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尼安德特人狩猎穴狮最早可能证据:4.8万年前以木矛刺杀
中新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根据《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考古学研究论文称,考古人员对在德国发现的4.8万年前一只穴狮胸腔的穿刺伤遗存进行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用木矛杀死了该穴狮,这可能是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狩猎屠宰狮子的最早案例。此外,这项研究还提出了尼安德特人使用穴狮皮的最早证据。
该论文介绍,尼安德特人与穴狮(Panthera spelaea)的互动尚不明确,尽管两者互动在其他古人类文化(如智人的洞穴壁画)中地位突出。
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德国图宾根大学Gabriele Russo与同事及合作者一起,他们分析了一个来自德国锡格斯多夫的近乎完整的穴狮骨骼,该骨骼最初发掘于1985年,年代可追溯到4.8万年前。这一遗骸被认为来自一头年老的中等大小穴狮,骨头上有切割痕迹,其骨头包括两根肋骨、一些脊椎以及左股骨上的痕迹,此前被认为是古人类在这头动物死后将其屠宰。
在此次最新研究中,论文作者发现了一个局部穿刺伤,位于狮子第三肋骨的内侧,看起来符合一把木尖矛的冲击印记。这一穿刺存在角度,表明矛进入狮子腹部左侧,穿透了重要脏器,到达第三肋右侧。同时,这一穿刺伤的特征类似于一个已知由尼安德特矛造成的鹿脊椎上的痕迹。论文作者因此认为,4.8万年前的锡格斯多夫穴狮骨骼样本,是尼安德特人蓄意狩猎穴狮的最早证据。
论文作者还分析了发掘于2019年、来自德国Einhornhöhle的3只穴狮标本足趾和下肢的趾骨和籽骨标本,其年代可追溯至4.5万-5.5万年前。这些骨头上也有与动物被剥皮相应的切割痕迹,存在被人为改变的骨骼表明这些骨骼曾被留在皮毛中,然后随皮毛被丢弃在发掘地点。论文作者认为,这些切痕的位置意味着在剥制时采取了谨慎的方法,以确保皮毛中保留爪子,这可能构成尼安德特人使用狮皮的最早证据,可能是出于文化性的目的。
论文作者总结说,他们完成的这些考古研究新发现,可为尼安德特人和穴狮在更新世的互动提供新的见解。(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福建漳州海警局24小时内连续查获2起走私案件
- 海南岛热到破纪录 8日起高温缓解
- 地方国企应争当“示范生”
- “一江一河”交汇处,把最好的岸线留给市民
- 【好评中国·追光青年】微视频 | 金山村里铸“金山”
- 一英国船只在也门附近海域遭袭
- 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联盟在江苏无锡成立
- 宠物鸭被掳走差点就成“老鸭煲”,偷窃者被行拘
- 从代购到家门口采购 这个小县城实现“买全球”
- 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上半年减税降费退税超1.6万亿元
- 银川市与阿拉善盟各族青少年开展交流活动
- (新春走基层)“英国奶奶”的新年愿望:春暖花开时 再为农村学生上一堂课
- 技术加持助中国音乐“出海”
- 【图解】我国首次系统部署!全面绿色转型目标、任务、新表述
- 加大拖欠民企账款清理力度
- 自动分拣系统、无人配送车……我国物流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 日媒分析:G7广岛峰会“表演”先行 缺乏实质内容
- 我国外贸竞争有哪些新优势?一组数据带你看
- 网传医保卡里的钱没用完年底会“清零”?谣言!
- 11月1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3个点
- 热门推荐
-
- 热带低压位于菲律宾群岛中部 将发展为今年第1号台风
- 演经典话传承 老中青艺术家共聚“致·红色华诞 敬·岁月华章”文艺演出
- 谢赫萨欧德盼再续“海丝”缘 借投洽会拓展与华务实合作
- 福建发力稳外贸稳外资
- 中国贸促会:采取更多针对性措施,助力中外企业开展互利共赢合作
- 宁波天一阁“云研学”送课至巴西学校 传递中华文化魅力
- 《世间有她》导演李少红:以“她”视角传递爱与希望
- 口罩加入夏季防晒大战 时兴防晒单品您选哪一款?
- 委内瑞拉政府谴责美国企图干涉委内政
- 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献的司机 第六届滴滴司机节活动在北京举行
- 黄金大热,但回收有“坑”
- 《费孝通之问》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
- 青川唐家河同一地点接连两年拍到野生大熊猫“约会”
- 追晚霞是一件正经事
- 5G赋能文旅产业:科技保障助力寻根祭祖大槐树
- 有人文温度的科技创新 用老年视角“解码”数字社会
- 《第二十条》何以引围观?
- 2023这一年,“晋商故里”山西晋中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 同比下降7.9%
- 定格瞬间“镜”观时代 摄影何以带动城市“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