行年度“算大账”,将辖区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推动返乡创业促农增收
周桂娥是湖南永州道县人,2020年在深圳市创办了妞妞服饰有限公司并经营得红红火火,年营业额达2000万元。通过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嗅到家乡传统美食商机,她回到道县创业,生产和销售枕头粑粑、麻圆泡、青团、糍粑、鲊肉等道县特色食品。
“公司从十几号人逐步增加到120余人,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我们正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媒体,把道县传统文化传承和特色产品创新融合,持续扩大销售市场,争取在2025年产值过亿,让更多人能品尝道州味道。”周桂娥表示。
青年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创办企业、发展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同时带来新的文化气息。“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放在返乡创业上。”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毛朝晖说,湖南将坚持系统推动,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建立指导服务机制,乡村设立指导服务站,发动各级群团组织参与进来,依托湖南在外的商会协会设立联络服务组织,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2024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指出,要开展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促进行动。为此,湖南还要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创设,为百万高校师生、千万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提供更多务实的“乡土服务”;鼓励各地建立返乡创业特色园区,按照“总部进园区、分厂到乡镇、车间进农家”的思路分级布局,增强园区吸纳力和承载力。
此外,通过探索放开农村落户限制,湖南要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及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与农村户籍挂钩的相关制度,加强农村金融创新,多途径保障用地需求,全力支持返乡创业,力争全年新增返乡创业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
毛朝晖表示,湖南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尽快见效的若干措施》,从增强农业质效、稳步增加经营净收入,促进就业创业、快步增加工资性收入,深化农村改革、逐步增加财产净收入,强化政策扶持、同步增加转移净收入等四个方面,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GDP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三个高于”目标。(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走进中国乡村)积石山新农人的“活力密码”
- “五一”假期北京地区博物馆观众接待量创历史新高
- 数字时代网络安全新挑战如何“见招拆招”
- “孤岛”粤北江湾镇道路、电力等已基本恢复
- 马来西亚马六甲州元首盼共享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
- 熟食小龙虾外卖缺斤少两?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加大惩戒力度
- 一文读懂国寿寿险如何护航“新市民”的“新生活”
- 浙江仙居:“侨助工坊”撬动乡村振兴
- 清明节假期甘肃天水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1倍
- 杨志军《雪山大地》:展现青藏高原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
- 大桥跃大江 过江再提速(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 商务印书馆推出“远方译丛·企鹅特辑”历史旅行文学
- 秦始皇兵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厘清秦军军阵排列规律 新发现220余件陶俑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城:“90后”小伙创业记 米粉搭上电商“顺风车”
- 西藏首部门巴族儿童电影《格桑花儿开》启动
- 地图导航领域首发!高德启动鸿蒙原生应用开发
- 强冷空气横扫大江南北!全国冰冻线进程图出炉 看你家何时体验天寒地冻
- 北京今日仍有大风阵风5至6级 明后天最高温冲击30℃
- 小漠国际物流港9月汽车出运量同比增长约八成
- 重庆2023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 热门推荐
-
- 台风“禁令”解除 浙江多地千帆竞发出港开捕
- (新春走基层)春运首日:杭州客运段让温暖与文明同行
-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暴雨成灾 全省进入紧急状态
- 国际识局:“刺杀普京”早有布局?无人机袭击案,不简单!
- 人工智能或迎“奇点时刻” 专家吁关注金融安全
- 国庆假期来临本地游周边游人气高涨
- 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制备的国内最长筋索得到应用
- 洪峰逼近 海南琼海已转移7168人
- 推动低空产业发展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低空产业工作委员会成立
- 印度北部遭遇极端热浪 最高温达50摄氏度
- 辽宁沈阳:新民市全年粮食产量创新高 80%农田由无人机“上岗”
- 有调查报告称在泰旅行者热衷运用人工智能规划旅行
- “走进建国门”主题展览在京开幕
- 外媒:因严重的心理问题,多名以色列士兵自杀
- 专家认为家有儿童更应采取分餐制
- 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 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
- 10月份商品房成交同比、环比实现“双增长”,2007年以来首次“银十”超过“金九”
- 中韩经济界交流会暨第二届链博会路演在首尔举行
- 传统盘扣走进生活:一根布条“盘”出新潮流
- 北京推出多款冬季特色旅游产品及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