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春雨润物无声 塞上江南致富花开
◎本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陈海洋 李思颖
编者按 2月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为乡村振兴绘制了路线图。文件指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处皆是好风光:茶产业自成一道绿色风景、葡萄酒产业成就紫色韵味、玉米产业亮出黄金名片……今起本报推出“多彩乡村产业兴”专栏,集中展示全国各地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生动实践。
时至正月十五,宁夏银川的冰雪却仍未消融。然而春意并没有受到影响,这要归功于当地日趋红火的“美丽产业”。
在银川市兴庆区、贺兰县等地,花卉基地的郁金香、百合、蝴蝶兰含苞待放,馨香袭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百花园。各式各样的花卉和盆景,为新年增添了热闹祥和的氛围。
一边是忙着为家里增色添彩的人们,一边是忙着整理打包花束的工人。近年来,银川市积极推进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品牌,力争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银川花市为何如此热闹?细数当地几家知名的花卉公司,都是法人科技特派员企业。他们以科技为抓手,让农民就业增收,助力塞上江南开出致富花。
“塞上花都”花香四溢
银川市兴庆区有个美誉——“塞上花都”。今年初,兴庆区提出要唱响花坛子、菜篮子、奶瓶子、鱼池子、果盘子“五子”特色农业“交响曲”,全力推进花卉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力争让花卉种植面积达8000亩以上,总产值突破2亿元。
走进兴庆区月牙湖乡小塘村,宁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种有郁金香、百合、蝴蝶兰、康乃馨等多个品种的温室大棚,花农熟练地把它们采摘下来,集中送到包装车间。
经过去根、分扎、装袋等流程,每天这里有4万余枝鲜花被送往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飞往广州、上海、成都、太原等城市。
“在大家的印象中,西北地区产不出来漂亮的鲜切花。其实在花卉种植上,我们有独特的气候优势。”宁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婷告诉记者,银川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这一条件下生长的鲜花,枝干更加粗壮,颜色更加亮丽,香味也更加浓郁。
成立于2014年的宁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花卉种植、种球种苗繁育、园林工程与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为一体的专业化花卉企业。该企业在月牙湖乡、掌政镇镇河村建有两个基地,年产各类鲜切花1500万枝,九成以上销往外地。
在银川市,这样的花卉企业并非“一枝独秀”。
来到兴庆区大新镇新渠稍村,宁夏宏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花卉基地里,光蝴蝶兰就有30多个品种,让人目不暇接。除了蝴蝶兰,企业还培育多肉植物千余种,年销售盆花约100万盆,鲜切花约50万扎。
该公司不仅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银川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在贺兰县习岗镇红旗村,宁夏芊蕊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14栋种植日光温室、20栋空心棚和8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所种花卉涵盖宁夏本土所有冷凉花卉品种。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这家公司还在兴庆区花卉小镇鲜花港建起了1600平方米的批发市场。
硬件“软件”齐头并进
银川花卉市场持续火热,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
现代化的智能花卉大棚里,整齐排列着一排排摆满鲜花的可移动苗床,每排苗床都设有风机和自动喷淋设施等。根据系统设定,棚里的湿帘、风机、地暖等设施适时开启、自动运行,确保棚内的温度、湿度适宜花卉生长。
这是记者在宁夏宏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花卉基地看到的情景。在该公司,高档智能连栋玻璃温室有4个,共计75亩。在公司办公室主任虎玲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这种高档智能连栋玻璃温室还配备了内外遮阳、风机湿帘降温、内循环、雾化微喷、净化水处理、水肥一体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多个系统,附带小型冷库、物料配送加工房、分拣包装室、生产工具用房、检验检疫室等全套设施。
“不管外面寒冬酷暑,棚里一年四季都有花!这两年鲜花市场逐步回暖。光是蝴蝶兰,我们公司一天就卖了5000株,比过去提升了20%。”虎玲喜笑颜开地说。
与硬件设施齐头并进的,还有各种“软件”。
宁夏西月花卉科技有限公司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原则,与荷兰、法国、德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多个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引进试种新品种达50多个。
“每个地方的土壤性质、温度、湿度都不一样,我们从选品开始就注重引进‘外援’,以确保花卉质量越来越好。”王婷告诉记者。
3年间,仅郁金香,王婷就带着员工先后选了60多个品种,试种后约有40个适合宁夏本土种植。该公司的郁金香年销量也从最开始的50万株发展到450万株。
先进的种植技术、丰富的花卉产品,是近年来银川市推进花卉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目前,银川种植的花卉主要有鲜切花、观赏盆花、观赏绿化苗木三大类,每年有上百万株花卉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截至2023年底,在主打花卉产业的兴庆区,各类花卉种植总面积达6751亩,年产量约8000万枝(盆),产值约1.6亿元。
行情看涨助农增收
鲜花产业一头连着市场行情,一头连着乡村振兴。
近年来,宁夏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激活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增收的突破口。“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科技特派员,努力带领花农走出一条新的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2018年4月,在慕波的组织动员下,部分花农在贺兰县习岗镇红旗村开启了集体创业模式。慕波是名90后,2012年毕业于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为推动花卉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他多次到云南、广州、上海等地参加产业交流大会,学习了解各个地区花卉种植及销售经验,并成立了宁夏芊蕊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
“引领花农抱团闯市场,可以极大地提升宁夏花卉种植产业化水平,推动本土花农向专业化、组织化、市场商业化等方向加快迈进。”慕波壮志满满地说。
随着宁夏芊蕊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壮大,近百名花农长期在合作社基地务工。慕波创建了“农户+村集体+公司+合作社”的合作新模式,由参与合作的公司提供花卉种植所需种苗、物料、技术及生产管理经验,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在这一模式下,花农年收入明显提升。
在大棚里,花农白金明讲起了自己的种花经历。他从2012年开始种花,感觉效益比种菜好。“刚开始我不会种,慕波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不但投资苗子,还管销路。现在我一天能卖两三千株,干得越来越带劲了。”白金明笑呵呵地说。
银川花卉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在兴庆区各个花卉种植基地,90%以上的工人来自当地,直接带动周边2000多名群众实现就近长期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此外,花卉种植基地还带动了3000余名周边村民实现季节性务工增收。
行情看涨,花农们干劲十足。45岁的马维兰每天除了采收即将成熟的鲜花,还要控制大棚温度和日照时长、监控智能纯净水滴灌系统,虽然忙忙碌碌,但心情就像花儿一样美。“本着对花卉种植的情怀,我将继续做好种植和销售,相信花卉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慕波说。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成都举办 聚焦创意产业跨文化合作
- 考古发现尼安德特人狩猎穴狮最早可能证据:4.8万年前以木矛刺杀
- 江西安福:统战赋能文旅产业 助推特色景区出圈
- 春运开启 高压力运行如何保安全、保畅通?
- 3000余名师生角逐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 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专利”
- 数字工匠不足,育人短板怎么补?
- 减脂有误区 破解有绝招
- 全国首创台风综合模拟救援训练馆建成
- 除故宫、恭王府外北京所有5A景区均无需预约
- “五一”趣村游 龙年在浙江龙游出“龙拳”
- 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发生坍塌 部分老物件已转移
- 中新健康丨国际最新研究称有蛇毒治疗抗体或增强蛇毒毒性 提醒关注潜在风险
- 外国汉学家谈中国“和合文化”:和而不同共促文明互鉴
- 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进来
- 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一艘载有3人的船只在菲附近海域失踪
- 魅力少年传承经典 天津首届少年儿童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开幕
- “2025欢乐春节——行走的年夜饭”发布会在京举行
- 冷空气将袭广东 局地或有冰雹
- 引领餐桌新“食”尚
- 热门推荐
-
- 韩媒:韩国又现猴痘确诊病例 累计达16例
- 日媒: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去世
- 《藏医药大典》续编出版发行 总量达80卷
- 卡游动漫:投身民族地区青少年公益活动有着特殊意义
- 毕马威中国:未来五年中国仍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 禁令下仍有培训机构售卖超额课时包 专家呼吁
- 超1.8万亿元税费红利,助力企业渡难关、增后劲——从十个新数据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底座
- 小盘扣大师教 中山装也很潮
- 大连-新疆石河子援疆航线开通
- 广州南沙办荔枝文化节振兴乡村助推荔农增收
-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持续喷涌20年
- 【真相|漫评】面对伸向儿童的“黑手”,山姆大叔装起了鸵鸟
- 消息人士:伊朗连环爆炸为遥控炸弹引发
- 江苏拿1.25亿元“真金白银”助力养老机构纾困解难
- 最后一名失联者遗体寻获 台湾屏东爆炸事故致10人死亡
- 把“世界超市”义乌搬上京东 京东9.9超省日打造靠谱版“9.9包邮”
- 中国大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谴责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侵犯人权
- 客运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光纤系统……科技铺就返乡路 智慧春运暖人心
- 应对极端天气 哈尔滨机场提前取消39班航班
- 一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突破10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