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1月15日,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3年1至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以载重吨计,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2%、66.6%和55%,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6%、60.2%和47.6%,各项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2023年,我国分别有5家、7家、6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8.4%,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60.7%,手持订单量前10家企业集中度为59.2%,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船舶企业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全年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000箱超大集装箱船,年交付6艘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创下中国造船业新纪录。
收入利润持续改善。2023年1至11月,船舶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突破4.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船海产品出口金额大幅增长21.4%,推动我国重点机电产品出口止跌企稳。
产品技术稳步提升。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一批新型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和深远海养殖装备、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实现批量交付,全球最大3500吨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开工建造;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形成船海产品全谱系总装建造能力。
绿色转型全面提速,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LNG、甲醇动力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预留、氢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全球最大700箱纯电动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轮,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等装备研制完成投入使用。
(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志强 王政)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澳大利亚澳中工商联合会主席:两国可进一步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
- 研发投入应统筹兼顾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
- 法国里尔现代艺术博物馆珍藏展首次登陆中国
- 美国总统候选人首场辩论 拜登特朗普“针锋相对”
- 土耳其司法部长:已有245人被控涉嫌参与建造劣质建筑
- 董事长减持超23亿元还债,科大讯飞发生了什么?
-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 老艺人话福州雕漆“新”传承
- 江苏启动东南部地区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英国百日咳疫情持续蔓延
- 2024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在厦门召开
- 2024国际黄金产业发展大会举办 聚焦黄金产业转型
- 两岸青年创客工作坊十周年:持续打开“温州窗口”
- 韩媒:时隔11年 韩朝野两大政党党首再举行正式会谈
- 浙江办国际人文交流年度盛典 新添10个世界看浙江“窗口”
- 买实木家具 警惕这些“坑”
- 青春筑梦者:新疆喀什“95后”小伙“疆味儿”说唱赞家乡
- 从“暑期经济”看扩消费长效机制
- 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橙色警报
- 守护长江久久做好事 武汉学院学子邀公众共绘绿色新希望
- 北京公积金中心:京籍二孩以上家庭购房最高可贷到160万元
- 热门推荐
-
- 走进乔家大院:沉浸式体验晋商文化之旅
- 第四届中澳经贸峰会暨首届海丝郑和论坛在悉尼举行
- 内蒙古一矿业公司发生塌陷事故4人下落不明 救援工作进行中
- 甘肃酒泉市肃北县发生3.4级地震 震源深度8千米
- 中新教育丨20余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天津完成暑期实习
- 湖南长沙县消防8小时“高山速降”救援被困群众
- 2022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主体活动闭幕
- 中新网评:循光而行 看见榜样背后的正能量
- 探索养老新模式:中华慈孝养老论坛聚焦“智慧科技”
- 2月2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完成21226万人次
- 尼泊尔开始向孟加拉国出口电力
- 中国扩大科技要素密集地区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
- 湖南汨罗长乐抬阁故事会:千年非遗展现新时代魅力
- 外媒:苏丹多地遭遇暴雨和洪灾 已致148人死亡
- (新春走基层)《仙剑》中的女娲后裔为何是“人首蛇身”?
- 演员赵今麦的破局成长
- 广西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发展 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25亿立方米蓄滞洪区全面开工
- “数字+文化”让你一秒穿越历史 数字技术赋能未来
- 中外专家学者及青年代表共同探讨通过青年创新丰富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