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认为,能源转型将为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巨大驱动力
中新网北京1月23日电 题:报告认为,能源转型将为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巨大驱动力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23日在北京举办年度会议暨报告发布会,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了该平台旗舰报告《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科学研究证据》。
报告认为,中国政府自2013年起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政策和措施,过去十年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中国也正在迈向“双碳”目标的进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这不仅对于全球气候治理意义重大,能源清洁转型、产业绿色发展等关键举措也将为中国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巨大驱动力。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约1.15°C,标志着全球气温升高速度的加快。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亦指出,近十年的平均气温高出工业化前水平1.14°C。
报告认为,未来气候变化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阚海东表示,本次“空气-气候-健康集成研究计划与交流平台(ARCH)”报告,聚焦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科学证据与建议,对未来我国乃至全球环境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提出,中国政府在应对空气污染挑战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战略和措施,实现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可望获得更大的健康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丰昌认为,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及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具有深远影响。未来,我国须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发展和完善大气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积极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对环境健康的影响。(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 拓展全程网办
- 中国创新药研究获美国官方机构认定 将助力全球眼部肿瘤罕见病治疗
- “世界茉莉花都”打造闻香之旅新“花”样
- 广州南沙邮轮旅游开航 “老广”组团尝鲜出游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修水村企“联手”双向奔“富”振兴路
- 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供给快速增长将促进氢能消费
- 玩转数博会:硬科技中“看见”未来生活
- 上海顶升高度最高的工程将开始施工 完善浦西中心城区快速路网
- 甘肃锚定“土特产”三字诀发展特色乡村产业
- 马克龙最新表态:有些人想“击垮俄罗斯”,但这从来不是法国立场
- 工信部: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
- 山西借力“与辉同行”革新文旅宣传模式 掀起游三晋热潮
- 哈萨克斯坦媒体人眼中的新疆喀什: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 日薪200元招聘“考研祈愿师”?招聘APP新岗位引热议
- 北京计划投资逾百亿元加快培育新兴及未来产业
- 老手艺与新技术齐驱 中国香榧之乡“炒”出增收路
- 用“新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 安徽省重大气象灾害(暴雨) 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武夷山野生娃娃鱼搁浅 警消合力救助放生
- A股“红十月”落空,下行空间十分有限?11月投资策略来了
- 热门推荐
-
- 900余人参与 天津工业生物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 巴西央行计划于2024年底全面启用数字货币
- “劲草同行”项目走过十周年 学者建言推动环保公益业态多元发展
- 余华英案重审二审今日开庭 曾辩称5000元卖掉亲生儿子是抚养费
- 我国最大滩涂光储电站投产
- 外媒关注中国假日经济强劲增长
- 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逝世 享年92岁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以新破局”再造发展新引擎 中山制造业走出新格局
- 又多一宗罪 抽烟不仅伤肺还毁眼
- 河南郑州:创新“联合招”助力跨境贸易新发展
- 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扩大我国税收协定网络至114个国家和地区
- 新疆电网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
- 张颐武谈高考作文:不容易写偏,但脱颖而出较难
-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14日可能出现小地磁暴
- 甲骨文进入智能化时代 数字“焕活”冷门学科
- 引领孩子,首先要读懂孩子
- 东盟青年走进广西 探寻绿水青山“生态密码”
- 17个剧本入围“平遥创投” 梅峰白客等人担任评审
- (乡村行·看振兴)湖南零陵农业社会服务化激活乡村振兴
- 大熊猫“花花”除夕被遗忘外场 官方回应:饲养员已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