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再获新进展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 (赵斌)“作为填补世界空白的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研发取得新进展,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存在可逆转肝纤维化的情况。”分子病毒学及药物研发专家罗楹在“国际罕见病日”到来之际表示,肝纤维化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进展顺利,国内临床3期试验将在2024年完成临床试验数据收集,“这意味着我们自主研发的新药向再次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又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患有肝病的患者达到了13亿人,我国占六分之一。2018年《柳叶刀》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乙肝传染率高达5.1%—10%,约有8000万的病毒携带者,其中2000万为确诊病人;中国患脂肪肝人数超过2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原副院长、肝病中心原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成军接受采访时表示,肝纤维化是各种肝脏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经常经历的一个动态过程。早期积极去除危险因素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但若发展到肝硬化则不能逆转。因此有效地控制此环节,对预防肝硬化意义重大,肝纤维化的可逆性治疗将为广大患者带来希望。
成军表示,我国正在自主研发的治疗肝纤维化新药一旦成功获批,将再次实现填补该领域世界空白的创举。
中国自主新药研发水平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然而在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领域,中国却走在前列。十多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是首款在国家药监局获批的在中国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在世界领域填补了空白。
业内人士透露,创新药研发因投入大、周期长、获批率低而不被喜欢“短平快”的资本看好,这也是我国新药研发水平与欧美国家比较相对落后的原因。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批准了83款新药(不包括中药和疫苗),创下近年新高,较上年增加67%。82款获批新药中,39款是国产新药。仅上半年时间1类国产创新药的数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
成军认为,集采制度压缩了药物利润空间,一味靠仿制或者进口药物的企业生存空间变小,这激发了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彩云科技发布基于DCFormer架构通用大模型云锦天章
- 广州检方“法治守护半边天” 去年共救助困难妇女751人
- 甲状腺医学界厦门探讨复杂手术方法标准化之道
- 博物馆里的T台秀:他们把仰韶文化“穿戴”在身上
- 【四海同春】熊猫:春节庆典的主题
- 沪上咖啡与书“香”得益彰
- 汽车金融业务“高返佣”待破解
- 广西冀望20万“候鸟人”为壮乡代言
- 云南实施有毒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防控管理
- 中基协:截至5月末存续私募基金规模近20万亿元
- 青海开展一号水利工程引大济湟防汛调度综合应急演练
- 中国A股七月“开门红” 沪指涨逾1%
- 第十二届科博会绵阳开幕 千余项科技产品亮相展会
- 端午假期中国揽收投递快递包裹26.54亿件
- 汉酒文化研究院成立 助力豫酒高质量发展
- 文化观察:中国儿童文学有何“新气象”?
- 湖北与央企新签合作项目97个 总额逾3214亿元
- 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凭吊中国维和烈士
- 李小鸣:大模型赋能大传播 探索网络文明新图景
- 电动水翼渡轮首次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试运营
- 热门推荐
-
- 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中国多地迎春节旅游热潮
- 美媒:美国空军一架F-22战斗机在佐治亚州机场坠毁
- 向着中国式美好图景阔步前行
- 绿色转型风劲吹 产业结构焕新颜
- 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 海南东方市:110联片调解室、背篼警务,“枫警”便民有新招
- 畅通主渠道稳定就业基本盘
- 工信部: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
- “几内亚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 拜登:正考虑澳大利亚提出的撤销对阿桑奇起诉的请求
- 西藏那曲:羌塘草原腹地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悠闲觅食
- 喜迎国庆 成都8.2万余面国旗装点街头
- iQOO Z9系列新品发布 售价1199元起
- 上期所:增强一线监管能力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看到了柬中农业合作的新机遇”
- 苏丹武装冲突持续 首都及周边多地发生交火
- 李在明今出院 警方将以涉嫌杀人未遂罪将袭击者送检
- 中新健康丨蓝皮书:“十四五”以来,各地健康指标得到有效提升
- 原创冰上舞剧《踏冰逐梦》盛夏带来“冰+舞+剧”三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