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投用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海油6日发布消息,海洋石油水下生产核心装备——中国首套自主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在湛江海域投用,它的投用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在挖掘老油田潜力,助其提质增效上迈出新一步。
注水树是油田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它连接地层深处的油层和平台水下注水管道装置,通过最大压力约17兆帕的过滤海水驱油,可以有效提升老油田产量。此次投用的海底注水树长3.5米、宽3.2米、高3米,整体重量近22吨。
据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项目经理颜帮川介绍,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海底注水树的设计制造,此次研发的海底注水树具备轻量化、低成本等特点,相比国外同类型产品,重量降低40%、成本降低60%,能够普遍适用于浅水海域,在涠洲油田投用的这颗注水树预计可增产原油5万吨。
石油是地球上有限的非可再生能源之一,伴随时间推移,老油气田采收率会逐渐降低。据统计,全球海域在产油气田中,处于一次采油阶段的仅有27%,处于二次采油阶段的高达67%。
注水开发被视作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油田高产稳产的重要举措。随着油不断从海底地下开采出来,地下油层渗透性变差、地层压力不断降低,油往往无法自然流出,注水树如同一个“注射器”,把能量注射到地层的“毛细血管”中,驱动油气向指定位置流动,增加油气采收率。
以中国北部湾海域为例,在产油田各层系采收率和采出程度不一,剩余目标多集中在“深、远、边、薄”等高难度区域和地质油藏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区域。
“目前,北部湾原油采收率普遍在20%至30%,此次海底注水树的投用可以提高目标产油层约10%的采收率。”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熠介绍说,在大面积推广后,可以全面促进海上老油田提质增效工作。(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 安徽省高速公路设计最长桩板式路基完成架设
- 马王堆医学文化研究成果“上新”
- 警惕老骗术新“马甲”! 起底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套路
- 高技能人才走俏海南职场
- 陈可之油画作品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
- 连接川滇两省的都香高速金沙江特大桥合龙 创两项全国之最
- 珍稀候鸟在中国东北超长时间停留渐成常态
- 川渝九地联合引才 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交流
- 浙江累计救治复壮古树名木3.8万株
- 中国冰雪旅游:蓬勃发展 精彩绽放
- 迎“五一” 川渝交通执法部门加强联合执法
-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活化历史场景 探索文明起源
- 怎么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多地出招
- 泰国曼谷将举办亚洲国际食品展览会
- 俄总统普京任命绍伊古担任俄安全会议秘书
- “千万工程”二十载重塑浙江乡村:“源头活水”何处来?
- 广东外贸再迎“开门红” 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
- 赤字扩大、大量拖欠,废家电处理基金遭遇“梗阻”
- 首都机场复航北京至慕尼黑航线
- 热门推荐
-
- 湖北宜昌:5万余尾中国特有珍稀鱼类放归长江
- (新春走基层)社区里的国际范儿:宁波网红民警邀外国友人“迎新春”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进贤:废弃秸秆变饲料 美了环境肥了牛羊
- 云中锦书丨委内瑞拉媒体主编:介绍客观真实的中国
- 2023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启动 更多“京品”出圈
- 第十七个国际癫痫关爱日:癫痫病因复杂 需规范诊疗
- 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林果种植 新疆莎车古老果树种榅桲开采
- 中国多景区上演“背书热” 传统文化为城市旅游“上分”
- 中国工信部:推动形成6G全球统一标准
- 天津“金秋购物节”国庆假期启幕 200余场促销活动涵盖多场景
- 墨西哥要求美国配合调查军用武器走私问题
- 中国民航局:2025年民航预计完成旅客运输量7.8亿人次
- 2024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5%
- 广西桂北傩面具:一块木雕刻出来的“神相”
- 一座大楼与一个时代相遇
- 聚焦COP28落实行动与绿色实践 能链做交通能源碳中和的“行动派”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母港确定 将于2027年从广州启航
- 江苏前10个月纳入监测的文旅场所接待游客8.59亿人次
- 青海实施“肢残康复”五年行动投千万元解“康复难”
- 长春警方破获特大销售假冒伪劣雪茄烟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