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严惩保健品“坑老”
近日,一起涉及25个省份的养老诈骗案引发广泛关注。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将每盒成本仅14.6元的淀粉丸,以数千元的价格卖给老年人。
这类保健品“坑老”案件并非孤例。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三无”产品层出不穷,虚假宣传问题突出。相关部门虽在加大力度整治,但仍有不法商家屡屡触碰法律红线。一方面是因为保健品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利益驱使下,不断有人铤而走险;另一方面由于保健品尚无清晰的法律定位,经常被不法商家偷换概念,与合法注册批准的药品、保健食品等混淆,为虚假宣传提供了可乘之机。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商的兴起,保健品“坑老”问题已开始向线上转移,犯罪手法也在不断升级。根据披露的案件细节,不法商家采取快递货到付款的方式完成产品售卖,实现“不见面”隐蔽交易,还将生产销售各环节拆分开来,精细分工,层层隔离风险,增加了溯源打击难度。
由此可见,保健品市场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既要继续加大对制假售假、虚假宣传的打击和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也要继续完善立法监管,规范保健品宣传,对模糊违法行为进行界定;更要促进源头治理,让监管由“事后查处”更多向“事前预防”转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创新手段,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精准掌握相关经营主体信息,一旦出现异常苗头,立即开展线下摸排,对犯罪行为露头就打。
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精准“套路”老年群体,也是不法商家的惯用伎俩。不法经销商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到参与电视购物的老年人信息,再安排业务员伪装成电视购物健康顾问推荐产品。对此,需要督促电商、物流等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
当前,不少老年人对于保健品并非药品,不能替代医疗诊断和治疗的认知还不够。还需继续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进行科普宣传,引导老年群体树立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强化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提升辨别能力。
余 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京文化论坛将举办“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
- 财政部:确保“真金白银”的惠民政策直达消费者
- 起底“千万级”带货主播“麦琪啦”:拆分病名暗示能消瘤治癌,把保健品吹成“神药”
- 海外大牌“入乡随俗” 联合天猫国际共推熊猫联名系列礼盒亮相进博会
- “艺术中的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在沪开幕
- “成功故里”福建南安纪念郑成功400周年诞辰
- 神预测南京化纤股价波动账号被封禁
- 小小芡实叩开致富门
- 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开工277个
- “东北工业题材美术作品国内巡展”北京启帷
- 第六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广安开幕 推动川菜“走出去”香飘四海
-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卓有成效
- 欧洲学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致
- “中医市集”亮相上海千年古镇 带民众感受生活化的传统医学
- 投资中国、落户中国 众多进博会展商见证“展品变商品”的“中国速度”
- 澜湄国际影像周:流域国家沟通跨越语言的重要桥梁
- 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CEO出席国会听证会
- 国产13价肺炎疫苗首次“出海” 100万剂发往摩洛哥
-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返扩张区间
- 出口茶叶需要注意什么(海关答疑)
- 热门推荐
-
- 警惕!日媒称日美演习首次将中国列为“假想敌”
- 中国“盐湖城”小麦迎丰收
- 春节旅游“热” 山西生态“行”
- 表情包迎来40岁生日:何以成为“沟通之盐”?
- 山西长治普降大雪 电力护航民众温暖过冬
- 美法官因拜登赦免令终止亨特·拜登非法持枪案法律程序
- 政策红利系统加持促进消费动能持续释放
- 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青海海东市18人遇难
- 百余件抗战文物呈现滇缅抗战历史
-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2.0”正式落地
- 陕西杨凌奏响“上合之夜”音乐会 用艺术推动上合国家文化交流
- 11月中国快递业务量有望突破170亿件
- 小红书集中资源发展多元电商 福利社店铺将停止售卖
- 暴雨导致苏丹一大坝垮塌 至少60人死亡
- 中国专家研发新型探针 可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
- 中新健康丨医疗卫生领域首部两岸共通标准在厦门发布
- 哈铁开行今年首趟“龙藏号”旅游专列
- 2024中国运河(扬州)古典丽人节开幕 推动“人文之美”转化为“经济之兴”
- 越南留学生段忠诚5次无偿献血:要帮助有需要的中国朋友
- 新疆牧民家中上演现实版“熊出没” 民警紧急救援“请”它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