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和家长,2023年高考十问十答来了
2023年高考在即,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了解考试的注意事项,教育部整理了考生常见的问题和相关建议,供考生和家长参考。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一
考生应如何规划赴考行程?
考前,请考生认真阅读、仔细核对考试时间、考点信息、考生须知等内容。特别是要牢记考试时间、考点位置、考场编号,同时结合考点考场位置、天气及交通等情况,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合理规划行程路线。
考试当天按要求提前到达考点,留足进入考点考场身份验证和安检的时间。出现紧急交通状况时,可就近向交通警察寻求帮助。
二
考生的衣着穿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考生的衣着要符合当地考试机构的相关要求,建议不佩戴含有金属成分的手镯、项链、发夹等佩饰物品。同时,应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注意增减衣物。
三
对于考生做好个人健康防护有哪些建议?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下,建议考生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考前尽量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同时,调整好心理状态,保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有不适,要及时就医治疗,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对于发热或者突发急病等考生,也不必担心恐慌,各地考点都制定了相应的预案。
四
赴考前需要检查哪些物品?
赴考时要记得随身携带好《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等必要入场证件。同时,还要注意检查是否带齐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自行打印《准考证》的考生,还应检查是否有《准考证》内容以外的字迹。
五
进入考点(学校)一般有哪些要求?
进入考点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序排队,保持一定间隔,不要将手机等违规物品带入考点。手机最好在赴考前提前存放好,也可在进入考点前交给带队老师及家长,或按照考点规定要求存放。
六
进入考场(教室)一般有哪些要求?
进入考场时,将再次进行考生身份验证和违规物品检查,除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外,其他物品不要带入考场。进入考场后,要对号入座, 将《准考证》和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放在桌上以便核验。
七
违反考场纪律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如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规行为的,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并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考试作弊将导致高考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涉嫌犯罪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在高考中组织作弊,属于《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的犯罪。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如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进入考场,无论使用与否,均将认定为考试作弊。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等设备拍摄试题、答题卡等,通过QQ、微信及其他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传播试题及答案,均涉嫌犯罪,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八
考试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考生作答时要沉着冷静,规范书写,确保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同时按照要求在指定位置正确填涂信息、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将是无效的,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要在答卷(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笔并停止答题。
九
网上关于高考的信息很多,如何辨别真伪?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了“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请考生和家长认准官方网站、官方账号,涉高考信息以官方发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各类非官方宣传及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同时,不要相信所谓的“命题专家”的言论,更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所谓的“猜题”和“押题”上,切勿相信涉及钱财的相关信息。请考生和家长弘扬正能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温馨和谐的考试环境,共同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
十
考后应如何查分及填报志愿?
考后,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均会公布高考成绩发布时间及官方查询的渠道,请考生和家长关注相关权威发布信息。
同时,为加强考生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将组织各地各高校举办“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活动,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报考咨询服务,解答相关问题。各地招生考试机构还将组织实施系列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活动,提供志愿填报政策培训、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线上直播咨询活动、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等。各高校也将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生宣传咨询服务,请考生和家长关注。
考生和家长如还有其他具体问题,可向当地的考试机构及考点学校咨询。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西防城港:口岸经济夯实兴边富民基础
- 梨园公会“活化”开馆 传承和发扬京剧艺术
- 中外嘉宾“把脉开方”生命健康产业跨境合作
- 北京市将建立名城保护统一信息平台 具备多维展示等功能
- 央行:继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进一步降低银行整体负债成本
- 南怀瑾诞辰106周年纪念活动在浙江乐清举行
- 第二届中国春兰节举行 “兰花百咏”书画印展“绚丽绽放”
- 解读技术价值,传递品牌温度,阳光电源品牌故事片全球首映
- 纪念严复诞辰169周年 海峡两岸新书发布会在福州举行
- 金融监管总局: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比例上限
- 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11月在厦门举办
- (杭州亚运会)亚运“带火”海洋运动 民众假期忙“赶海”
- 三伏天里的京味儿饮食:吃饺子 炸酱面有讲究
- DNA合成+干细胞工程 新技术可构建细胞发育指导基因
- 食品着色剂 好颜色未必不安全
- 迎接大运会!打卡成都双年展 品味巴蜀艺术盛宴
- 河南2023年超额圆满完成三项民生实事
- 王文天大使:中柬在打击网赌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 弦歌江南,国风送雅,搭建文化交流舞台
- 中国疾控中心: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可能性低
- 热门推荐
-
- 厦门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
- (经济观察)持续扩内需促消费需更好投资于“人”
- 江西南昌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东盟旅游休闲发展与融合创新论坛在广西桂林举办
- 全国首笔海关电子退税业务在天津落地
-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绿色消费正在带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
-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批“山西精品”亮相
- 我国又增一个GDP万亿城市 江苏揽五城独占鳌头
- 市场需求改善、活力提升 四季度经济稳中向好态势进一步延续
- 如何向海而兴?安徽省政协委员聚焦皖企“走出去”
- 青年人才潘楠:帮助归国留学生精准对接国内需求侧
- 福建打造具有涉台涉外特色的司法审判机制
- (两会观察)“人工智能+”,加在啥地方?
- 冬季养生有道 这些“坑”别踩
- 韶关新春迎客逾257万人次
- 人民论坛网评 | 写好“民情日记” 做好“关键小事”
- 国铁集团:6月1日开售实行市场化票价机制的4条高铁车票
- (文化中国行)山东为2600年的齐长城拉起千里“防护线”
- 李在明痛批: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是向太平洋沿岸国家宣战”
- 杭州临平一地疑似涉黄场所?警方通报: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