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回望2023中国经济②】开放型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外贸外资总体平稳运行,制度型开放迈出新步伐
【新成就新亮点新发展·回望2023中国经济②】开放型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我国外贸外资面临不小的压力,也展现出较强韧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为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稳蹄疾,制度型开放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所蕴含的生机与潜力,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2月19日,一列满载100标箱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小商品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义乌铁路口岸货场发车,驶往西班牙马德里。当日,“义新欧”进出口集装箱突破18.8万标箱,超过2022年全年总量。今年前11个月,被称为“外贸风向标”的义乌进出口总值为5221.2亿元,同比增长18.1%,为外贸回稳态势持续巩固提供了生动注脚……
12月22日,位于上海临港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特斯拉首家在美国之外的储能超级工厂。今年以来,像特斯拉这样在华建厂的外企越来越多。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众多跨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市场投下“信心票”……
回望2023年,我国外贸外资面临不小的压力,也展现出较强韧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为宏观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稳蹄疾,制度型开放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所蕴含的生机与潜力,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外贸稳中提质彰显活力与韧性
今年,受全球通胀压力、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和贸易保持低速增长。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我国外贸积极应变,促稳提质。
从年初开始,各地企业纷纷包机组团,掀起出海抢订单、拓市场的热潮。同时,政策也靠前发力。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随后,商务部等部门系统出台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加工贸易、新能源汽车贸易、扩大进口等政策措施,形成“1+N”政策体系。
在各方努力之下,外贸基本盘保持稳定,“进”的势头进一步显现。从规模来看,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从走势来看,货物进出口规模逐季扩大,月度数据逐渐修复向好。11月,我国进出口3.7万亿元,增长1.2%,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外贸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与此同时,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发展新动能不断积聚。
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规模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89.9亿元,同比增长41.7%。新兴产业良好出口势头,成为外贸加速提质升级的一个生动写照。
回顾今年的外贸市场,“黑马”可不止“新三样”。从年初的春节消费旺季到年末的“黑五”大促,今年跨境电商频频“爆单”。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超1个百分点。当前,国内的跨境电商主体数量已经突破10万家,这一外贸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再次彰显了中国外贸的活力与韧性。
继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今年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的第一年,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重量级展会、论坛等恢复线下举办。一系列经贸交流合作活动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跨国高管纷纷来华,实地考察投资环境,寻求在华发展新机遇。
上个月闭幕的第六届进博会,参展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289家,创历史之最。展会上,各企业高管毫不掩饰对中国市场的期待,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华投资。
进博会闭幕后一周,参展商GE医疗中国第3家“创中心”在上海浦东张江正式揭幕,这是GE医疗中国首个聚焦数字医疗的创新平台。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张轶昊表示:“GE医疗中国的目标之一是用中国供应链、产业链去反哺全球,让世界见证中国新发展,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新机遇。”
今年以来,外资频频“加仓”中国。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但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国引资规模也出现一定波动。
聚焦外资领域重点难点焦点问题,今年以来,我国出台了稳外资24条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以更大力度吸引外资。
在11月举行“投资中国年”高峰会议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将继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进一步降低“进”的门槛、对接“高”的标准、提升“促”的水平、营造“优”的环境,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让中国始终成为投资热土。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
今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前三季度,自贸区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前三季度,我国21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5.65万亿元,增长4.6%,占我国外贸整体比重进一步提升到18.3%;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增长20.3%。
今年,自贸区建设再次迈出新步伐。6月,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北京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制度型开放上先行探索。截至11月初,已有15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
自贸区探索步伐的提速,是我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缩影。7月1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提出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近期以来,我国密集推出一大批开放新举措,从大幅增加中外往来航班,到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到推进高标准服务业扩大开放……开放领域持续拓宽,开放质量不断提升。
越发展越开放,越开放越发展。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再次释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鲜明信号。随着扩大开放向更高水平持续迈进,一个更具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型经济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也将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工人日报》(2023-12-26 04) 本报记者 北梦原)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穗启动终评活动
- 收购三峡大坝等景区经营权 三峡旅游夯实产业布局
- 我国部署加大春运期间运力供给
- (身边的变化)重庆两江:“社区学院”办在家门口 引10余万居民参与
- 北京新增33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完成前期录制
- 日媒:日本东电19日将启动第五轮核污染水排海
- 品味文化盛宴 “五一”文博热持续升温
- 黑龙江省“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启动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 重庆市属国资国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大项目20个
- 我国太阳能电池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第一
- 日报:“超级选举机器”让美式民主愈发扭曲
- 家庭防疫消毒慎用紫外线设备
- 培大育强外资企业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老码头”成“网红”打卡地 沙市洋码头如何变身长江沿岸美丽“新名片”?
- 《鬼灭之刃柱训练篇》官宣引进
- 在经贸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法国成为中国在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
- 马来西亚多所学校同一天收到炸弹威胁
- 台湾海峡中部发生3.7级地震 福建沿海多地有震感
- “空中三峡”乌兰察布:生态向“绿” “风光”无限
- 热门推荐
-
- 业内聚焦:纷纷开启商业化,大模型公司将走向何方?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洪湖鹏:在好风景里布局新质生产力
- 北京地铁昌平线列车两节车厢脱离 已致30余人受伤
- 1—10月中国锂电池总产量同比增16%
- 中国自主开发设计油轮外高桥口岸首航出海
- (新春走基层)红色旅游春节长假升温 历史记忆焕新吸引“Z世代”
- 秋天不适吃这些 横扫麻烦还养生
-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成果发布:现存最早《论语》文本
- 《吴宓文集》首次结集出版 纪念吴宓诞辰130周年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 破解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难题
- 中国裁军大使全面阐述中方在外空安全问题上的政策主张
- 2023年山西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7万余起
- 全国铁路年发送旅客首次突破40亿人次
- 又颁证一批 上海保持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地位
- 内蒙古一旗县发生重大刑事案 警方发协查通报缉凶
- “一国一品”行动太平洋岛国启动会在南京举行
- 杭州升级政策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 促科技成果转化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帖,这样描述中非伙伴关系
- 拉萨1月降水量超历史同期极大值
- 外媒:美国制裁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相关公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