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经济“春潮涌动” 在奋进的春天感受蓬勃活力与信心
央视网消息:眼下,春暖花开、生机盎然,多项利好消息持续发布,中国经济正在积蓄更多发展力量。从汽车出口延续良好态势到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建造完工,从广东外贸进出口达到1.35万亿元到上海发布促消费的37项举措,从春耕春管、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到美丽河湖建设……一组组攀升的经济数据“数”说着中华大地“春潮涌动”,在奋进的春天里感受中国经济蓬勃的信心与希望。
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 前两个月同比增长超3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延续良好表现,今年1至2月份,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8.2万辆,同比增长7.5%。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今年1至2月份,传统燃料汽车出口64万辆,同比增长39%。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从去年至今,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体现出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布局等方面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广东前2个月外贸进出口增长24.9%
今年前两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出口8859.4亿元,增长26.8%;进口4624亿元,增长21.5%。其中,民营企业占比提升,前两个月,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63.8%。
上海发布37项举措 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3月12日,上海发布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从文旅、体育、健康、养老等多个服务消费领域共提出37项举措,包括发展顶级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邮轮服务消费等。到2027年,上海将在服务消费各领域形成一批新增长点,服务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50%。
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建造完工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珠海建造完工。导管架作为海上油气平台的“地基”,支撑着整个平台的庞大身躯。“海基二号”作业海域平均水深约324米,总高338.5米,总重达37000吨,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导管架平台自主设计建造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冬小麦春管全面展开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眼下,夏粮主要品种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全面展开。今年,主产区重点推广新装备、新技术,提高田管质量。
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北方冬小麦大部分已经返青,长江中下游正拔节起身,西南地区进入抽穗期。湖北1570多万亩冬小麦长势良好,针对前不久的两轮低温天气,当地组织1.4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分类指导苗情转化。江苏3590多万亩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增,今年,当地设立了2000多个田间自动气象站,为小麦田管提供精准配方。安徽4300万亩冬小麦长势好于常年,当地选派7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丰产技术。河南8500多万亩冬小麦已进入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期,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时指导农民对症下药。山东6054万亩冬小麦面积增、苗情好,当地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专项行动,推广大面积增产集成技术。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3月上旬返青小麦一二类苗达88.2%,比近五年平均高1.8个百分点。今年,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目前,冬小麦春季田管进展顺利。
地下管网迎来建设潮
地下管网改造是今年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各地不断加快改造进度,各类新技术、新手段广泛应用,带动地下管网改造技术不断升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为了更好地完成改造,同时避免因为大范围开挖给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各类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管道机器人都在这个改造现场得以大规模使用。技术新、水平高,如今我国地下管网改造市场已有5000多家企业,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而从全国来看,以目前的改造速度,未来我国将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网,特别是今年,随着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体检发现的管网问题将加快得以解决,将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设备及监测维护等多个行业。据初步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国地下管网改造投资将超过万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累计超过370万患者植入集采中选心脏支架
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心脏支架作为首个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至700—800元左右。落地三年多来,已经累计370万余患者植入了中选心脏支架,占心脏支架使用量的95%以上。同时,药监部门将所有中选产品列入监管重点,结果显示集采中选支架质量安全状况良好。
我国将2573个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生态环境部今年确定将2573个水体纳入美丽河湖建设。
生态环境部明确,美丽河湖建设,要突出“美”的核心导向,具备“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等基本条件。确定了生态用水保障、水生植物保护、水生动物保护等6项参考指标。2021年我国启动美丽河湖建设以来,各地分阶段梯次推进,已先后筛选出深圳茅洲河、厦门筼筜湖、浙江千岛湖等56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今年,生态环境部将加大力度推动各地创新举措建设美丽河湖,计划到2027年,确定的2573个水体中有40%左右基本建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北京:野生丹顶鹤现身密云水库
眼下正值春季候鸟迁徙高峰,在北京密云水库鹤类栖息地,工作人员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
春回大地,白枕鹤、青头潜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陆续飞抵密云水库及周边湿地休憩、觅食。每年的候鸟迁徙高峰期,约有2万只左右的鸟类过境或在此筑巢繁殖。今年,工作人员在密云水库鹤类栖息地观测到的野生丹顶鹤,是近十年来密云区境内的首次记录。据了解,每年的2月末至3月初,野生丹顶鹤陆续从越冬地迁出飞往繁殖地,它们一般选择常年积水的芦苇沼泽和苔草低位沼泽,以及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等地栖息,多在芦苇沼泽内筑巢。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积极开展鸟类迁徙全过程保护,密云区园林绿化局与科研单位、密云水库管理处等部门通力合作,通过对鹤类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设立重要鸟类栖息地名录、大数据智能监测等措施,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法律支撑。同时,加大宣传,提升周边居民保护意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辽宁山东及华南需防范强对流影响 24日夜间起华南雨势再度加强
- 青年艺术家打造“藏海厝” 唤醒游子心中隐秘之海
- 合理膳食或可缓解过敏症状
- 第14届东亚峰会外长会在万象举行
- 南怀瑾纪念展在沪开幕
- 中国农业农村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社科专家把脉侨乡保山 绘就口岸经济新画卷
- 广东已完成红树林修复逾1800公顷
- 浙江文化观察:城市为何需要文旅融合新空间?
- 日本自卫队基地枪击已致1人死亡 18岁自卫队员被捕
- 《打卡吧!吃货团》:吃货团“逛吃”追寻历史
- 秋燥明显 专家支招如何对抗眼干口干皮肤痒
- 数读中国丨从阶段性数据看全年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稳中向好
- 采集万物之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频道《万物声动》播出
- 上海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林地从 “看得见走不进” 变为可穿行、可欣赏
- 长洲枢纽船闸今年以来货物通过量已突破1.83亿吨
- 瓜子二手车首发2023年新能源3年保值率榜单
- 普京:感谢选民支持 将在新任期继续推动国家发展
- (走进中国乡村)“破译”生态“密码”,秦岭小山村缘何获联合国“认证”?
- 回归电影联结观众 电影频道全媒体助力春节档电影市场
- 热门推荐
-
- 央企专业化整合再提速 12组26家单位集中签约
- “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沈阳故宫举办公共示范和观摩体验活动
- 从“网红”首店到“长红”老店 高原首发经济蓄势待发
- 上海基层政府打造村居“客堂间” 基层议事协商传递心声、化解矛盾
- 欧盟将于3月16日举行土叙地震国际认捐会议
- 中国多城二手房周度成交量环比连升
- “哆啦A梦”配音演员大山羡代去世 终年90岁
- 120余名专家车企代表漠河共探寒地测试合作与发展路径
- 新闻观察丨屡下“黑手” 美国是当今世界重大风险源头
- 工业剧:聚焦中国工业的“硬核时代”
- 马来西亚举办HSK中国留学就业展
- (聚焦海峡论坛)林毅夫向台湾乡亲讲内心话:到大陆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 BBC纪录片《亚洲》全球联合首播
- 名师劳模当导师 江苏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团队显雏形
- 西藏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宋玉刚——用心用情浇灌高原格桑花
- 有羽恐龙鳞片到羽毛如何演化?1.3亿年前鹦鹉嘴龙化石研究揭秘
- 端午假期 “2小时高铁圈”短途游受欢迎
- 万千气象看福建·唱响海上牧歌丨千年瓷都德化:宋元古韵与现代创新的交响乐章
- H3火箭首秀失败 击破日本科技立国神话
- 从小众品类到百亿产业,拼多多如何爆改亳州花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