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加速进目录 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哪些亮点?
焦点访谈丨创新药加速进目录 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哪些亮点?
今年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连续第六年进行调整,此次调整共新增药品126种,其中,有121个药品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平均降价幅度61.7%。涵盖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大量的新机制、新靶点药物被纳入目录范围。从常见病到罕见病;从有药可用到有药可选。今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哪些亮点和特点呢?
今年11月国家医保谈判现场谈判的药品是一款治疗糖尿病的国产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区别于以往医保目录内治疗糖尿病的药品,是一款作用于新靶点的全球首创新药,开辟的是一条“新赛道”,而这,正是我们国家新药研发需要发力的方向。推动国产创新药的发展,让更多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正是本次国家医保谈判的一个着力点。
每一款新药的诞生,从实验室到上市,需要经历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工艺验证、上市注册、审评审批等十几道环节,可谓十年磨一剑。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13.5亿参保人的用药需求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的最大吸引力。而对于医保方来讲,“以量换价”,用巨大市场换来药品降价惠及百姓,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的初衷。
所以在现场,谈判的核心是价格,谈判的焦点也是价格。
对于谈判专家来说,要让更多的新药好药进入医保,又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常见病、慢性病的用药群体大,医保基金支付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在前期,医保局与企业深入沟通,引导企业合理预期,目的就是为了让谈判更加顺畅,让药品的创新合理地体现在价格上。
为了给首创新药更多的机会,专家将原本计划半小时的谈判延长到45分钟。药企代表3次离场、4次出价,双方经过多轮磋商,谈判最终达成。
与往年相比,企业的初次报价更加的精准,谈判少了火药味。但是,新增药品的竞争力更强了,很多原研药,甚至是全球首创新药通过谈判进入了医保目录。
而今年医保国谈释放出的信号,就是鼓励创新药,鼓励创新企业。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组谈判专家 李旭日:“一些创新药品能够通过谈判及时进入到临床使用,进入医保支付以后能够快速占领市场,鼓励医药机构加大力度去研发创新药品,有更多的好药出现在市场上。”
医保基金是参保群众的“保命钱”,要让每一分钱花得更值。无论动态调整的规则如何改变,“保基本”的原则始终不变。它决定着基本盘,更决定着多数百姓的医疗保障,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的重要考量。
在今年的目录调整中,慢性病、常见病的用药达到84个,占目录调入药品总量的2/3,患者不仅有了更多选择,也大大降低了用药负担。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比如原来已经有药的,现在调入更多的药品;又或者原来有一个基础用药,调入一个治疗效果更好,实现用药的更新换代,实现更加高水平的保基本。”
“保基本”离不开创新引领,“补短板”同样需要创新支撑。今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重“雪中送炭”大于“锦上添花”,推动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目录的力度大于往年。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比如说像今年调入了15个罕见病药品,涉及16个罕见病病种,其中有10个罕见病病种原来在医保目录内是没有有效治疗药物的,今年就把这些短板给补上了。”
今年的医保目录谈判中,一种治疗罕见病的药物——“酒石酸艾格司他胶囊”进入公众视野,它治疗的病症是戈谢病。戈谢病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0.7至1.75,如果得不到药物治疗,患者就会出现肝脾肿大、贫血、骨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这种基因型的病变需要患者终生用药。
来自辽宁营口的段禹竹今年17岁,四岁时被确诊为戈谢病1型患者,出现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
在当时,价格昂贵的进口药是段禹竹治疗的唯一希望,但是一个月的花费要七八万元,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承担。
段禹竹母亲 孙玉荣:“当时已经危及她的生命了,只能做切脾手术,才能暂时缓解。”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韩冰:“对于病人来讲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有了药物以后,价格能够可及。比如今年能买得起,明年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买不起了,那就得断药,这样前面治疗就中断了,病人疗效就会丧失,这是很多病人不敢用药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有一个稳定的支付系统或者保障系统,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经过今年新一轮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像段禹竹这样的戈谢病患者用药状况将有望得到缓解。
今年的罕见药品谈判中,“灵魂砍价”少了,“温和谈判”多了。这款国产新药酒石酸艾格司他胶囊区别于进口的适应证获批药物(伊米苷酶和维拉西酶α),除了治病的机理不同,患者用药的便利性更强,可及性更强。
谈判过程中,谈判组专家更多的考量患者对药物的可及性及创新企业的良性发展。力求找到让普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的价格,同时,也力求能够让创新型企业回本、回血、良性发展。
经过6年的连续调整,保障的短板正在逐渐补齐。叠加其他药品准入方式,目前获批在我国上市的75种罕见病用药,已经有50余种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价幅度超50%,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强调的是三方平衡点,企业前期研发投入,创新成本要得到合理回报;医保基金要能够保证平稳运行;参保人个人要能够负担,这三点都需要考虑。对于罕见病用药可及性跟持续性,除了基本医保之外还有补充保险,以及兜底的医疗救助,这些会共同发力来保障用药的需求。”
满足广大参保人的基本用药需求,重视每一个个体。这是国家医保谈判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从常见病到罕见病;从有药可用到有药可选。自2018年至2023年10月,协议期内谈判药品累计报销5.58亿人次,医保基金支付超过2446亿元,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共为患者减负6696亿元。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只有创新才是医药发展的原动力,让有价值的创新药得到与其价值相匹配的价格,今年就有23个国产一类创新药被纳入了目录的范围,这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有90个五年内的国产新药被纳入了目录范围,占比超过了70%,也体现出国家制药行业研发积极性的不断高涨,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呈现出整个行业比较良好的发展态势。”
鼓励创新,降价不是唯一目的。努力让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花得更值,寻求价格与创新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患者、医保和医药企业的多方共赢。目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一年一调”,超过80%的新药能够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大大提振了医药行业研发创新的信心。经过本轮调整,新版医保目录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涵盖临床治疗所有领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央视新闻客户端)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秋分至暑热尽 哪里秋高气爽天转凉
- ESG信息披露脚步渐进 中国企业准备好了吗?
- 杭州文旅观察:酒店15分钟City Walk如何圈粉游客?
- 消除隐患!电动自行车电池有了新标准 还需要做这些工作→
- “中医药+现代科技”,将碰撞出怎样的抗衰老火花?
- 收到这类短信,别信!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谴责并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
- 中国信通院发布白皮书:国内金融科技产业形成相对稳定格局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临川:乡贤返乡发展林下经济 带来致富新希望
- 大众滑雪体验区即将亮相延庆奥园
- 江西兴国县打造《长征组歌》驻地演出传承红色基因
- 特朗普第四次受刑事起诉 本人回应:虚假指控 干扰大选!
- “世界瓷都”福建德化启动2023国际陶瓷文化周
- 赢得南卡州共和党初选 特朗普回应:从未见过共和党如此团结
- 2023翼装飞行世锦赛开赛 11国选手上演“飞人大战”
- 柬埔寨致力推动“经济外交”促进与各国合作发展
- “支持民营经济25条”,企业、专家关注哪些内容?
- 全球米价飙升助长粮价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达两万列
- 重庆:新城市运动“出圈” 年轻人乐享“潮生活”
- 热门推荐
-
- 俄媒:普京表示已签令批准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
- 中国试点开行整列高铁快运动车组列车
- 利用假期释压 “心灵疗愈”风靡年轻群体
- 宁夏彭阳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传销案件 涉案资金逾4亿元
- “Z世代”汽车维修员千锤百炼制成“金属之花”
- 四川成都至宜宾高铁天府机场段进入静态验收
- 初冬时节 云南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如画美景惹人醉
- 青海实现木里矿区11个采坑视频观测全覆盖
-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80万人次
- 煤市“旺季不旺”:煤价不断刷新年内新低,供应宽松或是主因
- 拥抱大湾区
- 一个参赛名额炒到2200元 马拉松为何“越跑越贵”?
-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将打造口岸型综合生物医药产业园
- 交通运输部:我国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
- 多国外交官、学者谈“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正能量
- 台湾客家文艺参访团赴福建平和溯源
- 山西持续推进矿山企业“体检式”精查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 安徽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局部阵风可达9级
- 中新健康丨如何看待“缴纳医保后没生病,吃亏了”等言论?国家医保局回应
- 联合国人权专家走访调查美国种族歧视问题