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3年我国家庭人均旅游花费较2020年增加1189元
中新网1月31日电(记者 张尼)31 日在北京发布的一则报告称,2023年我国家庭人均旅游花费较2020年增加1189元,中国国民旅游消费正在稳定恢复。
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23~202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
据介绍,为系统揭示中国国民旅游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于2023年11月通过网络开展全国性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中国31个省区市3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内容涉及旅游活动参与、旅游消费支出、旅游满意度、旅游行为决策、旅游关注焦点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国民旅游消费正在稳定恢复,且旅游需求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结构性市场动能将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旅游消费状况看,2023年以来,受访者家庭人均旅游花费在1000元及以下、1000~3000元(含)、3000~5000元(含)、5000~8000元(含)、8000~10000元(含)、1万~2万元(含)、2万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9.2%、27.9%、29.6%、16.6%、8.7%、5.1%和2.8%。加权计算得出,2023年以来家庭人均旅游花费为4984元,在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情况下,按可比口径,较2020年增加1189元,增长31.3%。
与过去相比,2023年以来,受访者旅游消费支出增加项目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住宿消费(77.8%)、餐饮消费(71.9%)和购物消费(45.0%)。受访者增加交通消费(35.2%)和门票消费(27.1%)支出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增加娱乐消费(8.3%)支出的最少。
调查结果还显示,2023年以来,分别有21.1%、28.2%和24.6%的受访者在旅游过程中花费了101~300元、301~500元、501~1000元用于购买文创产品。加权计算表明,2023年以来,个人在旅游过程中购买文创产品平均花费金额为640元。
就2024年旅游消费预期状况而言,分别有18.2%、27.1%、6.0%、47.7%和1.1%的受访者预计2024年家庭人均旅游花费较2023年增长30%及以上、增长30%以内、不变、减少30%以内、减少30%及以上。加权计算发现,家庭人均旅游花费预期增长指数为106.8,大于100。
报告还提到,“95后”群体在旅游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日渐显现。调查显示,“95后”群体人均出游次数在所有受访群体中最高。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这个群体最易受数字媒体影响,具有迅速集中和放大市场热点的作用。“95后”群体作为市场主体,将对未来旅游业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基斯坦政府为恐袭案遇难中国公民举行遗体送别仪式
- 上海启动工业企业大规模再生水利用项目 每年可节约自来水数十万吨
- 当“羊毛党”盯上“618”
- 202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在马尼拉举行
- 德国数千名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举行警告性罢工
- 竹文化融入纺织面料 国际纺都加速绿色时尚转型
- 中哈传统医学中心:搭建中哈人民相知相亲“暖心桥”
- 风吹十里荷花香 “莲”通乡村“致富路”
- 外卖起送价别成“狮子大开口”
- 蔡磊还在冲刺
- 梁朝伟:我拿奖的机会可能只有8%、9%
- 酷暑难耐 欧洲多国高温持续
- 《镜子湖》荣获俄罗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短片”奖
- 一季度长沙新港货物吞吐量超200万吨 创历史新高
- 中新健康丨医学专家:可多用非药物方法治疗失眠
- 山西太原赴土耳其“互动” 两地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 闽北村民进山采菇误踩野猪夹被困 消防进山成功营救
- 华人艺术家晨晓在江苏扬州办画展
- 中国耐盐碱水稻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
- 金观平:为世界经济发展增动能
- 热门推荐
-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 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将全面取消 汽车股比限制已悉数放开
- 报告称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超1200家
- 英国将加强对银行评估风险方式的检查
- 秋菊金桂,暗香入味更养胃
- “双11”当日中国快递业务量达7.01亿件
- 首届三亚国际摄影周启幕 面向中外摄影人征集三亚影像作品
- 国家图书馆举办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朗诵音乐沙龙
- 港、台爱心力量接力帮扶青海高原村落
- 水利部:5省新增1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美国“千禧一代”深陷债务困境
- 广西边检查获6000件手机配件及一批境外电话卡
- “一带一路”共建项目落地阿尔及利亚 中企建设轨枕厂正式投产
- 北方地区仍多降雨天气 南方地区高温天气持续发力
-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全部售罄!开业仅一周 订单爆了 什么这么火?
- 重庆一区群发再婚可生三孩短信最新消息 重庆卫健委:短信宣传政策无误
- 北京今明两天“晴”歌高唱 早晚时段气温低迷需保暖
- 插上“数字化”翅膀,县域女性就业有了新选择
- 温暖夕阳红 南昌“80后”音乐人激活“银发合唱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