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残膜回收助土地“排毒养颜”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5日电 (戚亚平 乔建林)在当前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新疆阿拉尔市金银川镇早谋划、早行动,组织职工群众有序开展棉田残膜回收工作,为春耕备耕打好基础。与此同时,地膜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确保今年地膜正常供给。
在金银川镇职工吴志立的30亩棉田,拖拉机来回穿梭于田间进行残膜回收作业。“揭膜能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保障作物出苗和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吴志立说。
为确保地膜回收更干净、彻底,不影响棉花出苗率,职工陈媛春先是采用起膜机将地膜全部从泥土里揭出来,再通过人力进行回收。
“现在,职工基本上都采用起膜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膜回收,这样回收得更干净彻底。”陈媛春说。
如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成为职工增产增收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农业技术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提高土壤温度、保湿保肥、防止杂草生长等作用。地膜连年使用,残留在田间地头的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为有效防治地膜残留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阿拉尔市各地做好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提倡使用加厚地膜,有效防控农田“白色污染”,为农田“清肺排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机器正加紧生产地膜。乔建林 摄
记者在金银川镇某公司地膜加工厂看到,9条生产加工线正在加紧生产,按照日加工量30吨计算,每月可生产1000吨。
“今年地膜销售价格每公斤7.3元,比去年降低0.2元。我们已接到金银川镇1800吨订单,目前已经生产1300多吨,各条生产线正加紧作业,保证不耽误春耕生产。”公司负责人李文志说,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送货上门,根据需求配送到职工手中。(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高原美食什么味?中外文旅达人逛吃厂家推介西宁味道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动 管理费率上限降至1.2%
- 2023中国东方艺术季在京启动 《只此青绿》将巡演120场
- 受强降雨影响广东提前转移9万多人
- 厦大电影学院《嘉庚立志》剧组拍摄圆满完成
- 防台风“潭美” 海南34479艘涉渔船舶全部进港避风
-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多方力量打造原创音乐剧《飞天》
- 俄称两次拦截袭击克里米亚大桥的乌军导弹
- 王守常:被《狂飙》带火的《孙子兵法》,道德含量特别高
- 专家:中国茶和酒溢价空间的拓展需要靠文化
- 中国电影五一档新片票房已破8亿元 业内指超预期
- 依法惩治和预防民企内部人员犯罪
- 2024年服贸会以峰会为内核 形成多层次活动框架体系
- 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
- “世界花园”云南进入“食花季” 鲜花成美食“顶流”
- 服务消费如何好上加好
- 加拿大高官澄清:尚未获悉有证据将印度总理莫迪与加境内犯罪关联
- 塞尔维亚驻华大使:从中国看到机遇而非风险
- 以色列称将继续反对单方面承认巴勒斯坦国
- 一碗螺蛳粉 “嗦”出大产业
- 热门推荐
-
- 山西:佛光寺、南禅寺两座唐代古建有了“防火墙”
- 将与公众暂别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迎大客流
- 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 (新春走基层)“客家祖地”走古事闹元宵:延续先辈敢闯敢拼的精神
- (乡村行·看振兴)“小茶叶”变“大茶业” 福建周宁茶旅融合促发展
- 欧盟对哈马斯下属实体实施“人权制裁”
- “这英”模仿那英引热议 律师:高度模仿明星涉嫌侵权
- 聚餐饮酒后出意外 同饮者一定要担责吗?
- 激发城区发展新活力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敦促加方停止借网络安全问题抹黑中国
- 法国西部发生5.3级地震
- 外媒: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接近俄边境
- 多地加大土地出让力度,积聚化债资金来源
- 网络走红能“算”出来吗?
- 多国青年分享交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经验
- 重庆恢复至大阪直飞客运航线
- (进博故事)捷克水晶远赴东方刮起“中国风”
- 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提醒领区留学生入冬注意交通安全
- 四川雅江森林火灾:上千名救援人员仍在扑救 7架直升机开展作业
- “代考驾照”交钱包过?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