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认为,能源转型将为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巨大驱动力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 题:报告认为,能源转型将为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巨大驱动力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23日在北京举办年度会议暨报告发布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了该平台旗舰报告《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科学研究证据》。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自2013年起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政策和措施,过去十年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中国也正在迈向“双碳”目标的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这不仅对于全球气候治理意义重大,能源清洁转型、产业绿色发展等关键举措也将为中国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巨大驱动力。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15°C,标志着全球气温升高速度的加快。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亦指出,近十年的平均气温高出工业化前水平1.14°C。
报告认为,未来气候变化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表示,本次“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ARCH)”报告,聚焦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科学证据与建议,对未来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提出,中国政府在应对空气污染挑战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战略和措施,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可望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认为,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及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具有深远影响。未来,我国须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发展和完善大气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积极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环境健康的影响。(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多所学校刮起“绿色小旋风” 植树节里播种希望
- 超美小直屏引领潮流新风尚 王伟:记录你每一个真实生动的瞬间
- 刘一达最新京味儿散文集《北京的声音》推出
- 一个“气球”让噪声消失不见 新科技新举措解决扰民“老大难”
- 瑞士驻华大使馆在后海举行中瑞建交75周年启动仪式
- 广西研学旅游大会举办 深化桂港澳研学旅游合作
- 日本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将对2023年度预算案进行集中审议
- 99对老夫妻携手走过50春秋
- 走进孙子故里 品味品质滨州
-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青海治多:天边的水
- “五一”假期辽宁文博游热度攀升
- 逾600名专业人士聚“青阳论坛” 共论非金属矿物行业高质量发展
- 2024创意黄山发展大会多维度探索创意发展之路
- 中国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
- 产假未满提前上班 工资津贴能否兼得?
- 泰国消费者委员会敦促加强对日本进口海产品管制
- “一带一路” 青春为证|哈萨克斯坦小伙马合江:“我在这里看到了世界!”
- 中国高校“最后一课”:“细枝末节”折射人文温情
- 乘杭温高铁国庆游:一小时疾驰 沿线皆欢喜
- 不同的“提灯验” 相同的维权困境
- 热门推荐
-
-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速落地,助推经济蓄势而上
- 《董必武手迹选》图录武汉首发
- 重庆派团参加佛光山开山57周年纪念日暨开山祖师星云大师舍利及法像安座典礼
- 向新而行 数字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两会声音)马怀德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立法层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前10个月中国服务进口同比增23.5%
- (新春走基层)中越边民联唱迎新春 齐聚一堂畅想美好未来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安吉“村咖”刷新中国单日单店咖啡销量纪录
- 通用人工智能助力长三角产业数字化转型
- 音乐剧《风刃》上演 深挖沈阳红色故事
- 辽宁省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
- 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将在江西景德镇展出
- 一季度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 德国北部遭极端风暴袭击 已致一人遇难
- 李思遥和他的“遥剧场”: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让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 爆梗频出 喜剧电影《火锅艺术家》北京首映
- 七赴进博之约!伊利全球创新成果亮眼,引领中国乳业闪耀世界
-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海南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万里红张小亮:虹膜识别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
- 海关总署:力争到2026年建成智慧海关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