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 水生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农业农村部率先在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一年后,也就是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范围扩展到长江干流、长江口、鄱阳湖、洞庭湖和七大通江主要支流。此外,长江沿岸各省份也自主确定了纳入禁捕范围的其他重点水域。
新年伊始,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说,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今年,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截至目前,禁捕水域非法捕捞群众举报量减少了20%,禁捕水域管理秩序总体平稳;23万多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实现全覆盖,退捕渔民总体满意;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长江刀鱼、鳤等稀有物种分布范围和可见频率显著上升,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非法捕捞隐患较多、濒危物种保护形势严峻等难点,今年,将通过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打击整治违规垂钓等有效举措,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持续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衣艳荣: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努力巩固提升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水平,持续做好禁捕水域执法监管,努力扭转重点物种濒危形势,有效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加快修复长江水域生态。
指数提升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长江十年禁渔的最终目标,是加快促进长江流域水域生态恢复,包括重点水域鱼类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
那么,禁捕以来,重点水域鱼类资源是多了还是少了?水生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几天,长江水生生物专项资源调查评估正在江苏太湖、湖北梁子湖等典型水域开展。记者跟随湖北梁子湖调查组,乘船到达了指定点位。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用专业取样工具,分别对梁子湖的湖水、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鱼类资源等进行了采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凡迎春:整个梁子湖我们设了18个点位,对梁子湖的水生环境状况和营养状态指数进行一个比较直观的评价。
记者了解到,这次的专项资源调查评估,将重点对鱼类种类组成、群落结构、资源量和水体环境状况进行系统调查。采集到的样本将被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评估,科学研判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鱼类资源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以及恢复趋势,为后续针对性细化完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全面系统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监测体系。除了对特定水域专项资源调查评估外,沿江还布设了700多个监测站位,进行常态化调查监测。在此基础上,开展长江禁渔效果评估和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
为加快促进长江流域水域生态恢复,在禁止捕捞的同时,农业农村部还组织实施了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旗舰物种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行动,并系统开展珍稀物种野化放归、野外自然繁殖试验,补充野外种群资源。
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2023年,长江武汉段、宜昌段等江段多次出现成群江豚水中嬉戏的场景。抚河南城段监测到的鱼类种类增加到29种,比上年多了4种。
最新监测显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衣艳荣:根据我们最新的调查监测结果,监测到的鱼类达到了193种,比2020年禁捕之初增加了25种,长江江豚数量达到了1249头,实现了2006年有监测数据以来的首次止跌回升,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的生物完整性指数,比2018年建立指数体系之初提升了两个等级。
最严格保护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为加快促进长江流域水域生态恢复,长江沿岸正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让水生生物资源在江河湖泊中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元旦假期这几天,根据农业农村部的部署安排,各地都在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在江西,当地对不久前开始禁渔的赣江、抚河等五河干流加大了巡护力度。
江西抚州南城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 黄明:我们利用无人机和高空瞭望的方式对抚河进行24小时巡查,同时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很多渔民主动上交了自己的渔具。
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近两年鄱阳湖枯水期,鄱阳湖上游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干流里监测到了长江江豚。为了更好保护这一长江旗舰物种,以及水域里的鱼类,2023年10月开始,江西将长江禁捕范围扩大到五河干流天然水域。
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资源监测科科长 高级水产师王生:强化了渔业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为江河湖泊过度负载的现状,得以休养生息,更加有利于长江生态系统系统性的修复和保护。
在五河干流有序退捕后,江西又开展了退捕建档立卡“回头看”,确保不落一船、不漏一网。
为了实现水生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以来,中央持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6亿元用于禁捕水域执法能力建设。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非法捕捞高发水域加强暗查暗访挂牌督办,强化长江口执法管理。目前,禁捕水域管理秩序总体平稳。
退捕上岸 实现应帮尽帮 应保尽保
长江十年禁渔开展以来,国家通过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完成11.1万艘渔船、23.1万名渔民的退捕工作。
在过去,居住在长江两岸的人依靠绵延的长江水为生。长江禁渔后,渔民怎么办?
新年第一天,张根友依然和平时一样,与队友们巡江两次以上,覆盖长江东至段85公里。
今年58岁的张根友是安徽池州东流渔政站长江护渔队的点长。而在三年前,他的身份还是当地一个渔业队的队长。
2020年中央在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常年禁捕后,当地政府为了解决上岸渔民就业,在他们中招募长江巡护员,当了40年渔民的老张经过公开选拔,当选了首批中国渔政“长江巡护员”。
从“捕鱼”到“护渔”,让张根友感到开心的是,过去丰富的捕鱼经验,如今用在了新的岗位上。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渔政执法中队东流点点长张根友:我们晓得哪里有鱼,哪里没有鱼,我们是清楚的。你看这个位置有鱼,这个位置没有鱼,他肯定是人会去有鱼的地方去偷。
为了安置好像张根友这样的退捕渔民,安徽东至不仅收购了渔民们的小船,还给渔民们买社保。渔民们纷纷转产上岸,过上了稳定踏实的新生活。热爱“护渔”事业的张根友和老伴儿,选择在距离护渔点最近的老街上定了居。
而在长江沿岸,像张根友这样的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共有23.1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部门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支持创业、公益性岗位等渠道促进转产就业,开展跟踪帮扶。目前,沿江15.5万有转产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已经实现了就业。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衣艳荣: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安排270亿元用于开展补偿补助和转产安置,在就业帮扶方面做到了应帮尽帮。在安置保障方面做到了应保尽保,符合参保条件的22万多人都纳入了养老保险,目前已经有4.9万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根据我们跟踪调查监测的情况,退捕渔民总体满意。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陈烨炜 倪晶依 赵学峰)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年多来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为农民工讨薪2500余万元
- 新西兰最新调查:中国仍是该国留学生主要来源国
- “国匠”打造国誉府TOP系,给予品质最优选择
- 专家:美国应遵规守诺 为工商界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 广东公布网络交易违法典型案例:某医药公司在天猫刷单炒信被处罚
- 广东徐闻警方通报奔驰加塞砸车事件:男子被行拘10日并罚款
- 工信部通报:21款APP及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
- 冬奥旋风将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冰雪游
-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亚洲正以“新多数”优势迈入新时代
- (上海自贸区十年)从190项减到27项,负面清单还能再减吗?
- 发热两周未退竟是病从口入
- 韩执政党将举行紧急会议 讨论尹锡悦“有序退出”计划
- 海外华媒走进湖南沅陵 “记录”易地扶贫搬迁民众幸福生活
- 电影《牧民省长尕布龙》特别献映仪式在青海西宁举办
- 余秀华:打量世人,也被世人打量
- 日本青森县以西近海海域发生4.8级地震
- 5家券商2023业绩“交卷”:投资收益支撑利润,四季度“拖累”全年
- 6月21日至25日长江以南地区有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
- 黑科技赋能沉浸式文旅 浙江M511何以出圈?
- 史上最严车检来了? 记者求证:不实消息
- 热门推荐
-
- 尼日利亚西北部50余名妇女儿童遭绑架
- 郑州都市圈致力打造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中部地区开放高地
- “果蔬拼装”改革助力湖南鲜活农产品供港提速提质
- 文旅部发布安全提示 春节假期出游别忽视这四点!
- 中老、中越铁路国际冷链货运班列双向首发
- 法国学者:从“高速”到“高质” 中国复兴造福世界|我的中国记忆
- 唐山大地震47周年:印尼归侨老人的“守”与“望”
- 山东莱阳公安织密“防骗网” 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 课本变身“旅游攻略”!课本游成暑期新时尚
- 新加坡导演梁志强闽南行:想拍闽南元素喜剧电影
- 促个体工商户发展 中国实施“精准滴灌”帮扶
- 大熊猫“金喜”“茱萸”启程赴西班牙
- 山东援青让青海湖北岸“海滨藏城”“畜”势勃发
- 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举行 修涞贵等获捐赠个人奖
- 福暖中国丨孕妇旅途劳累在列车上早产 众人合力接生“春运宝宝”
- 广东中山:科技赋能“点海成金” 打造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 (新春走基层)浙江年味冻米糖:一方“江南小切”八方食客垂涎
- 广西统筹3.95亿元支持新一轮找矿突破 新发现战略性矿床34处
- 华熙LIVE·五棵松演唱会已排至明年
- 中新文娱评《八角笼中》:我们为什么希望王宝强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