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坚定信心!中国向世界释放三重信号
中新网1月19日电(中新财经 宫宏宇 宋宇晟)2024年,世界经济将去向何方?世界经济论坛(又被称为“达沃斯论坛”)2024年年会最新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作出了这样的预测:“全球经济前景依然暗淡并充满不确定性”。
在这一时间节点,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2%。与此同时,中国再次在达沃斯表达了扩大开放,与全球合作共赢的承诺。接连释放的积极信号,传递出坚定的信心。
其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
与对全球经济偏悲观的预期不同,《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在今年受访的首席经济学家中,有69%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2024年将至少维持适度增长。这一数字远高于欧洲获得的23%,也高于美国的57%。
在世界经济前景未明之时,看好中国经济发展依然是众多经济学家的共识。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期间,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经初步测算,2023年,中国GDP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2%。这一数字远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观察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仅要跟自己纵向比,也要跟其他国家横向比。”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日前公开表示,2023年中国5.2%的经济增速不仅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如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
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指出,中国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提振经济。中国正在从基于投资和基础设施等的增长,转向基于电动汽车等新领域的增长。中国正经历一个从出口向服务和数字贸易转变的时期,同时中国也是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的重要生产国。
“我们绝对需要中国的贡献,中国体量庞大,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布伦德强调。
其二是积极主动扩大开放的自信。
“中国积极主动扩大开放,就是要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与各国共同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再次阐释了对外开放,与世界共谋发展的初心。
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一系列利好外资的举措,给外企来华发展吃下“定心丸”。
“选择中国市场不是风险,而是机遇。”
数据显示,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向中新网表示,“中方开放的表述斩钉截铁,我觉得这份诚意可以打动世界。中国经济的全貌就是,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稳固,所以中国的发展,是机遇而不是风险。”
“多年来投资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愿继续深化对华合作,坚持在中国发展,为中国发展作出贡献。”当地时间16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主持的午餐会上,来自沃尔玛、摩根大通、英特尔等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其三是给出破解信任赤字的方案。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合作晴雨表》显示,在2012年至2020年,全球合作呈上升态势,但从2020年到2022年,全球合作指数开始下滑。
联合国前常务副秘书长马洛赫·布朗在为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当今世界“充满强烈不信任感”。正因如此,本次年会以“重建信任”为题,契合各方关切。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对国际合作的态度受到许多关注。世界经济论坛官方网站的一篇文章写到,中国如何行动对世界“重建信任和促进合作”十分重要。过去中国一直在为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智慧,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带头作用。
“放下成见、弥合分歧,团结一心破解信任赤字。”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再次给出了以团结促信任的承诺。
近年来,从“一带一路”倡议,到进博会、广交会等全球经贸交流平台,再到一系列中外合作项目的落地,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与世界紧密相连,中国与全球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深入。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米雷克·杜谢克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在今年年会上坚定传递出了开放、合作的信息,与会人士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希望加强同中国的经济合作。(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增加到70万人
- 汽车市场竞争踏上新赛道
- 中国学者新发现:保持适当的体重可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文化中国行丨当传统戏剧“邂逅”时尚街区 闽剧焕发新活力
- 官方通报:4人向大熊猫活动场内吐口水被终身禁入
- 京津冀首次联合发布规范双节期间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提示
- 第三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设立1亿元发展基金
- 国家大剧院赴瑞士、奥地利、德国三国开启文化首访
- 聚焦技术创新引领汽车行业转型 业内专家建言加速投入科技能力
- 云南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8项、国家标准1206项
- (经济观察)中国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拼开局
- 齐慧芳:盼新西兰和中国人文交流“走近一步”
- 索马里首都一市场爆炸致十余人死亡
- “返乡潮”遇“寒潮” 辽宁局地降温幅度超过14℃
- 面对欧委会“关税大棒” 中国车企如何应对
- 商务部: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让更多企业“能进来”“放心投”
- 【国际漫评】“保护伞”
- (进博故事)王文:以进博会为纽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文化中国行)访鲁迅故里:为何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鲁迅?
- 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共议全球可持续发展
- 热门推荐
-
- 二百余位专家学者聚海口研讨“东坡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 “数智”图书馆为读者带来“花式”体验
- 南非发生高校校区枪击案 三人遭袭身亡
- 深耕乡村旅游 如何利用长白山景区热度辐射村落?
- 广西全面深化与东盟果业合作 打造贸易新增长极
- 研究显示三手烟可能同样损害呼吸系统 增加患癌风险
- 推动根治欠薪及违法安排超时加班!最高检、全国总工会出手
- 又发现三辆失联车辆 陕西柞水县高速公路桥垮塌事故最新现场
- (经济观察)新潮饮瞄准都市新消费
- 戳破中介利益链下的“速成学历”泡沫
- 共享茶厂助武夷山散户茶农解难题
- 再创纪录!美“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23颗“星链”卫星
- 昆明始发国际地区航线加密
- 从“看客”到“主角” 青岛啤酒邀你共创球迷生态
- 广州曾治愈不少脊灰患儿
- 世界建设规模最大海底道路隧道首台盾构始发
- “花果经济”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 现代化道路上 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 中国品牌日展馆花样多!看“地区品牌”如何解码地方文化
- 相约进博 共享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