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上海“乘风破浪”绘就未来产业“星河灿烂”
中新网上海3月7日电 题:上海“乘风破浪”绘就未来产业“星河灿烂”
作者 高志苗
从打响未来产业发展“第一枪”的《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出台,到举办“未来产业之星”大赛面向全球广发英雄榜,上海正加速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产业集群,“乘风破浪”绘就未来产业的“星河灿烂”。
搭建舞台吸引全球“未来产业之星”
以赛会友,搭建聚力平台。2023年3月,作为《行动方案》提出以来的首个未来产业大赛,“未来产业之星”大赛面向全球广发英雄榜,共征集536个项目。全球首创新型循环细胞检测纳米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的深海采矿系统……“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路演现场,诸多未来企业通过行业领先、填补空白、竞争国际的技术打开探索未知的可能。
缘何搭建舞台吸引全球“未来产业之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在复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产业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未来产业关乎上海未来的竞争力。布局未来产业,上海只有发挥人才、信息、资本、场景、生态等优势,通过赛马机制和揭榜挂帅,在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的16个领域中跑出若干个“核爆点”,才能在未来产业的版图中体现上海作为。
国际化亦是此次大赛的特点之一,大赛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以色列、新加坡、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等8个国家的未来产业项目与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新疆等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各类创新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同台竞技,共绘“未来”。
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高级总监陈超告诉记者,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变革,“希望通过这种国际性大赛,使我们为大模型量身定做的AI集群产品得到国内外产、学、研、用各界专家的关注,进一步加强与全球范围内产业专家与合作伙伴的深入沟通交流。”
“以点带面”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产业发展,先导引领。2023年在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上海对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3家未来产业先导区进行授牌。三大先导区将分别聚焦未来健康、未来芯片、未来智能以及未来能源材料等领域,到2030年,实现5000亿元产业规模。
举办未来产业赛事、发布未来产业支持政策……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巍直观地感受到大零号湾近年来的巨变。他告诉记者,闵行区依托大零号湾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具有多方面优势,包括科技创新源头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雄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跃、双创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等。
科创的源头,“源”于校园。任巍介绍,大零号湾先导区内不仅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还汇聚了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10多所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机构22家、市级研发机构152家,外资研发中心46家。
毕业后选择在大零号湾创业是许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小康就是其中一位。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零号湾深厚的创新环境给了他创业的底气。
《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将用于肢体功能康复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列入了五大未来产业方向之一,作为一名脑机接口领域的科技创业者,束小康看后直言既激动又兴奋。
在他看来,《行动方案》的发布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创业方向的正确性。束小康直言,脑机接口产业链尚不成熟,行业规范也没有形成,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是摸着石头过河。未来行业发展需要各方协同,包括梳理脑机接口产业的细分领域,针对不同细分领域制定行业规范;建立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将相关企业汇聚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脑机接口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规模化;联合高等院校、企业、医院做好脑机接口技术的科普教育,让非专业人士对脑机接口技术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强化未来产业的创新支撑体系也是未来产业先导区大零号湾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任巍表示,未来,大零号湾将聚焦创新强基、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和生态营造“四大行动”,着力打造适宜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的发展环境,促进未来产业集群发展,构筑全上海市未来产业新引擎新地标。
沃土滋养共绘产业发展“实景图”
上海具有发展未来产业的先天禀赋。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9%,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表示,上海是全球最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土壤之一,依托上海国际金融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帮助各类投资主体尽可能消除未来产业投资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让优质项目在上海的沃土里茁壮成长。
上海多举措支持未来产业发展以及近年来所形成的硬科技产业集群也成为鲲游科技扎根的原因之一。在上海鲲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秘王婷看来,上海拥有国内最强的硬科技产业集群,无论是半导体产业还是人工智能。
她指出,上海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为未来智能领域的技术融合和跨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结合长三角强大的供应链配套和顶尖人才供给,使得上海获得了在未来智能领域最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
“综合利用上海已有的优势,同时不断完善创新环境、产业生态和政策体系,将有助于支持未来科技创新及产业应用的长足发展,使上海成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王婷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环境滋养,如何支持科技创新及产业应用长足发展?黄岩直言,作为前沿科学的应用,未来产业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长周期性和高风险性。这要求与之匹配的社会资本有足够的耐心和国际化的视野,保证创新有足够的回报、新的技术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投入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张宏韬指出,下一步,上海将加强政府部门政策协同,支持未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研究打造未来产业标杆示范场景,加快推进未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将持续完善构建创新企业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放宽未来产业领域的市场准入,持续优化政府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爆发力强的高增长企业。(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市域机场线开启初期运营
- 广西启动“缤纷秋日 浪漫广西”文旅消费季活动
- 韩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被检方求刑两年
- 边检新政实施满百日 厦门口岸2.8万余人次享受便利
- 特写:探访浙中“美丽河湖” 金东八仙溪蜿蜒乡村共富
- (身边的变化)北大姑娘进村“上班” 浙江水乡古村重燃青春“窑火”
- 代配药+互联网+线下就医,上海全力打通医疗“堵点”
- 数字无界贸易无边 数贸会折射中国经济新活力
- 安徽工会开展就业援助行动 今年目标促进10万人稳定就业
- (身边的变化)延安甘泉:从黄土漫天到“指尖种菜”
- 以总理: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申请逮捕令不会阻止以色列行动
- 中国建立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
- 家有流感患儿 如何从容应对?
- 河口边检“晒”2023年“成绩单”:414万人次、311万吨
- 上合暑期学校上海启动 多种形式带学员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 安徽发出首张机动车电子行驶证
- 山东景区“蓄力”备战“五一” 盼借旅游热引“泼天富贵”
- 斯塔默发表就任英国首相后首次演讲 誓言推动“改变”
- 业内人士山西太原共话氢能经济发展
- 朋友圈”不断拓展 “一带一路”税收合作持续深化
- 热门推荐
-
- 时隔5年,韩日重启“2+2”司局级外交安全对话
- 新年健康提示:“减油”要从家庭厨房做起!
-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 从“试试看”到“刚需”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钟英华谈中文教育之变
- 安徽水利投资保持高位 重点工程保安澜
- 海南屯昌发生一起货车撞人事故 致1死7伤
- 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成立十周年音乐会暨招待会成功举办
- 乡约福建:永定葡萄“甜蜜”上市
- 最高检披露涉知识产权犯罪特点 侵犯商业秘密“内鬼”作案比例高
- 马来西亚媒体: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 对全球GDP贡献突出
- 用保健品排毒治便秘真的靠谱吗?
- 美国驻海地大使馆宣布:安排包机从海地撤侨
- 今年以来高崎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300万人次
- 工行副行长张伟武:工商银行多措并举 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 浙江杭州:近3000人径山登高祈福
- 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三天!古特雷斯:必须应对气温上升挑战
- 金融价值观|中国人寿利明光: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消费者权益保护
- 5月中国PPI继续下降
- 数据见证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 前三季度网络零售拉动消费效应显著
- 缺医少药的“冬天”终将过去 罕见病患者的春天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