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推动广深共建大湾区“双子城” 预留高速磁浮系统通道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
推动广深共建大湾区“双子城” 预留高速磁浮系统通道
1月16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该《规划》是广东首部“多规合一”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广东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规划》提出,要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同时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推动广州、深圳立足“双区”建设全局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宜居家园
《规划》提出的发展愿景和总体定位是:以“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宜居家园”为发展愿景,着力把广东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开放包容智慧的宜居家园”。
《规划》立足资源环境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三区三线”为基础,优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一链两屏多廊道”的网络对流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在农业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巩固“四区一带”农业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都市农业区、粤东精细农业区、粤西高效农业区、粤北生态特色农业区四大农业功能片区和南部蓝色农业带建设,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
在生态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筑牢“三屏五江多廊道”生态空间格局,推进南岭生态屏障、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蓝色海洋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强化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等骨干水系保护,构筑以重要水系、森林带和海岸带为主的生态廊道,强化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在城镇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完善“一群五圈”城镇空间格局,推动珠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打造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促进珠江口西岸、湛茂地区一体化和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培育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增长极。
在海洋空间安排上,《规划》提出强化“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海洋空间格局,推动大汕头、大红海、环大亚湾、环珠江口、大广海、大海陵六大湾区和雷州半岛的海洋资源整合,优化珠江口、大亚湾、川山群岛、粤东、粤西五大岛群功能布局,促进陆海协同发展。
亮点一: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
交通方面,《规划》提出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持续提升全省国际联通效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培育粤东粤西区域性国际门户职能,提升粤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形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引领泛珠、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支撑形成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发展格局。到2035年,全省公路网密度达到1.36千米/平方千米,铁路网密度达到6.12千米/百平方千米。
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保障广昆等通道功能提升的空间需求,统筹跨珠江口通道空间资源,做好深圳至珠海等跨珠江口通道项目规划控制,预留琼州海峡通道。全力推动广州、深圳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打造广州、深圳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广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地区“1小时”生活圈。
亮点二:集中资源打造“黄金内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港深、澳珠合作,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
强化广深“双城”联动的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广州、深圳立足“双区”建设全局谋划国土空间布局,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湾区“双子城”,放大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高速公路为依托,强化广州、深圳两市核心区之间的直联直通,以城际地铁、市域快线等中距离大运量轨道交通加强核心区与广深发展轴带上各功能节点之间互联互通。支持两市协同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合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
集中资源打造“黄金内湾”。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空间需求,强化环珠江口地区内外空间协同布局,引领都市圈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环珠江口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珠江口东西两岸跨江跨海通道布局建设,促进相邻城市轨道系统“多网融合”,形成环珠江口多层次的同城化交通廊道网络。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做好环珠江口地区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空间管控和整治修复。预留重点平台扩区空间,对重点战略区域予以重点谋划和资源保障。
亮点三:促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海洋强省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加快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沿海地市的现代海洋城市综合功能。
促进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保障主要港口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区域港口资源整合优化,构建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门户。构建完善的海陆互联互通网络,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加强港口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陆海快线等衔接,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充分发挥重点科研机构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储运、环境监测等技术研究,支持广州、深圳等有条件的地市积极参与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建设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平台。积极推进海洋能、波浪能等开发利用,加快资源普查和实验性基地建设。重点保障广州、惠州、汕尾、湛江、茂名、揭阳等地的石化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广州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巴适!” 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重庆执飞“沪渝快线”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从快递到空中巴士 无人机民用或迎繁忙天空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铜陵:有一种幸福叫“三公里”就业
- 以军袭击约旦河西岸致多人死亡 美众议院批准援以计划
-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今天举行
- 2024中关村论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 宁夏政协港区委员:宁夏葡萄酒“借港出海”大有可为
- “中国制造”走进奥运赛场 体育装备出口迅猛增长
- 中国经济新亮点:外商在华投资结构优化
- 工信部: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
- 9.9元体验课 是“馅饼”还是“陷阱”?
- 第三届“书香两岸迎新春”系列活动在福州举行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重申:中方从未也没有兴趣干涉加内政
- 钱塘江交叉潮是怎么形成的
- 加沙卫生部门: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35984人死亡
- 河南开封:“一动一静一中医”激发文旅新动能
- 吕剧电影《铁门关》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
-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西藏定日县地震表示慰问
- 江西瑞昌:芝麻开花节节高 增收致富促振兴
- 中西绘画技法调适 140件(套)外销画亮相广东省博物馆
- 热门推荐
-
- “中日韩合作之日”庆祝活动在首尔举行
- 财险业充分发挥“减震器”功能
- 报告:非洲数字消费市场潜力大
- “感谢中国医生,让我重见光明”
- 中国官方: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做好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 濒危物种长鼻猴落户广州七年 家族不断壮大
- “Z世代”独弦琴传承人:焕新演绎传承“冷门”乐器
- 宁夏打破技能人才晋升“天花板” 评出首批6名特级技师
- 欧盟财长会未能达成财政改革协议
-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非洲和平代表团在圣彼得堡康斯坦丁宫举行会谈
- 安徽全面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
- 激发城区发展新活力
- 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5套伍炳亮家具作品
- 8月,这些新规施行将影响你我生活
- 《柳舟记》开播:以轻喜叙事传递清爽生活质感
- 塔里木油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5亿吨
- 浙江经济观察:改革基因何以一路向“新”?
- 截至2023年底 青海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超57万户
- 天津首笔外综服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汇率避险业务落地
- 西藏米林:除患攻坚,守卫藏东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