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消费警示:买“国库券”可退培训费?小心诈骗!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去年以来,有不法分子打着有关部门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旗号,冒充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利用消费者着急退钱的心理,以退还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费为由,以购买“国库券”“基金”“证券”等方式诱导消费者转账,进行诈骗,导致消费者财产严重受损。该行为严重侵犯消费者财产安全,涉嫌犯罪。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就类似事件于2023年1月18日、6月7日、7月27日发布公开声明,提醒消费者防止受骗,并将有关情况通报了有关部门。近期,仍有部分消费者反映上当受骗。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郑重发布消费警示:
凡是退款前要求先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消费者一定要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警惕任何以退费为由要求再次付费购买相关产品的诈骗行为。
从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不法分子通常假冒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与消费者建立联系,诱导消费者加入相关教育培训机构退款QQ群,并下载其指定的涉嫌非法APP。这类APP往往内设群聊功能,消费者进入群聊后,不法分子要求消费者购买国库券才能退费,还有不法分子伪装成“退费用户”发布退费成功的信息。一旦消费者受骗购买国库券完成转账,不法分子便以“操作失误”为由,冻结消费者APP账户,要求消费者再次进行大额转账,购买更多“国库券”用以解封账号。若消费者对上述环节产生怀疑,不法分子还会向消费者提供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官网上公开的投诉咨询电话及地址,甚至误导让消费者到中国消费者协会领取退款。
上述行为致使消费者不仅未得到应退回的培训费,反而被不法分子诈骗,遭受双重损失。中国消费者协会强烈谴责此类卑劣行径,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消费者的诉求,严厉查处此类诈骗案件,形成有效震慑。
中国消费者协会是依法成立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不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不以收取费用或者其他牟取利益的方式向消费者推荐商品和服务。消协组织是消费纠纷的调解机构,处理消费纠纷从不收取任何费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冷空气影响广东 全省大部近期天气干燥
- (经济观察)以绿为“底”上海保险业“向新而行”
- “霸业——山西博物院藏晋国青铜文物特展”在天津开展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之一
- 浙江文化观察:黄公望《九峰雪霁图》魅力何在?
- 国机集团:先进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 探店博主发“避雷帖”博取高流量被起诉
- “信用+”惠民应用场景频上新
- 安徽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多条高速出入口临时封闭
- 俄国防部称在多地摧毁乌克兰无人机
- 张家界今年一季度入境游客同比增逾47倍
- 文化中国行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在这里交相辉映
- 浙江经济第一区,如何答题共同富裕?
- 柔性执法营造宽松营商环境
- (新春走基层)国潮“闹”新春 传统文化催热“新中式”服装
- 女大学生称男教师频发露骨言论,校方:涉事教师停课 女生主动休学
- 上海酒博会圆满收官,四特酒以特香美酒魅力与世界对话
-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 冬春航季:西宁机场大幅加密疆蒙藏航班
- 今天北京仍遇高温“烤”验 夜间起至后天将迎降雨降温局地有暴雨
- 热门推荐
-
- “苏东坡”文物展亮相杭州 国宝级文物《斗浆图》领衔开展
- 青藏集团公司今年首趟青甘藏大环线旅游专列在西宁开行
- 陈星灿:推动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已成为重要课题
- 中国政府向巴勒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 中国市场监管系统今年查办案件31.5万件 罚没金额17亿元
- 经济数据里的“稳”中有“进”
- 巴基斯坦西北部一警局发生爆炸至少13人死亡
- 包粽子、制香囊 山西太原侨界“云端”庆端午
- 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举行航天主题招待会
- 为优化产业工人的成长环境和上升路径发声
- 普京:俄罗斯上一代政客“摧毁国家”
-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黑海粮食协议实际上已中止
- 年轻人“闯入”老年旅行团,有人惊喜有人不适
- 首届“湾创力”动漫授权大会在广州举行
- 施行近30年,为何仍有职工难以“双休”?
- 国家能源集团西藏公司放流鱼苗超百万尾
- 直击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戏曲影像化方兴未艾
- 死亡率达30%!美国现东方马脑炎病例 四地处于“高风险”
- 放榜!10余省份公布2024公务员省考笔试成绩
- (聚焦博鳌)院士张亚勤:预计人工智能五年内在影音方面通过图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