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和家长,2023年高考十问十答来了
2023年高考在即,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了解考试的注意事项,教育部整理了考生常见的问题和相关建议,供考生和家长参考。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一
考生应如何规划赴考行程?
考前,请考生认真阅读、仔细核对考试时间、考点信息、考生须知等内容。特别是要牢记考试时间、考点位置、考场编号,同时结合考点考场位置、天气及交通等情况,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合理规划行程路线。
考试当天按要求提前到达考点,留足进入考点考场身份验证和安检的时间。出现紧急交通状况时,可就近向交通警察寻求帮助。
二
考生的衣着穿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考生的衣着要符合当地考试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议不佩戴含有金属成分的手镯、项链、发夹等佩饰物品。同时,应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注意增减衣物。
三
对于考生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有哪些建议?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下,建议考生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考前尽量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同时,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对于发热或者突发急病等考生,也不必担心恐慌,各地考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
四
赴考前需要检查哪些物品?
赴考时要记得随身携带好《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等必要入场证件。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是否带齐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自行打印《准考证》的考生,还应检查是否有《准考证》内容以外的字迹。
五
进入考点(学校)一般有哪些要求?
进入考点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序排队,保持一定间隔,不要将手机等违规物品带入考点。手机最好在赴考前提前存放好,也可在进入考点前交给带队老师及家长,或按照考点规定要求存放。
六
进入考场(教室)一般有哪些要求?
进入考场时,将再次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和违规物品检查,除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外,其他物品不要带入考场。进入考场后,要对号入座, 将《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放在桌上以便核验。
七
违反考场纪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规行为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考试作弊将导致高考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在高考中组织作弊,属于《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的犯罪。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如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无论使用与否,均将认定为考试作弊。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等设备拍摄试题、答题卡等,通过QQ、微信及其他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传播试题及答案,均涉嫌犯罪,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八
考试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要沉着冷静,规范书写,确保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同时按照要求在指定位置正确填涂信息、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将是无效的,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要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
九
网上关于高考的信息很多,如何辨别真伪?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了“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请考生和家长认准官方网站、官方账号,涉高考信息以官方发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各类非官方宣传及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不要相信所谓的“命题专家”的言论,更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所谓的“猜题”和“押题”上,切勿相信涉及钱财的相关信息。请考生和家长弘扬正能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温馨和谐的考试环境,共同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十
考后应如何查分及填报志愿?
考后,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均会公布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及官方查询的渠道,请考生和家长关注相关权威发布信息。
同时,为加强考生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将组织各地各高校举办“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报考咨询服务,解答相关问题。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还将组织实施系列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提供志愿填报政策培训、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线上直播咨询活动、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等。各高校也将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生宣传咨询服务,请考生和家长关注。
考生和家长如还有其他具体问题,可向当地的考试机构及考点学校咨询。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有何影响?专家解读
- 河南力争2025年前全面消除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 2023年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值超5万亿元
- 以色列密集袭击黎首都等地 美军欲增强中东军力部署
- 雄安新区高铁高速网建设有新进展
- 听此青绿山水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乐咏千里江山音乐会
- 特朗普暗示放弃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辩论 前州长:他害怕了
- 山西壶关“三景联动”引客来 玩法升级解锁文旅新乐趣
- 驻藏大臣史迹专题展在西藏博物馆展出
- 投洽会观察:机遇与挑战并存,金砖国家如何弥合“数字鸿沟”?
- 赣闽两省高铁“铁路e卡通”实现全覆盖,开通后无须事先购票
- (走进中国乡村)“民间故宫”周家大院:守濂溪家风 传耕读文化
- “一站式”通办服务:新疆喀什地区首个城市候机楼启用在即
- 俄国防部:摧毁三架乌军无人机
- 外国专家:中美合作共赢乃众望所归
- 刘功润:冀发挥区位优势 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 港中大就新冠疫苗长期药效的研究有新发现
- 中国A股周四“V”型反弹 沪指收复2800点
- “越剧大师”袁雪芬故居开馆 传承发扬百年越剧精神
- 中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 热门推荐
-
- 内蒙古呼伦贝尔启幕2024-2025冰雪旅游季
- 中国一汽旗下多个品牌迎“开门红”
- 哈尔滨机场端午假期预计运送旅客16万人次
- “陈嘉庚与华侨金融”主题展在侨乡泉州展出
- 南非警方宣布结束一废弃金矿救援行动 发现87具遗体
- 古风穿越洛阳城
- 【文化中国行】北京中轴线:保护与发展的中国案例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
- 陕西启动IV级防汛应急响应
- 国庆假期来临本地游周边游人气高涨
- 数字化平台 让宁夏“紫色名片”更亮丽
- 报告:全国各地呈三梯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
- 青海首次监测到黑颈鹤越冬
- 新化山歌:梅山文化的百科全书
- “兰亭——中国工笔画展览”在莫斯科举行
- 深圳又一楼盘两小时卖光,二手房已有涨价交易案例
- “双十一”网售促销合规提示来了
- 兴安盟全链条节粮减损:农民实现从“好收成”到“好收入”
- 义乌昔日“箱包女王”再“翻红”:人生不止一个回合
- 天津实现跨境税费电子缴退库业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