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君: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清洁能源是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对清洁能源的认识,探索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清洁能源是客观要求
在人们的认知中,清洁能源是对环境友好、碳排放少、污染程度小的能源,但这只是对能源使用结果的描述,而非对能源性质的描述。清洁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在内涵上存在交叉。一般来说,清洁能源应该包括三层意思:一是零碳排放、无物质消耗的可再生能源,如水电、风电、光伏、潮汐能、地热能等;二是零碳排放但有物质消耗和废料处理的新型能源,如核能;三是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使用,如经过净化处理的低碳排放的清洁煤、清洁油、天然气等。发展清洁能源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客观要求。
从理论逻辑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拓展和延伸。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看,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双重维度的基础性关系。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能源的生态属性意味着绿色转型需以清洁化、融合式的能源体系为动能。强调“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就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来看,清洁能源必将成为传统化工燃料的替代。根据马克思的论述,生产力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二者之间相互渗透、交织,构成生产力发展的整个过程。一方面,自然生产力总是随着社会历史阶段的演进而发生更迭,清洁能源相较于传统化工燃料具有可再生性、清洁性、共享性的特征,不仅可以解决传统能源资源在数量上的匮乏,还可以在替代基础上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自然资源作为劳动过程的因素进入现代生产过程,并经过劳动对它们开发和利用,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对传统化工燃料的替代也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历史逻辑看,能源的清洁化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可以说,历次工业革命也是技术革命、制造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的聚合。一般来说,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往往发端于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然后会通过制造业革命使技术在产业部门运用与扩散,并通过能源革命使生产获得新的动力。能源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根据主导能源的不同,世界能源史大致沿着“薪柴能源→泥炭能源→煤炭能源→油气能源→清洁能源”演进。随着世界化石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日趋严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可以说,全球能源战略和供需格局已进入深度调整变革期,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
从实践逻辑看,发展清洁能源、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国际能源署指出,全球清洁能源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各国能源战略的重心正在由能源占有向能源清洁利用转变,清洁能源发展已经被各国视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性支柱。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成本持续下降的推动下,全球清洁能源部署加速推进,一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向清洁能源转型是系统工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市场和制氢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增长贡献上表现突出,锂电池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前列,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具有显著优势,能源转型成效明显,清洁能源快速发展。未来,还需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的能源支撑。
能源的资源属性和产业属性决定了能源是工业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现代化工业体系必然依赖于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并以此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关乎能源系统变化,同时也会引发经济、社会、环境等系统的深刻变革。
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全产业链优化。清洁能源产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产业,要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清洁能源产业虽然在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还主要专注于生产工艺流程相关的技术创新,在先进材料、结构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较为有限,部分核心生产设备仍需要进口。在产业链上,我国头部企业在专利研发实力上与国际巨头仍有较明显差距。因此,要从“研发—生产—消费”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投入,提高其主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不断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升级和创新。
构建安全稳定多元化的清洁能源供应系统。由于可再生能源存在着间歇性大、稳定性不高和可控性不好的技术性短板,没有一个国家选择一次性“连根拔起”的能源替代方式,而是“先立后破”。能源转型应坚守能源保供底线,兼顾能源供应能力与能源需求水平,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当前,我国还要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实践证明,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有利于实现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快清洁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进步是能源转型成败的关键。清洁能源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强型能源技术,如美国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开发,其调节的是油气时代内各行为体之间的供需关系;另一类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如石油加工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小型可控核聚变技术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已成为大国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氢能领域及储能技术、节电技术、节油技术等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较快。然而,核心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仍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有的国家还非常重视加强全链条技术储备,在碳捕捉、碳封存等方面有较强的技术优势。未来,我国要通过建立清洁能源实验室等,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颠覆性技术研发,实现光伏、风电、核电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提升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话语权。能源转型将重塑全球能源权力结构和世界能源市场秩序,这与能源标准的制定关系密切。清洁能源领域的国际通行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两个国际组织建立,同时区域性组织、非政府组织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和推广。虽然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开发利用规模很大,但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滞后。为提升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拓展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范围。通过与区域性标准化组织加强联络沟通、深化合作,提升我国在标准制定方面的话语权。二是鼓励一流企业将技术创新与标准创制结合起来。研究表明,在能源领域的国际标准形成一般首先来自于企业提案。因此,在清洁能源领域,面对西方跨国公司“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竞争趋势,我国的清洁能源企业应将技术创新与标准创制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大对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创制,从而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董小君】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说,朝方已掌握证据显示韩国军方是侵犯朝鲜首都上空的肇事者
- 广西出台新政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见证·中国机遇)
- 兰州文旅“家珍”新体验亮相杭州:江南忆里“游”西北
- 中国驻印尼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
- 万亿园区,中新制造
- 山东空、铁、海运齐发促外贸
- 普京:全球经济压力是西方经济政策所致 而非俄在乌军事行动引起
- 北京市人社局解答关于第三代社保卡试点换发
- 福建泉州运用数字化技术激活文化IP打造文旅品牌
-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最珍贵的艺术出处
- 朝鲜试射新型高超音速中远程弹道导弹 金正恩观看试射
- (人权行动看中国)探访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点亮特殊孩子希望之光
- 甘肃积石山县第一批活动板房正在搭建 救援物资全力支援
- 学者聚焦三卷本《中国报刊阅读史(1815—1949)》 构建报刊读者与社会变迁交织的多元历史画卷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天镇乡村“变形记”:沉睡土地“动起来” 传统农业“活起来”
- 北京市属公园增设千余个充电宝 满足市民游园需求
- 《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的魁地奇球》全彩绘本为“哈迷”开启2023魔法之旅
- 跨界融合 肢体戏剧《俑立千年》在国博剧场演出
- 天津宝坻造“中关村” 乡野崛起科技新城
- 热门推荐
-
- 青海: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 率先印发绿色特色分支机构设立标准
- 节前消费市场“红红火火”产销两旺 物流业开启春节模式寄递忙
- 烟台警方破获一起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
- 告别野蛮生长的探店行业,释放就业增收新效应
- 巴西总统卢拉:有必要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新的货币进行结算
- 俄乌局势进展:美乌总统将在北约峰会会晤 俄称乌加入北约将构成“绝对威胁”
- 文耀中华|《比翼双飞》
- 英国和欧盟就“脱欧”后北爱贸易问题达成新协议
- 【世界说】美媒:枪支是美国独有且持久的顽疾 “病根”在其政治、文化和法律中根深蒂固
- 广西北部湾港外贸泊位增至78个
- 波兰称将推动乌克兰加入欧盟
- 申领北京市第三代社保卡线上就能办 操作指南来了
- 中国—东盟产教融合 携手培养“国际铁路工匠”
- 手机市场“千帆竞渡” iPhone 15将面临更大挑战?
- 中国首条客货共线铁路海底隧道工程盾构始发
- 全国司法系统首家涉外法治工作专门机构在广州成立
- 彼得大帝的平底锅、沙皇的金杯……一展将看尽“俄宴风华”
- 法国农民抗议示威持续 官方寻找应对之道
- 世卫组织:美国禽流感疫情有外溢风险
- 考古泰斗严文明辞世 “重瓣花朵”理论揭示中华文明绵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