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市场规模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
◎肖钰周 本报记者 王 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
这并非“人形机器人”一词首次进入大众视野。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今年1月12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在北京经开区成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未来产业热门赛道。公开数据显示,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
为何研发人形机器人成为热点?相比工业机器人、机器狗、扫地机器人等产品,人形机器人有何不同?其研发又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行业专家。
人形机器人具备独特优势
2023年,人形机器人产品数量陡增。仅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就有10余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亮相。
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受到极大关注。从特斯拉发布的信息来看,“擎天柱”已经具备浇花、跳舞、叠衣服等多项技能。此外,亚马逊旗下的人形机器人Digit已在很多实际工作场景中初露锋芒。亚马逊还曾在2022年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机器人公司iRobot。
“人形机器人行业涉及很多关键性技术,比如智能控制的嵌入式计算方法、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或许会带动其他行业发展。”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连庆说。
相比普通的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在结构设计、硬件构成、控制算法、核心性能要求以及零部件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普通工业机器人的关节数量一般在2—10个之间,而人形机器人关节数量预计在40个以上,且每一个关节都需要一台伺服电机。
那么,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精力,把机器人打造成人形?
“人形机器人能够极好地适应人类生活环境,并使用人类的工具。此外,它们在人机交互上也有天然的优势。人类与其进行人机对话、感情投射时,会比较自然。”上海理工大学机器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清都说。他认为,通过学习人类的技能,人形机器人可以将人类从繁琐、高危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我国企业加快突破关键技术
身高1.65米,体重55千克,步行速度可达每小时5千米,负重可达50千克,全身有40个自由度,最大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可达300牛米……2023年,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傅利叶智能)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于同年9月正式开启预售。
傅利叶智能董事长兼CEO顾捷说,机器人的双足是傅利叶智能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之路上攻克的第一个关键技术模块。傅利叶智能曾在2017年发布我国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X1。这款机器人呈现的“背包+双足”形态,为GR-1腿部形态奠定了基础。
人形机器人少不了人类最重要的执行端——手。上海非夕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非夕科技)是通用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专攻人形机器人的手臂部分。该公司研发的机器人“拂晓”拓展了机器人能力边界,这款机器人手部的柔性程度甚至超越人手。当记者尝试往不同方向推动“拂晓”的“指尖”时,只见它手部的7个轴相互配合,不断顺着记者给的推力往不同方向回缩,像是在和记者打太极。这完全打破了机器人往往沿固定轨迹进行重复运动的刻板印象。
“‘拂晓’可以像人一样,通过学习适应陌生环境,并依靠感觉自发地做动作。”非夕科技联合创始人、CEO王世全说。
“拂晓”的这种能力来自哪里?原来,非夕科技研发了一套类似人类小脑的算法。它能控制机器人每个关节输出的力,甚至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形成“肌肉记忆”。
上述案例,只是我国企业加快突破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缩影。在利好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成果层出不穷,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形机器人逐步向更先进、更智能的方向迈进。
产业落地还需应对多重挑战
人形机器人在关键技术层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其发展还存在多重挑战。李清都说,平衡能力、续航能力、智能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五大世界性难题。
平衡能力能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姿态。人形机器人需要具备倾倒恢复、单腿平衡、动态平衡等能力。人形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非常复杂,包含连续变量动态系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混杂系统。这给机器人的平衡稳定控制带来较大技术难度。
“续航能力说的是能量效率,它决定了人形机器人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使用。”李清都说。人形机器人的类人形态决定了它无法携带大体积电池。然而,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有限,这给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带来了严重挑战。新形态电池、无线充电等供电方案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人形机器人在智能性方面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小脑智能”。李清都说,如同人类一样,人形机器人也有“大脑”“小脑”和“肢体”。其中,“小脑”需要整合感官数据,并控制身体姿势,是在“大脑”和“肢体”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对机器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技能迁移能力意义重大。目前,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迅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在实现“小脑智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包括两个层面。首先,要确保机器人不会在摔倒等失控的情况下对人造成伤害;其次,由于人形机器人和手机一样都是移动终端,因此也要确保它接收和执行指令的过程安全可靠。
最后是人形机器人的经济性问题。目前,“擎天柱”单台成本为10万美元左右。这一价格在众多人形机器人产品中已然较为低廉,但显然还没有达到市场期望的2万美元以内。对于我国人形机器人企业而言,使用国产自研零部件或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降本方法。(科技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酒店民宿偷拍事件频发 专家称杜绝偷录最终还是要靠相关制度
- 安徽合肥首届大学生反诈主题情景剧大赛落幕
- 内蒙古致10死3伤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2人被问责
- 第十届华厦眼科青光眼论坛启幕 开创微创诊疗新格局
- 农业农村部:预计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超过68%
- 青海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保护千年古刹文物
- “投资中国”系列活动连续第七次亮相汉诺威工博会
- 古钟表修复师杨晓晨:做“修补”时间的匠人
- 哈塔伊俱乐部证实:强震后被埋废墟的球员阿特苏获救
- 家犬古DNA分析发现:5500年前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
- 外国专家学者: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破坏世界保护人权努力|世界观
- 场馆档期排到明年 演唱会爆火是真复苏还是报复性反弹
- 疫情+“双减” 为居家的孩子构建起家庭学习共同体
- 内蒙古兴安盟的“草原厨房”:搞起舌尖上的大经济
- 告别野蛮生长,微短剧正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 中新健康丨冬季呼吸道疾病频发 广西专家称中医药特色疗法有疗效
- 广西将深化与东盟欧美国家产业合作
- 同仁堂回应仁丹被指汞含量超标:情况还正在核实
- 202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超5300亿元
- 四大利好突袭 进一步夯实A股政策底
- 热门推荐
-
- 境内外唱将角逐新民歌挑战赛 传统民歌唱出新活力
- 上海话版舞台剧《长恨歌》首演 重现“上海小姐”的传奇一生
- 10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43个点
- 革命老区山西兴县擦亮民生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 过敏是因为免疫力太强了……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强制实施!特种设备领域首个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发布
- 探索网络安全新边界 打造更具韧性的数字经济“生命线”
- 青年人缘何爱上“古建游”
- 客串为盲人情侣导游 扬州三名志愿者获奖励
- 谁闯入了谁的世界?万玛才旦遗作探讨人与自然关系
- 聚焦八千年西辽河文明 专家学者为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建言献策
- 外媒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 中东部大部持续回暖 周末冷空气发力上演冷暖逆转
- 在12306公众号疯狂留言就能候补车票成功?铁路官方回应
- 中国A股小金属板块周三走强
- 甬广高铁汕头南至广州段累计运送旅客超1561万人次
-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 俄罗斯代表团访问朝鲜
- 广西加快构建现代化水网 服务开放发展
-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雄安新区“花式”迎“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