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下一步怎么干?这场吹风会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三方面部署
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国内需求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90%,去年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后,内需加快恢复,当然内需扩大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做出了部署安排,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今年将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去年以来,村超村晚、冰雪旅游、跨界联名都很火,城市里面的街道小店游、乡村慢游成为打卡新热点,国货潮牌受到消费者欢迎等,说明新型消费有很大潜力,今年要围绕扩大这些新型消费继续发力。二是提振大宗消费,包括汽车、家电等,这方面既有新增的,也有更新换代。三是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的需求在迅速增长,服务消费也呈持续增长态势,今年要继续顺应态势采取一些新措施。
第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一方面,发挥好政府的投资带动效用。从力度上来讲,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都比去年有所增加,从投向来看,这些投资主要投向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民生保障等补短板、增后劲的领域。另一方面,稳定扩大民间投资。去年有关部门制定了民间投资促进政策,今年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些新的举措。
第三,促进投资和消费有机结合。今年更加注重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比如,前不久中央财经委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件事既有促进消费的意义,也有促进投资的意义,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统筹投资和消费、挖掘内需潜力的一个方面。此外,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效益,从内需角度来讲,它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更低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城镇化率提高会带来很大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有关方面测算,一个人进城以后带来的消费需求,综合算下来比农村居民高不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今年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了部署。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杨潇 唐颖 董羽 董孝烽)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构筑新优势 浙江安吉小镇组团奔向“大未来”
- 聚焦乡村学校科学教育 九坤暖阳科学启航项目启动
- 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 临时停火进展如何?
- 为什么强调优化生产力布局
- 中国七省市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近十年累计成交额152.63亿元
- @考生和家长,2023年高考十问十答来了
- 渝厦高铁重庆段铺轨工程全面进入攻坚阶段
- 江西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 新能源公交车辆总量占比达80.52%
- 西安中院五年来新收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863件
- 中国最北滑雪场开启2023年初冬首滑
- “欧亚文明互鉴研修坊”在天津师范大学启动
- 江苏:智能网联让智慧交通触手可及
- 今年以来广东接待入境旅游团1.3万多个
- (两会·面对面)莫华伦:在文化互补中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
- 广西护考铁骑为考生开辟“绿色通道” 在城市道路迎接“大考”
- 吉林省将打好五个标志性“战役” 守护良好生态环境
- 闽北柑橘为媒介节会为平台 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儿科门急诊一夜:仍处于就诊高峰 社区分流正进行
- 新年“假期订单”爆增 长春新老IP火爆迎客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队到贵州省毕节市调研
- 热门推荐
-
- 达尔文2.0技术体系正式发布 代康伟: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
- 以诗词为引 在古今碰撞与融合中追寻“诗与远方”
- 英国政府推出大规模投资和减税措施
- (身边的变化)台湾脆梨福建永定新“鲜”上市
- 北京礼品家居展举行 设立电商选品馆等
- 5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53 下调23个基点
- 视评线丨巴勒斯坦“入联”再失败 撕开美国伪善“面具”
- (新春走基层)“老外”中国舞龙初体验:看着容易舞着难
- 深圳:企业回收汽车蓄电池储能电池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助
- 青海海东邀大学生“归巢” 促家乡与学子“双向奔赴”
- 2024北京人工智能生态大会举行 探讨技术成果与发展趋势
- 土耳其发生7.8级强震致楼房坍塌 为全球今年最强震
- 中俄直流联网黑河背靠背换流站2023年年度检修启动
- 30个问答讲解家庭消毒怎么做
- 美国新概念飞行器X-66A试验机,想开创客机新时代?
- 美国向乌克兰再提供超过20亿美元军事援助
- 浙江经济观察:微改造绣出“城市新夜景” 力促经济回归
-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
- 童年游戏“躲猫猫”成中国年轻人“社交新宠”
- 六小时话剧《红楼梦》全本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