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消费警示:买“国库券”可退培训费?小心诈骗!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去年以来,有不法分子打着有关部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旗号,冒充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利用消费者着急退钱的心理,以退还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费为由,以购买“国库券”“基金”“证券”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转账,进行诈骗,导致消费者财产严重受损。该行为严重侵犯消费者财产安全,涉嫌犯罪。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就类似事件于2023年1月18日、6月7日、7月27日发布公开声明,提醒消费者防止受骗,并将有关情况通报了有关部门。近期,仍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上当受骗。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布消费警示:
凡是退款前要求先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消费者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警惕任何以退费为由要求再次付费购买相关产品的诈骗行为。
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不法分子通常假冒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诱导消费者加入相关教育培训机构退款QQ群,并下载其指定的涉嫌非法APP。这类APP往往内设群聊功能,消费者进入群聊后,不法分子要求消费者购买国库券才能退费,还有不法分子伪装成“退费用户”发布退费成功的信息。一旦消费者受骗购买国库券完成转账,不法分子便以“操作失误”为由,冻结消费者APP账户,要求消费者再次进行大额转账,购买更多“国库券”用以解封账号。若消费者对上述环节产生怀疑,不法分子还会向消费者提供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官网上公开的投诉咨询电话及地址,甚至误导让消费者到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取退款。
上述行为致使消费者不仅未得到应退回的培训费,反而被不法分子诈骗,遭受双重损失。中国消费者协会强烈谴责此类卑劣行径,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消费者的诉求,严厉查处此类诈骗案件,形成有效震慑。
中国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不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和服务。消协组织是消费纠纷的调解机构,处理消费纠纷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5月29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2个点
- 新疆中药材产业何以蓬勃发展?
- 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英方炒作的所谓“中国间谍”案完全是自导自演
- 陕西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
- 中国青少年在国外遭遇“虚拟绑架”
- 专家:烟草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 首届“乘风杯”算力互联网创新实践活动启动
- 如何缓解“开学综合征”?专家来支招
- 北美票房:《海洋奇缘2》全球票房破10亿美元
- 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黑熊
- 周秦汉唐“邂逅”西安 文博文创助“国潮”升温
- 数智医疗时代已来 中国高科技企业致力营造多元、智慧、开放新生态
- 普京:西方正假手乌克兰与俄作战 必须将敌人赶出去
- 2024年(平陆)运河项目劳动竞赛启动
- 景区“人旺财不旺”并非消费降级
- “食安封签”,让点外卖更安心
- 美司法部:明尼阿波利斯警察局的系统性问题导致弗洛伊德死亡
- 北京举办“世界计量日”系列活动 围绕民生关切开展计量监督检查
- 英国诺丁汉连续发生恶性事件 苏纳克:令人震惊
- 美国弗吉尼亚州一房屋发生爆炸 致1死11伤
- 热门推荐
-
- 用户规模达10.4亿,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 网络视听 蓬勃发展
- 简单易学、月入几万……创业培训暗藏套路 消费者如何警惕风险?
- 两会今日看点:政协会议将举行闭幕会
- 清爽不苦涩 元气森林燃茶快闪活动在武汉举行
- 上海海关查获工业生物胶洋垃圾100余吨
- 南方电网调260多辆应急发电车助深圳抢修复电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电白台商的“凤梨甜蜜事业”
- 百城新房价格上半年涨1.24% 二手房环比连跌26个月
- 新漫评:“民主峰会”,以民主之名,行霸权之实
- 台湾2024年第一季度外销订单金额同比减少2.1%
- 首届穗港澳影视产业项目对接会促成多个项目签约
- 蒂森克虏伯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绿色转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的、必须的决定
- 强对流天气橙色预警:广东等地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
- 俄乌局势进展:乌克兰确认袭击俄黑海舰队总部 美媒称美将向乌提供陆军战术导弹系统
- 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宁夏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完成
- 暴雨蓝色预警: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
- 山西上半年外送绿电交易量73.28亿千瓦时
- 【新春走基层】重生态育成“幸福湾”
- 大连一工程发生坍塌事故致4死 公安机关已对16名涉事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